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F RFID讀寫器編解碼模塊的FPGA實現
摘要:本文首先對EPC C1G2協議中的相關內容作了簡要介紹,對編解碼系統的架構以及各個組成模塊的FPGA實現作了重點說明,最后給出了Modelsim軟件仿真結果,以及在讀寫器工作時使用Signaltap邏輯分析儀抓取的數據。
關鍵詞:FPGA;UHF RFID;EPC C1G2協議;編解碼;FM0;miller碼
引言
UHF RFID讀寫器具有讀寫距離遠、讀寫速度快等優點,已成功運用于供應鏈管理、航空管理和后勤管理等諸多領域。本設計依據的協議是EPC C1G2(EPCClassl Generation2)。
本文介紹了一種讀寫器的編解碼部分由FPGA來完成的設計方案,由FPGA負責前向鏈路的PIE編碼和后向鏈路的FM0/miller解碼,且解碼模塊可對標簽突發傳來的數據立即檢測并實施解碼,實現了較快的解碼速率。FPGA選用的是Altera公司的EP1C3T100C6芯片。
1 RFID系統介紹
圖1所示為RFID系統,主要由PC機、讀寫器、天線和電子標簽組成。讀寫器與電子標簽之間的數據通過天線進行傳遞。讀寫器作為RFID系統的一部分,既能與標簽通信,又能向PC機傳輸數據并執行上位機所要求的操作,具有發送、接收和處理數據的能力。讀寫器系統按其所處理信號的不同,主要由2個部分組成,即處理數字信號的基帶部分和處理模擬信號的射頻部分。
2 EPC C1G2協議的相關介紹
EPC C1G2標準具有如下特點:速度快,速率可達40~640 kbps;可以同時讀取標簽的數量多,理論上能讀到1000多個標簽;可在密集的讀寫器環境下工作,能迅速使用變化無常的標簽群;存儲區域多,可延伸使用用戶的內存需求;功能強,具有多種寫保護方式,安全性強;通用性強,符合EPC規則;產品價格低,兼容性好。
2.1 PIE編碼介紹
EPC C1G2協議規定發送鏈路(即讀寫器向標簽發送數據)采用的編碼方式是脈沖間隔編碼(即PIE編碼)。讀寫器每次給標簽發送命令,都以幀同步碼或前同步碼開始所有的通信。幀同步碼格式如圖2所示,幀同步碼由delimiter、數據0和RTcal三部分組成。前同步碼格式如圖3所示,前同步碼由delimiter、數據0、RTcal和TRcal四部分組成,除delimiter外,各部分均以低脈沖PW結尾,且各部分PW的長度必須相同。de limiter的長度固定為12.5μs,協議規定允許有±5%的誤差。delimiter用于給電子標簽校準時鐘。
前同步碼只用于表明盤存周期開始的Query命令中,其他命令則以幀同步碼開始。當Query命令數據中的DR=1、前同步碼中的TRcal長度為33.3μs時,可設定反向鏈路(即標簽向讀寫器發送數據)頻率最高為640kHz。
2.2 FM0和miller碼介紹
Query命令中M參數值決定了標簽返回數據的編碼方式,即FM0、miller2、miller4、miller8四種。FM0碼在每個數據邊界處和數據0中間反相。miller碼則是在兩個連續的數據0的邊界處和數據1的中間反相。miller編碼序列每位可包含2、4、8個副載波周期,即miller2、mille r4、miller8三種編碼形式。這四種編碼方式都以各自特定的幀頭開始,而具體選擇哪種幀頭,則由Query命令中Trext參數值決定,并且在結尾處都有一位“dummyl”作為數據傳送的結束標志。
2.3 讀寫器與標簽通信流程
EPC C1G2協議規定讀寫器的命令分為選擇、盤存、訪問3類,而標簽的工作狀態分為就緒、仲裁、應答、確認、開放、保護、殺死7個狀態,讀寫器命令類型和標簽狀態如圖4所示。讀寫器依賴3類命令通過改變標簽所處的狀態,實現對標簽群的篩選,以及對單個標簽的識別和訪問過程。讀寫器與標簽的通信過程略一編者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