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木材管理領域的應用
摘要:在木材運輸和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著亂砍濫伐、偷伐、少批多伐、偷卸木材、執法不嚴、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文中通過采用物聯網技術來對木材砍伐、切割成圓木、進出林場、進出儲木場以及運輸管理過程進行全程監管,從而加強了林業信息化建設,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全面提升了木材的監管水平。
關鍵字:木材管理;物聯網技術;RFID;木材電子標簽
0 引言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計劃每年新造林9 000萬畝(600萬公頃),使森林覆蓋率增長1.3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分別達到21.66%和143億立方米。但是,由于我國60%以上的宜林地集中在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熱河谷等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成本高。亂砍濫伐、盜伐等破壞森林資源的情況頻繁發生,各級黨委和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制止,但仍屢禁不止。要想完成雙增目標,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多種樹,另—方面更要少砍樹,加強對現有林業整體資源的監控管理。
1 木材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原木采伐和運輸數量巨大。盡管近年來的信息技術已經逐步擴展應用到森林領域,但是,在木材運輸和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亂砍濫伐、偷伐、少批多伐、偷卸木材、執法不嚴等問題,在木材的生產、儲存、銷售業務流程中以手工管理方式為主,信啟、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在林業木材運輸管理領域,過去采用的是人工點檢方式,然后根據人工檢查結果進行匯總統計,再根據這些統計結果形成相關報表。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林科院等單位開發了一些微機管理軟件,但統計材料仍需要手工錄入,工作量還是很大。其后又出現了IC卡+讀寫器+微機管理系統。這種方式只需要微機員將檢驗員送來的IC卡插入微機接口,即可將有關信息錄入微機內。但這種方式識別速度比較低,IC卡與讀寫器之間必須直接接觸才能讀取數據。而后條碼技術的普及,又使木材管理邁上了新的臺階。條碼具有準確度高、輸入速度快、自由度大、設備簡單等特點,因而出現了基于條碼技術的管理系統。這種系統主要由條形碼、便攜式數據讀寫采集器、GPS定位儀和相應的計算機管理軟件等部分組成,可完成對立木,包括采伐木,進行編碼管理、地理定位、森調數據信息采集、輸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和分析處理等工作。但是,條碼應用也具有一些不足,例如,條碼只能識別一類產品,無法識別單品;條碼是可視傳播技術,即識讀掃描設備必須“看見”條碼才能讀取它;而且條碼存儲能力小,容易破損而導致無法識別,環境適應性差,不能改寫等。
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具有識別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重復寫入、抗污染能力強等特點,對水、油和化學藥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能夠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或非透明材質進行通信。因此,在木材運輸管理中引入RFID技術,可以彌補條形碼應用的不足。
2 基于RFID的木材管理系統方案
通過在木材中植入RFID電子標簽,建設木材運輸物聯網管理系統,建設物聯網木材管理系統,對木材砍伐、切割成圓木、進出林場、進出儲木場以及運輸過程進行全程監管,能夠加強林業信息化建設,大幅提高作業效率,全面提升木材監管水平,嚴厲打擊亂砍濫伐、盜伐等破壞森林資源以及木材運輸過程中偷卸木材的違法行為。圖1所示是基于物聯網的木材管理系統架構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