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3G數字基站射頻拉遠CPRI規范的實現

3G數字基站射頻拉遠CPRI規范的實現

作者: 時間:2009-08-04 來源:網絡 收藏

技術的發展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緊密不可分,移動通信技術走過了從模擬技術到技術的發展過程,也了從窄帶到寬帶的發展,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從模擬向發展、從窄帶向寬帶發展、向標準化和模塊化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7920.htm

移動通信網絡建設中,網絡覆蓋效果的好壞決定了未來發展用戶的速度和運營商在該網絡上的收益,甚至是整個網絡能否健康運行的決定性因素,而決定網絡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密集城區的無線網絡覆蓋。傳統密集地區的無線網絡建網方式是在該類地區全部采用宏設備作為主覆蓋設備,在規劃的3G站點地區建設無線網絡專用的機房和相關配套設施,而且還需要在原有的傳輸網基礎上建設新的連接3G站點的傳輸網絡。傳統建網方式的主要問題是運營商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費用在機房的租用方面,而且大量理想站點機房因為要遠離住宅而無法獲得,也拖延了網絡的建設速度。特別是那些新的移動運營商,如果在不具備足夠的機房資源的情況下使用這種建網方式,必然會導致整個網絡建設周期很長,網絡覆蓋不好。

新型的網絡覆蓋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傳統的宏基站的基帶處理和部分分離,分成基帶處理和拉遠兩個設備,在兩者之間采用光纖連接,其結構如圖1所示。在設備部署方面則是把核心網、無線網絡控制和基帶池設備集中于一個地點,在規劃的站點上部署拉遠設備以無線覆蓋。采用該解決方案無需任何機房和傳輸資源,既可滿足運營商對3G網絡建網速度的要求,也可保證3G網絡建網和維護成本達至最低。其優勢主要有:將繁瑣的維護工作簡化到基帶處理端;一個無線基帶控制可以連接幾個射頻拉遠,既節省空間,降低設置成本,又提高了組網效率;連接兩端之間的接口采用光纖,損耗減少,并可大幅度降低電力消耗。

圖1 基于射頻拉遠的新型建網方案

為了有效處理基帶處理和射頻拉遠兩部分的連接,工業界形成了兩種接口,一個是公共無線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它是由愛立信、華為、NEC、北電網絡與西門子等公司發起的,另一個是OBSAI(Open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Initiative),它是由諾基亞、LG電子、三星電子等公司成立的聯盟。適用于多種空中接口,本文以UMTS網絡為例,介紹的實現。

公共無線接口規范

UMTS無線網接入系統由核心網(CN)、無線接入網(UTRAN)和用戶裝置(UE)三部分組成。在無線接入網內部,又分成無線網絡控制(RNC)和基站(Node B)。整個UMTS的無線網接入系統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UMTS無線網接入系統系統結構框圖

基站通過Iub接口連接到無線網絡控制,再通過Uu接口連接到用戶設備。Uu接口分為三個協議層:物理層(L1),數據鏈路層(L2)和網絡層(L3)。在射頻拉遠技術中,基帶處理和射頻拉遠兩個設備也分成兩個協議層:物理層(L1)和數據鏈路層(L2)。在物理層中,將上層接入點的數據進行復/分接和物理層的編碼。在數據鏈路層,對上層接入點的I/Q數據、物理層協議數據和網絡協議數據(包括以太網數據、高層數據鏈路協議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

基站的下行基帶處理部分主要由擴頻、交織、信道編碼和發送功率控制單元組成,上行基帶處理部分主要由發送功率控制、信道解碼、解交織、解擴頻單元組成。下行射頻拉遠部分主要由上變頻、降峰均比、數字預失真、數字上變頻、數模變換和高功率放大器單元組成,上行射頻拉遠部分主要由低噪聲放大器、模數變換和數字下變頻單元組成,如圖3所示:

圖3 基帶處理單元和射頻拉遠單元基本功能

由圖3可知,基帶處理部分和射頻拉遠部分通過一條或若干條CPRI鏈路來連接,每條CPRI鏈路都是高速的串行數字傳輸鏈路,可選擇614.4Mb/s、   1228.8Mb/s、2457.6Mb/s三種碼率之一將數據以串化的數字信號形式從基帶部分發送到射頻拉遠部分,數據包括用戶I/Q數據、控制管理數據和同步數據,在發送端,通過CPRI固定的幀結構形式將這三部分數據復接到三種數據流之一,再經過物理層的8B/10B編碼后,由光模塊發送出去;在接收端經過物理層的10B/8B解碼后,通過固定幀結構形式將三部分數據進行分接,再提取出時鐘信號,交給上層網絡進行處理,CPRI模塊設計系統框圖如圖4所示。

圖4 CPRI模塊設計框圖

CPRI要求設備至少支持三種數據流之一以進行傳輸,而在發送端具體采用何種速率是通過軟件和接收端進行協商的。接收端的時鐘恢復單元是通過8B/10B編碼來實現的,該編碼可以確保被編碼數據中有足夠的高低電平的翻轉,從中可以提取出時鐘信號。

CPRI的幀單元可分成基本幀單元和超幀單元。基本幀單元的幀頻是3.84M,每幀可分成16個字。隨著碼率的不同,字的長度分別為8比特、16比特和32比特。每幀的第1個字填入控制信號,后15個字填入I/Q用戶數據。I/Q用戶數據的寬度也是有定義的,下行鏈路的I/Q數據寬度是8比特~20比特,上行鏈路的I/Q數據寬度是4比特~10比特,過采樣率可選擇是2或4。若在614.4Mb/s的數據傳輸率下,一條CPRI鏈路可以支持的載波數至少是:

614.4×8×15/(10×16×3.84)/(20+20)=3

因此,在多載波系統中,可以選擇用一條CPRI鏈路來傳輸多載波I/Q數據,或是通過多條CPRI鏈路分別傳送不同載波的數據。

超幀單元是由256個基本幀單元構成的,其中,第1個基本幀單元里的控制信號寫入K28.5特殊字用標志一幀的開始,K28.5是8B/10B里的特殊控制字。其余的255個基本幀單元里的控制信號按規定順序分別填入幀號、基站幀號、版本號、控制管理字、HDLC、廠商特定字,并留出了一些做為保留字節。

通過適當的網絡協議,可以使用基帶處理和射頻拉遠設備的級聯、星形、樹形和環形的組網方式,而具體采用何種網絡協議,則由廠商自己決定。

公共無線接口規范的FPGA實現

在公共無線接口規范的實現中,最關鍵的一環是千兆比特收發器的實現和串/并、并/串轉換器(SEDES)的實現。在當前主流的FPGA中,Alter、Xilinx均將千兆比特收發器和SEDES硬件電路集成到了FPGA芯片中,像Altera的Stratix GX系列FPGA可以提供4路~20路的高速串行收發器接口,每個接口支持的最高速率可達3.1875Gb/s,并支持全雙工。CPRI鏈路的最高速率為2.4576Gb/s,因此,本文討論的方案就是在Stratix GX芯片上實現公共無線接口規范。本系統涉及到的時鐘較多,多時鐘系統會引起時鐘速率抖動和時鐘/數據關系相位變化,甚至毛刺會嚴重降低設計性能或完全破壞設計所能實現的功能,并對高速串口造成致命的影響,因此,對于多時鐘系統的設計應盡量減少亞穩態狀態的產生。下面分模塊進行討論:

(1)可調節的時鐘模塊的實現。由于信道最多支持三種數據碼率,在初始上電時碼率需要進行協商并能自動調節。在Stratix GX里有增強型鎖相環(EPLL)和快速鎖相環(Fast PLL),由EPLL的分頻和倍頻可以從輸入的低速時鐘產生高速的系統工作時鐘。GX里還提供了可動態實時重配置EPLL的IP核,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其控制寄存器的值,來實時重新配置EPLL,以得到不同的系統工作時鐘。

(2)開機初始化模塊的實現。由于發送端和接收端開機初始時的工作時鐘不一定相同,因此需要通過初始化達到統一的工作時鐘,并確定物理層的傳輸速率和相應的協議。

(3)I/Q用戶數據和鏈路層數據的碼率調整模塊實現。進入基帶處理部分的I/Q數據是3.84M或3.84M的倍數速率,需要通過二端口異步RAM,一端在低速時鐘下寫入RAM,另一端在高速時鐘下從RAM中讀取數據至成幀模塊。

(4)8B/10B編解碼和成幀/解幀模塊的實現。該模塊的實現是通過GX里的GXB(Gigabit Transceiver Bblock)集成電路模塊來完成的。

(5)接收端時鐘的恢復模塊的實現。由于在高速串行數字接口中,時鐘信息和數據信息是疊加在一起的,保持接收端和發送端的時鐘同步,并從數據信息中提取出時鐘信號是接收端正常工作的關鍵。在GXB模塊里,有時鐘數據恢復單元(CRU),CRU用外部參考時鐘從進入的數據信號里恢復出它的時鐘,并且該時鐘和數據是同相位的。恢復出來的時鐘即用做接收端的系統工作時鐘,進行下一步的數據處理。

高速數字信號傳輸的仿真

在硬件實現中,數字信號在614.4Mb/s、1228.8Mb/s、2457.6Mb/s三種碼率之一下的傳輸質量將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設計人員很難保證一次性成功,必須在設計硬件前進行全面的系統級仿真,然后再去布板調試改善。充分利用分析工具來實現準確的性能預測是提高高速產品設計質量的關鍵所在。

對Stratix GX進行布板時,為了保證較好的性能,現用圖5的8層布板方案來進行仿真。高速傳輸線采用差分信號線,從頂層經過孔到第五層,再通過過孔到頂層。該走線經歷了兩次過孔和兩次45度拐角。

圖5 八層布板方案

發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3.3V低電壓差分接口(LVDS),altera提供了LVDS的輸入輸出緩沖模型(IBIS),該模型屬于形為級描述模型,它包含了輸入輸出緩沖的I-V數據和V-T數據,包括了上升沿下降沿。IBIS模型可以用來進行PCB上信號完整性分析,還可以進行某些算法分析,比如預加重或者均衡。

差分信號到達開路終端后,將會碰到一個很大的阻抗并反射回來,如果不對此反射加以控制,它將可能超出噪聲容限引起超額噪聲。減小反射的一種常用辦法就是在差分對末端加上一個與差分阻抗匹配的電阻性阻抗。用ADS仿真出LVDS的輸出阻抗,加入串聯終端匹配,再仿真出輸出緩沖模型和信道模型的綜合模型的輸出阻抗,對接入匹配的端接電阻進行系統仿真,測試序列為K28.5(0011111010),優化后的系統框圖如圖6所示:

圖6 系統仿真框圖

優化后的差分電壓時域仿真波形圖如圖7所示,差分電壓眼圖如圖8所示,和未優化前進行比較,如圖9、圖10所示,從對比可知,加了終端匹配和端接匹配后,過沖現象有較大改善,但是接收電平值有所下降,信號眼圖略微收縮,即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有一定的下降。

圖7 差分電壓時域仿真波形

圖8 差分電壓仿真眼圖

圖9 未匹配的差分電壓時域仿真波形圖

圖10 未匹配的差分電壓仿真眼圖

結論

基帶處理和射頻拉遠兩部分設備之間的標準化接口是有效實現控制與數據傳輸的保證,可以為運營商節約成本、加速網絡建設、提高網絡容量,按照固定的成幀解幀方式的標準化設計有利于不同產品間的兼容。

西門子plc相關文章:西門子plc視頻教程


pa相關文章:pa是什么


數字濾波器相關文章:數字濾波器原理
鎖相環相關文章:鎖相環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