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銷商設計策略
一般而言,分銷商會選擇符合自身產品線銷售和投入成本的方案進行開發,以駿龍科技為例,我們選擇家庭影音和個人消費終端來做方案,大的系統開發需要很多人力的投入,比如一塊電控板要涉及電源、驅動、解碼等,我們會選擇其中一個部件來做精。
目前,家庭無線應用和家庭數字媒體播放是駿龍科技關注的方向。我們會提供一些相關通用模塊給設計公司做二次應用開發。如果分銷商提供設計服務并對成本敏感的話,系統方案設計公司應該是首選的客戶,因為現在消費電子終端產品的變化很快,設計方案周期的變化加大,在成本上分銷商會很被動,而且如果直接以終端廠為客戶,在方案應用上也會受產品局限,不利于客戶最大化。
由于消費電子設備更新換代周期加塊,設備制造商越來越多地采用模塊組裝的方式生產產品,這為分銷商同芯片原廠的模塊設計合作以及原廠之間甚至是代理商之間的合作開發提供了很好的空間。不過,這種合作尤其是代理商之間的合作要落到實處需要解決利潤分配的問題,畢竟大家都在追求利潤最大化。我認為,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在于“投入不大于回報”,合作者之間能夠根據自己的風險評估安排好投入比例。
ZigBee在家庭無線遙控領域會有一個很好的應用,如無線照明開關等,在無線抄表等數據采集方面也有優勢。ZigBee在今年能否實現熱應用取決于它的價格,因為ZigBee是面向民用市場的。
家庭消費電子的無線傳輸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可以解決傳統設備布線麻煩的問題。目前我們公司正在利用Micro Linear射頻收發器芯片開發相關無線傳輸模塊,包括單片5.8GHz 射頻收發器、900MHz 及2.4GHz射頻收發器。
我認為家庭媒體中心和家庭網關這一類產品的開發適合聯想、TCL這樣的系統廠去做,因為這些產品方案能否成功更依賴于“大規模量產”和“標準化”以及下游市場的銷售渠道,設計公司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在數字家庭時代究竟是IT產業具備優勢還是傳統家電產業具備優勢?表面上看消費電子“通信計算化”要更有利于IT產業的進入,但我認為家電產業的系統集成、渠道、品牌和資金優勢依然延續,特別是渠道和品牌對消費電子而言尤為重要。在中國,無論IT還是家電產業都是基于外來芯片方案做系統集成,所以家電廠商的優勢會更明顯,IT廠商可能在互動產品這一領域具備技術優勢。
芯片集成硬件的能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硬件被軟件代替,傳統的硬件開發市場正在變小,硬件開發商的一個趨勢是“做專”,在某一個方面深耕形成競爭力。終端用戶的開發越來越集中在產品功能定義、造型設計上,原廠參考設計方案變得越來越重要。
PMP在功能上已經不僅僅是視頻播放,互動和設備間數據互傳是應用開發方向,目前的核心處理芯片功能已經大大提高,視頻解碼是核心功能之一而非全部。
消費電子市場的興旺正在對其他領域造成影響。通信市場趨于平衡,增長速度放緩,這使得一些原來面對通信市場的芯片開發也開始進入消費電子市場,FPGA的開發應用也出現了這樣的趨勢。但是,就消費電子應用而言,FPGA、ASIC和MCU三者相較,MCU始終占優勢。FPGA的優勢在于速度和通用性,而這兩點MCU正在實現,還有一個問題是FPGA的價格始終偏高。舉例說,我們用Altera的兩款芯片開發了一個車載無線音響系統的編解碼方案,產品的性能很好,可以滿足設備商快速推出產品,不過,一旦這些產品進入大規模量產,ASIC還是會占主導取代FPGA。導致FPGA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FPGA為滿足“通用性”必須支出大于特定應用的成本;二是FPGA無法進入大規模量產的局面使之不能進入良性循環的成本體系。
FPGA正在向SOPC進化,集成混合信號、收發器、閃存等,但這些整合增加了芯片設計難度,提高了生產成本。我認為Altera的HardCopy路線比較合適,用結構化ASIC滿足專用實現低成本,同時避開傳統ASIC開發的耗時和巨大投入。還有一個問題是對外圍硬件的固化整合降低了FPGA的通用性,應用時也無法再對外圍元件進行替換,所以,除非是已經確定了某一類應用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整合,FPGA還是保持它的通用性為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