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應用RFID技術實現醫用植入裝置的通信

應用RFID技術實現醫用植入裝置的通信

作者: 時間:2010-05-18 來源:網絡 收藏
隨著科學的進步,已經得到廣泛的臨床,它們被用于維持生命(如心臟起搏器)、提高生活質量(如人工耳蝸[1])、治療疾病(如式給藥)和監測生理指標(如式無線顱內壓測量儀[2]、無線血糖傳感器[3])等目的。
植入有多種類型,其中一類由植入體和體外部分組成,如圖1(a)所示。植入體通過外科手術植入人體內部,與體外部分完全獨立,沒有“實體”性質的連接,二者的聯系“紐帶”是無形的電磁波。系統運行時體外部分發送電磁波,植入體從該電磁波獲得能量;同時二者之間也通過該電磁波進行信息。前面提到的人工耳蝸、植入式無線顱內壓測量儀、無線血糖傳感器等都是其代表。如果從“供電”和“”的角度看,它們也是上最為復雜的一個類型。本文討論的“植入裝置”特指此種類型在此類醫用植入裝置中,射頻系統的設計既關系到能量傳輸的效率,也影響的性能。
射頻識別是一種新興的自動識別,它最典型的就是無線IC卡。無線IC卡系統由一個讀卡器(PCD)和IC卡(PICC)構成,如圖1(b)所示,它們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7443.htm

對比本文關注的“醫用植入裝置”和“無線IC卡系統”可知,二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PICC相當于“植入體”,而PCD則相當于“體外部分”。由此,有可能利用技術醫用植入裝置的通信。這樣做具有顯而易見的好處:以往的醫用植入裝置的設計往往采用專用集成電路,因而具有較高的成本和較長的研發周期。而技術成熟、廣泛、器件豐富,若能夠將技術應用于醫用植入裝置,醫用植入裝置中的通信環節即可以“商用現貨”的形式,進而大大降低成本和研發周期。
本文的核心就是基于對醫用植入裝置特殊技術要求和無線IC卡系統現有技術特點的分析,提出對RFID技術進行裁剪和擴展方案,成功地了RFID技術在醫用植入裝置上的應用。
1 技術分析
不同的醫用植入裝置對射頻通信系統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這主要體現在傳輸能量的大小、通信方向、是否雙工通信及通信速率上。下面以人工耳蝸作為應用實例,提出對射頻通信系統的具體要求。
一個完整的人工耳蝸系統包括植入體(包含刺激器與電極)和體外語音處理器,它們之間射頻通信的技術要求是:體外語音處理器需通過電磁波連續不斷地向植入體提供工作能量;體外語音處理器與植入體之間需要具有非雙工的雙向數據通信能力;為了具有較高的“刺激速率”,下行通信(體外語音處理器到植入體)速率應達到數百kb/s以上;上行通信(植入體到體外語音處理器)主要用于系統測試和參數調整,故通信速率達到幾十kb/s便可以滿足要求;考慮到實用性,整個系統必須是微小型化設計和超低功耗設計,電路應盡量簡潔和便于實現。
目前的RFID主要應用在3個頻段上:低頻(典型為125 kHz)、高頻(13.56 MHz)和超高頻(860 MHz以上)。其中低頻段不能滿足數據通信速率的要求;而在超高頻段人體對電磁波的吸收比高頻段高1~2個數量級。因此綜合技術需求、能量效率和人體健康等各方面因素,確定采用13.56 MHz的工作頻率。而且目前該頻率的RFID技術成熟、應用廣泛,這對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最為有利。
13.56 MHz的RFID主要有2個被廣泛采納的標準:ISO 14443和ISO 15693[4],其中ISO 14443又定義了TYPE A和TYPE B 2種類型。在這2種標準協議中,下行通信都采用了最簡單的直接ASK調制方式,區別主要是數據編碼和調制度的不同;系統的通信速率相對“較低”,最高只有106 kb/s,相對設計目標有比較大的差距;在上行通信中采用編碼數據調制副載波,然后再用已調副載波對13.56 MHz的載波進行負載調制,不同協議的區別在于數據編碼和副載波調制方式。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RFID現有標準協議不能完全滿足設計目標要求。一方面需要提高下行通信速率,另一方面為了使植入體部分的電路盡量簡單,期望不用副載波而是由數據直接對13.56 MHz的載波進行負載調制。因此需對RFID的“標準技術”進行裁剪和擴展,設計一種技術方案并尋求合適的器件,實現上述設計目標。
2 設計與實現
系統整體框圖如圖2所示,全系統由體外語音處理器和植入體組成。

由于人工耳蝸的體外語音處理器需要承擔計算量較大的語音信號處理任務,故選用了低功耗的DSP芯片TMS320VC5502作為核心處理和控制,但其射頻分系統的核心則是RFID芯片MLX90121,它負責產生射頻載波,為植入體提供能量;在下行通信時接收來自DSP的數據,對載波進行ASK調制;在上行通信時接收由植入體負載調制的載波,并進行解調將結果輸出到DSP。
植入體內包括用于從射頻載波獲取電源的高頻整流、濾波和穩壓電路,用于恢復數據的ASK解調和數據解碼電路,用于上行通信的LSK電路,為耳蝸聽神經提供電流刺激的控制電路和電極。植入體的控制核心是一片微功耗單片機。
2.1 MLX90121的硬件連接和初始化設置
MLX90121是完全支持ISO 14443和ISO 15693協議的RFID收發集成電路芯片,它還允許用戶以“直接模式”進行發送和接收,支持若干非RFID標準的工作模式,因而為擴展應用提供了可能。成功的應用取決于針對MLX90121正確的硬件和軟件設計。
在本系統中,MLX90121關鍵外圍電路如圖3所示。MLX90121外接13.56 MHz晶振產生射頻載波。射頻信號經過功率放大后由TX引腳輸出,再經過阻抗匹配網絡傳輸到天線線圈;接收信號則經過適當的衰減后由RX引腳輸入;芯片內的模擬電路部分實現通信中的調制和解調;其中MOD引腳的電阻將影響ASK調制深度,為了最大限度保持為植入體提供穩定的能量,在保證可靠數據通信的前提下,盡量減小調制度。經過實際測試,系統在10%的調制度下即可正常工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