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IP over WDM光網絡的解決方案
?、?OMPLS
主要應用在IP包的全光標記交換。IP包在核心光網絡的接入處,邊緣路由器通過標記對IP包重新包封;在核心光網絡內部,全光核心路由器通過波長轉換和標記交換,對新的IP包選路和傳遞;IP包在核心光網絡輸出處,邊緣路由器移去副載波復用標記,并進行一次波長轉換。IP包標記交換簡化了IP包的傳輸,并支持其他協議。
為了適應IPoverWDM的需要,IETF推出了側重控制的GMPLS技術;為了解決IP網絡是無連接的,不滿足網絡高可靠性要求的問題,ITU-T提出了面向連接并側重傳輸的T-MPLS技術。因此,將兩種技術結合是IPoverWDM光網絡的一種解決方案。同時,智能光網絡(ASON)是ITU-T提出的實現向全光網過渡的、能夠提供動態連接建立的,具有相當智能的下一代光網絡。將ASON和GMPLS結合,讓它們發揮各自的優勢,是IPvoerWDM光網絡發展的趨勢。
4.1 GMPLS+T-MPLS實現方案
標準化組織IETF推出了可用于光層的通用多協議標記交換(GMPLS)技術,GMPLS正是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向光網絡擴展的產物,使其可以對分組、TDM時隙、波長組和光纖等用標記進行統一標記,使得GMPLS不但可以支持分組和ATM信元,而且可支持WDM光網絡。GMPLS對標記交換路徑進行了修補和補充,并且設計了一個全新的鏈路管理協議,用以充分利用WDM光網絡的資源和解決光網絡中的各種鏈路的管理問題。未來的傳送網將會有許多不同的網元構成,存在多種交換層面,而GMPLS能為這些交換層面提供統一的控制平面,對傳輸網進行控制管理。
ITU-T提出的傳送MPLS(T-MPLS)技術(2006年ITU-T日內瓦會議上對T-MPLS達成了廣泛的共識)是為了滿足IP業務可靠性的要求。同時,它也是為了適應傳送網架構的需要,簡化MPLS的、一種面向連接的分組傳送體系,其結構如圖5所示。T-MPLS控制面的功能包括業務接納、信令控制、路由控制、保護恢復等;傳送面負責將客戶數據及信令數據的適配和轉發;管理平面提供對傳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系統整體的管理功能。T-MPLS作為中間適配層,既能夠針對3層的IP數據包,又能針對2層的數據業務,其面向連接的特性能夠充分保證上層業務所提出的質量要求,能夠獨立于相應的業務層進行操作。采用T-MPLS技術后,未來的核心網絡可以簡化為一個純光層面和一個電層面:光層面主要是波長的交換;電層面則是固定速率業務在ODU數據單元交換和分組業務在T-MPLS上的交換。
T-MPLS側重傳輸,它增強了傳輸功能,刪掉了不必要的功能,進一步發展了OAM和智能控制面技術;GMPLS側重控制,它只需發起一個GMPLS信令,分組交換節點可以在需要時建立一條通向其它分組交換節點的波道。有了T-MPLS針對分組傳送網的新技術,再加上GMPLS強大的控制功能,必將適應傳送網的發展方向。因此,GMPLS和T-MPLS技術共同作用成為IPoverWDM光網絡的一種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