基于GIS應用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的功能
公安民警出于職業需要,對所負責轄區的地理信息非常熟悉,在系統中,能夠基于GIS實現大多數的操作,并且在GIS的基礎上,將公安業務需要的支撐信息,通過簡單實用的操作,能夠在GIS上進行統一展現和匯總,那將會給公安業務帶來極大便利。這樣的系統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請看本文分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0538.htm背景介紹
社會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大規模應用始于“平安城市”的興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應用,“平安城市”系統規模逐步擴大。而由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相關系統建設有先有后,建設廠家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以及公安規范尚未大規模推廣等因素影響,造成“平安城市”各系統之間存在信息交互障礙,平臺與平臺之間融合困難。
與此同時,大量遺留系統的存在導致傳統的以模擬視頻信號為主體的監控系統與數字視頻平臺接入時,視頻流和信令控制流都需要進行重新梳理。
此外,在社會公共安全領域,視頻監控系統成為維護社會治安,加強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海量錄像數據存儲和檢索、錄像與案件的關聯分析已成為公安系統尋找證據、破獲案件最有力的手段。
在此背景下,具有高度集成化,支持大規模應用,支持多級復雜組網、跨域傳輸、保證公安系統內外網安全、具有錄像智能檢索和云存儲、運用數據挖掘技術支持案件分析、案件研判以及符合公安部規范的平臺應運而生。
社會公共安全需求特點分析
在城市視頻監控中,視頻監控點的設立根據城市治安狀況按區域進行重點設置,布控點主要集中在商業金融街、社區、娛樂場所、主要路段、交通樞紐區等區域。相關部門通過實時視頻、錄像等手段來了解布控在各個敏感區的實時狀況。通常情況下,對實時傳輸的圖像要求是:保證圖像清晰,保證職能部門的管理員在第一時間掌握實時、清晰、流暢的高品質視頻圖像;對錄像的要求是:保證錄像的持續穩定,保證突發事件時相關人員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到穩定、流暢、清晰的錄像文件,保證錄像文件存儲的安全性、可靠性。
在此前提下,根據公安網絡建設情況,一般還會有以下幾種類型的需求:
·多級組網要求:省廳、市局、區縣分局、派出所;
·雙/多網環境要求:金盾網(辦公內網、少部分監控、報警設備)、公安專網、公網(社會監控資源);
·數模混合監控:原有模擬球機槍機復用,原有電視墻體復用。新建電視墻體以DLP模擬視頻上墻為主可能會需要矩陣鍵盤控制;
·指揮中心一機多屏:接處警管理、GIS、視頻監控多個業務功能融合;
·三警合一系統對接:接收電話報警、接入電話呼叫;
·GIS化操作:視頻操作GIS化、公安資源管理GIS化。
公安民警出于職業需要,對所負責轄區的地理信息非常熟悉,在系統中,能夠基于GIS實現大多數的操作,并且在GIS的基礎上,將公安業務需要的支撐信息,通過簡單實用的操作,能夠在GIS上進行統一展現和匯總。另外,在出現重大事件時,通過GIS地圖,快速規劃出最佳的救援線路、調度最近的警力資源。
系統結構
深圳某平臺廠商在充分調研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結合GIS技術,推出了社會公共安全平臺。該平臺涵蓋了公安目前可能出現的所有組網情況的解決方案,針對可能出現的模擬、數字網轉換,辦公內網與視頻專網、社會公共網絡間的融合進行了適配,并提供了多種組網方案。在不同的組網方案下設計了不同的平臺結構。
該平臺具有如下特點:
·統一管理:雙網雙平面設計,硬件負載均衡,雙機熱備;
·分布部署:降低網絡壓力,N+1備份;
·靈活接入:有線或者無線,模擬或者數字,手機/PC/電視墻。
針對大平臺、大公安的用戶需求,在“平安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多級組網情況,在省級監控中心實現對下級監控平臺的控制,針對此應用場景組網結構如圖2所示。
·省市級監控中心處理信令流,地市級監控中心處理媒體流,支持信令與媒體流分離;
·支持智能路由選擇,支持媒體多級轉發,最佳網絡通道選擇;
·支持分布式存儲,有效降低監控中心網絡帶寬。
系統功能
系統監控范圍全面,重點突出,針對性強,能夠為公安機關部門提供圖像管理信息,在管理城市和處置突發事件等切實發揮輔助決策的作用。在決策機關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時,實現快速反應和指揮調度,在治安防控以及防范、打擊違法犯罪等方面都能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系統具備的功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