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CAN總線和RFID的礦井定位系統設計

基于CAN總線和RFID的礦井定位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09-03-19 來源:網絡 收藏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8163.htm

  近年來,安全事故頻發。在分析近期幾個煤礦特大事故時發現幾個共性問題:地面與井下人員的信息溝通不及時;煤礦事故發生后,搶險救災安全救護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為了在礦難發生后能夠迅速確認礦難位置和被困員工人數,以最快的速度開展營救工作,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在中布置高新技術的安全監控管理勢在必行。

  本文了1個網絡和射頻識別技術的,該可以實時地將礦井下人員及礦車的當前位置通過網絡傳送到位于地面的上位機,不僅可以掌握井下作業情況,而且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以立刻確定被困人員所處的位置及人數,以便迅速展開救援工作。

1、技術和簡介

  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術是利用無線電波進行通信的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系統由讀寫器和電子標簽(Tag)組成,每個Tag具有1個全球唯一的ID號,可以與讀寫器進行無接觸的信息交換。根據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頻率,可分為低頻(100―500kHz)、中頻(10―15MHz)、射頻(850―950MHz)和微波(2.45―5.8GHz)系統,不同的工作頻段影響系統的讀寫距離。按Tag的供電方式,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類。

  有源Tag需要電源供電,讀寫距離遠,但使用不方便,價格高,壽命有限;無源Tag使用讀卡器天線發射的電磁波的能量,因此無源Tag的讀寫距離有限,但壽命長、體積小。在礦井下使用的特殊環境,將Tag嵌人到礦工的安全帽或皮帶中,因此本系統使用無源Tag,增加其使用壽命。低頻和中頻系統對Tag的讀寫距離只有10cm左右,射頻系統的讀寫距離可達7m左右,微波系統(主要使用有源Tag)可達幾十米。由于礦井下需要相對精確的信息,而且還要讀寫方便,本系統選擇工作在射頻波段,需要在礦井中每隔15m左右安裝1個讀寫器。

  CAN(ControllerAreaNetwork)總線最早由德國BOSCH公司提出,主要用于汽車內部測量與控制中心之間的數據通信。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當中,并逐漸成為主要通訊手段。其主要特點有:國際標準的工業級現場總線,傳輸可靠,實時性高;傳輸距離遠(無中繼最遠10km),傳輸速率快(最高1bit/s);單條總線最多可接110個節點,并可方便的擴充節點數;報文為短幀結構并有硬件CRC校驗,受干擾概率小,數據出錯率極低;出錯的CAN節點會自動關閉并切斷和總線的聯系,不影響總線的通訊;非破壞性總線仲裁技術,可多節點同時向總線發數據,總線利用率高;總線上各節點的地位平等,不分主從,突發數據可實時傳輸;具有硬件地址濾波功能,可簡化軟件的協議編制;CAN―bus總線系統結構簡單,性價比極高。當礦井通訊網絡需求達到更遠的通訊距離(大于10km),或者終端數目較多(大于110個)時,安裝CANbridge網橋可以成倍地延長通訊距離,也可以成倍地增加CAN―bus網絡中終端設備的數目。而且在礦井中使用CAN總線網絡還有利于將礦井中相互獨立的各種類型系統互通,進行統一管理。

2、礦井系統硬件

  本系統中監控器位于地面的監控室,通過CAN轉換卡與CAN總線相連,其上運行由VisualC++編寫的監控軟件,可以動態顯示礦工當前位于哪一基站附近,還可以向某些基站發出查詢命令,查詢某一員工當前位置;射頻讀寫器作為基站安裝在礦井中的已知位置,通過CAN總線與其他基站和監控器相連;礦工進入礦井時都要佩戴安全帽或腰帶(內嵌電子標簽),并且電子標簽的ID已與監控系統信息相關聯。當通信距離長、基站節點數量多時,可以使用CANbridge延長CAN總線網絡。

  本系統使用的無源電子標簽是TI公司的RI―UHF―STRAP一08,其符合EPCglobalTMGen2(v.1.0.9)和ISO/IEC18000―6c協議標準,內置192bit的存儲器(96bit的EPC存儲器、32bit的操作密碼、32bit的KILL密碼、32bit的Tag―ID存儲器),工作在860~960MHz的頻段,但此頻段還未推出專用的讀寫器模塊,因此本系統的重點是射頻讀寫器的研制。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