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技術綜述
摘 要: 首先介紹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技術的相關術語、評價標準等基本概念及定位算法的分類方法; 重點從基于測距和非測距兩個方面介紹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主要定位方法, 并研究和分析若干新型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方法, 主要包括基于移動錨節點的定位算法、三維定位算法和智能定位算法。從實用性、應用環境、硬件條件、供能及安全隱私等方面出發總結當前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技術存在問題并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后, 展望未來的研究前景與應用發展趨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9884.htm1 引 言
無線傳感器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獲取和處理技術在目標跟蹤、入侵監測及一些定位相關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 無論是在軍事偵察或地理環境監測, 還是交通路況監測或醫療衛生中對病人的跟蹤等應用場合, 很多獲取的監測信息需要附帶相應的位置信息, 否則, 這些數據就是不確切的,甚至有時候會失去采集的意義, 因此網絡中傳感器節點自身位置信息的獲取是大多數應用的基礎。首先, 傳感器節點必須明確自身位置才能詳細說明“在什么位置發什么了什么事件”, 從而實現對外部目標的定位和跟蹤; 其次, 了解傳感器節點的位置分布狀況可以對提高網絡的路由效率提供幫助, 從而實現網絡的負載均衡以及網絡拓撲的自動配置, 改善整個網絡的覆蓋質量。因此, 必須采取一定的機制或算法來實現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各節點的定位。
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最簡單的方法是為每個節點裝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接收器, 用以確定節點位置。但是, 由于經濟因素、節點能量制約和GPS 對于部署環境有一定要求等條件的限制, 導致方案的可行性較差。因此, 一般只有少量節點通過裝載GPS 或通過預先部署在特定位置的方式獲取自身坐標。另外,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節點定位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 包括定位精度、網絡規模、錨節點密度、網絡的容錯性和魯棒性以及功耗等, 如何平衡各種關系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定位問題非常具有挑戰性??梢哉f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自身定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應用前景。因此, 研究節點定位問題不僅必要, 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2 WSN 定位技術基本概念
2.1 定位方法的相關術語
1) 錨節點(anchors): 也稱為信標節點、燈塔節點等, 可通過某種手段自主獲取自身位置的節點;
2) 普通節點(normal nodes): 也稱為未知節點或待定位節點, 預先不知道自身位置, 需使用錨節點的位置信息并運用一定的算法得到估計位置的節點;
3) 鄰居節點(neighbor nodes): 傳感器節點通信半徑以內的其他節點;
4) 跳數(hop count): 兩節點間的跳段總數;
5) 跳段距離(hop diSTance): 兩節點之間的每一跳距離之和;
6) 連通度(cONnectivity): 一個節點擁有的鄰居節點的數目;
7)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協助節點定位且已知自身位置的固定設備, 如衛星基站、GPS 等。
2.2 定位方法的性能評價標準
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性能的評價標準主要分為7 種, 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1) 定位精度。定位技術首要的評價指標就是定位精確度, 其又分為絕對精度和相對精度。絕對精度是測量的坐標與真實坐標的偏差, 一般用長度計量單位表示。相對誤差一般用誤差值與節點無線射程的比例表示, 定位誤差越小定位精確度越高。
2) 規模。不同的定位系統或算法也許可以在一棟樓房、一層建筑物或僅僅是一個房間內實現定位。
另外, 給定一定數量的基礎設施或一段時間, 一種技術可以定位多少目標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
3) 錨節點密度。錨節點定位通常依賴人工部署或使用GPS 實現。人工部署錨節點的方式不僅受網絡部署環境的限制, 還嚴重制約了網絡和應用的可擴展性。而使用GPS 定位, 錨節點的費用會比普通節點高兩個數量級, 這意味著即使僅有10%的節點是錨節點, 整個網絡的價格也將增加10 倍, 另外, 定位精度隨錨節點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的范圍有限, 當到達一定程度后不會再提高。因此, 錨節點密度也是評價定位系統和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4) 節點密度。節點密度通常以網絡的平均連通度來表示, 許多定位算法的精度受節點密度的影響。
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 節點密度增大不僅意味著網絡部署費用的增加, 而且會因為節點間的通信沖突問題帶來有限帶寬的阻塞。
5) 容錯性和自適應性。定位系統和算法都需要比較理想的無線通信環境和可靠的網絡節點設備。
而真實環境往往比較復雜, 且會出現節點失效或節點硬件受精度限制而造成距離或角度測量誤差過大等問題, 此時, 物理地維護或替換節點或使用其他高精度的測量手段常常是困難或不可行的。因此, 定位系統和算法必須有很強的容錯性和自適應性, 能夠通過自動調整或重構糾正錯誤, 對無線傳感器網絡進行故障管理, 減小各種誤差的影響。
6) 功耗。功耗是對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設計和實現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由于傳感器節點的電池能量有限, 因此在保證定位精確度的前提下, 與功耗密切相關的定位所需的計算量、通信開銷、存儲開銷、時間復雜性是一組關鍵性指標。
7) 代價。定位系統或算法的代價可從不同的方面來評價。時間代價包括一個系統的安裝時間、配置時間、定位所需時間; 空間代價包括一個定位系統或算法所需的基礎設施和網絡節點的數量、硬件尺寸等; 資金代價則包括實現一種定位系統或算法的基礎設施、節點設備的總費用。
上述7 個性能指標不僅是評價無線傳感器網絡自身定位系統和算法的標準, 也是其設計和實現的優化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的優化, 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完成。同時, 這些性能指標相互關聯, 必須根據應用的具體需求做出權衡以設計合適的定位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