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COFF文件分析提取器的實現及其應用

COFF文件分析提取器的實現及其應用

作者: 時間:2009-04-24 來源:網絡 收藏

摘 要:在基于TI DSP的嵌入式系統中,升級方法的效率和易用性對于DSP升級來說特別重要,傳統的方法耗時且容易出錯,為此迫切需要一種快速且可靠的方法。由于DSP編譯器最終輸出的可執行代碼是一種格式的,具有結構化、分層次的特點,可以剔除其中與最終下載代碼無關的大量冗余信息。為此提出一種基于可執行本身結構特點的方法,只出與下載相關的數據。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高效、可靠、靈活易用。此提取器摒棄傳統方法的缺陷,為DSP在研發生產中的快速自動升級提供了可靠保證。
關鍵詞:;段;DSP;冗余信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2521.htm


在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統中,軟件更新通常需要借助仿真器將最新的可執行程序下載到目標板上,然后提取出可執行二進制程序并寫入非易失存儲器中。或者離線進行二進制文件的提取,然后再由DSP自己或主機芯片完成文件的燒結。在此,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TI DSP可執行程序(目標文件)的結構。TI代碼產生工具CCS在經過編譯、鏈接之后,產生的目標文件是一種模塊化的文件格式――格式。程序中的代碼和數據在COFF文件中是以段的形式組織。在此基礎上,再來討論上面兩種方法的弊端。前者只要程序有變化,就會造成新生成目標文件各段的大小和運行地址的變化,其系統引導程序也需要作相應的改動。如果需要對大量的DSP系統進行軟件更新或經常需要軟件更新的情況下,這種方法的效率非常低下,缺乏靈活性。后者的通常做法是先用工具軟件hex6x先將編譯器生成的目標文件轉換成多個TI格式的.hex文件,再逐一.hex文件,手工去掉其中的一些標志信息,并根據需要對文件進行必要的分割合并,最后調用TI提供的工具軟件hexbin將各個.hex文件轉換成二進制文件,生成文件的數目隨而變化。這種方法因為涉及到手工操作費時費力不說且很容易出錯。同樣也存在著靈活性差的弊端,遇到有大量增減以及配置文件有修改的時候就會導致生成文件數目的增減,需要修改DSP或主機boot程序以適應這種改變。通過對目標文件結構的,可以直接提取可供下載的二進制文件。


l 目標文件結構
DSP的源程序――C代碼或匯編代碼在編譯后生成的COFF文件包含多個段,默認的情況下,COFF文件包含3個段:.text:通常包含可執行代碼;.data:通常包含已初始化的數據;.bss:通常為未初始化的數據保留空間。
當然匯編器和鏈接器允許自己建立和鏈接自定義的塊,這些塊與以上的3個段類似。所有的段分為兩大類:已初始化段和未初始化段。這兩類段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是否出現在加載文件中。
下面來分析COFF文件的結構,COFF文件從上到下中依次是文件頭、可選的文件頭、段頭信息表、段頭信息表對應的段數據、重定位信息、行號入口表、符號表、字符串表,如圖1所示。其中第3~6項包含多個數據區,前4項與加載文件密切相關。

由于前4項與加載文件相關,下面對這4項逐一分析一下:
(1)文件頭:顧名思義,就是COFF文件的頭,用來保存COFF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段數目、時間戳、符號表位置等。從文件的0偏移處開始,用C的結構描述如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