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帶信號源中CDMA2000下行基帶信號模塊的實現方案

基帶信號源中CDMA2000下行基帶信號模塊的實現方案

作者: 時間:2012-02-08 來源:網絡 收藏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9755.htm

也稱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摩托羅拉、Lucent和後來加入的韓國三星都有參與,韓國現在成為該標準的主導者。這套系統是從窄頻CDMA ONe數字標準衍生出來的,可以從原有的CDMA One結構直接升級到3G,建設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區只有日、韓和北美,所以相對于WCDMA來說,的適用范圍要小些,使用者和支持者也要少些。不過的研發技術卻是目前3G各標準中進度最快的,許多3G手機已經率先面世。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是為滿足人們對寬帶移動通信的要求而產生的,它除了能提供傳統的電路數據業務以外還能提供最高達2 Mb/s的分組數據業務。CDMA2000是一個3G移動通訊標準,國際電信聯盟ITU的IMT-2000標準認可的無線電接口,也是2G CDMA標準(IS-95, 標志 CDMA1X)的延伸。根本的信令標準是IS-2000,CDMA2000與另兩個主要的3G標準WCDMA以及TD-SCDMA不兼容。本文主要探討中CDMA2000。

CDMA2000鏈路物理信道分為2類:一類是公共物理信道,一類是專用物理信道。其中公用物理信道包括:導頻信道、同步信道、尋呼信道、廣播信道、快速尋呼信道、公共功率控制信道、前向公共控制信道、公共指配信道。專用物理信道包括:前向專用輔助導頻信道、專用控制信道、前向基本信道、前向補充碼分信道(RC1,RC2),前向補充信道(RC3~RC9)。

基本信息比特進行信道編碼和交織處理后進行長碼加擾以區分用戶,然后數據流進行符號映射即將0變為+1,1變為1,經變換后的數據流再進行串并轉換,即將串行數據變為并行數據,再經WALSH碼擴頻(區分信道),最后數據經濾波形成前向基帶。

其中的信道編碼和交織進行的處理又包括加1位的保留位或標志位,加幀質量指示(CRC),加8位尾比特或保留位,卷積/Turbo編碼和速率匹配等一系列操作。

信道編碼和交織處理過程如圖2所示。在信息比特流加入了幀質量指示(循環冗余校驗比特)和糾錯比特,檢錯。對數據進行卷積/Turbo編碼是為了對抗傳輸信道中的隨機誤差,提高信道傳輸性能。為了適應多種速率傳輸,信道編碼中還增加了速率匹配功能。速率匹配是將傳輸信道上的數據比特打孔或重復,以便達到信道映射時傳輸格式要求的比特速率。在信道編碼中,采用交織技術可分散突發連續錯誤,減少信道編碼需要校正的連續錯誤,使連續誤碼離散化成隨機錯誤以便利用前面的信道編碼手段糾正。

2 CDMA2000鏈路基帶處理的關鍵技術

2.1 卷積/Turbo編碼

卷積編碼屬于信道編碼,主要用來糾正碼元的隨機誤差,他以犧牲效率換取可靠性,利用增加監督位進行檢錯和糾錯,這對數字移動通信十分必要。

Turbo編碼在卷積編碼、級聯碼和最大后驗功率譯碼基礎上的一種推廣和創新,Turbo編碼后的誤碼率(BER)近似為10-5,接近Shannon極限的性能,他不僅在信噪比較低的高噪聲環境下性能優越,而且具有很強的抗衰落、抗干擾能力。Turb o碼的優良性能受到移動通信領域特別是第三代移動通信體制的重視,所有的第三代無線接口標準都采用了Turbo編碼。但因為Turbo編碼復雜,所以他主要用于高速率數據信道,而卷積編碼用于低速率話音信道。

2.2 交織

對輸入的數據進行交織可以改善碼距分布。交織是用某種一一對應的確定性方法重新排列二進制和非二進制序列順序的過程,以此來隨機化突發錯誤的統計特性,使得信道無記憶。交織技術接收技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編碼過程中采用交織算法是為了對信息流進行糾錯控制。交織技術分散了隨機錯誤和突發錯誤,采用交織技術使成群錯誤趨向更隨機地分布,改善了碼組的誤碼率性能。

2.3 擾碼

擾碼技術即用PN碼與已擴頻碼相乘,實現對信號的加密。擾碼之間必須有良好的正交性。上行鏈路物理信道加擾的作用是區分用戶,下行鏈路加擾可以區分小區和信道。

2.4 擴頻

擴頻操作是用一個高速數字序列(擴頻碼)與數字信號相乘,把數據符號轉換成一系列碼片。由信號理論知道,脈沖信號寬度越窄,其頻譜就越寬,信號的頻帶寬度和脈沖寬度近似成反比,因此,越窄的脈沖序列被所傳信息調制,可產生頻帶很寬的信號。擴頻碼序列就是很窄的脈沖序列。通過擴頻操作信號頻譜被大大拓寬了。在常規通信中,為了提高頻率利用率,通常都是采用大體相當帶寬的信號來傳輸信息,即在無線電通信中射頻信號的帶寬和所傳信息的帶寬是屬于同一個數量級的,但擴頻通信的信號帶寬與信息帶寬之比則高達100~1 000,屬于寬帶通信,這樣做是為了提高通信的抗干擾能力,這是擴頻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論依據。擴頻通信系統擴展的頻譜越寬,處理增益越高,抗干擾能力就越強。在接收端用與發送端完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來進行解擴。

2.5 基帶濾波

基帶部分濾波器就是脈沖成形濾波器 (LPF)。由于輸出信號是帶寬受限的,所以擴頻調制器的輸出碼片流要利用脈沖成形濾波器進行濾波。

2.6 QPSK調制

QSPK正交調制器方框圖如圖5所示,他可以被看成是由2個BSPK 調制器構成。輸入的串行二進制信息序列經串/并變換,分成兩路速率減半的序列,電平發生器分別產生雙極性二電平信號I(t)和Q(t),然后用載波分別進行調制,相加后即得到QPSK信號。QPSK調制效率高,要求傳送途徑的信噪比低,非常適用于CDMA移動通信系統。

3 CDMA2000下行鏈路處理的實現

第一步在實現基帶之前,首先必須根據應用系統的目標確定系統的性能指標、協議要求。

第二步是根據系統的要求進行芯片的選擇,可供選擇的芯片包括DSP、FPGA 和單片機。其中,DSP 芯片可單獨完成整個基帶部分的處理,典型的以DSP為核心的基帶模塊的主要特點 是方便的可測量性、單個信道的低耗費以及簡便的軟硬件升級性。也可選擇DSP與FPGA 搭配使用,FPGA+DSP結構最大的特點是結構靈活,有較強的通用性,適于模塊化設計,從而能夠提高算法效率,同時其開發周期較短,系統易于維護和擴展,適合于實時信號處理。采用不同的芯片進行處理,會導致不同的系統性能,要得到最佳的系統性能,就必須在這一步確定最佳的芯片選擇搭配。

在完成第二步之后,就是總體設計確定軟硬件分工?;鶐K的設計包括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2個方面。硬件設計首先要根據系統運算量的大小、對運算精度的要求、系統成 本限制以及體積、功耗等要求選擇合適芯片。然后設計芯片的外圍電路及其他電路。軟件設計和編程主要根據系統要求和所選的芯片編寫相應的匯編程序,若系統運算量不大且有高級語言編譯器支持,也可用高級語言(如C語言)編程。由于現有的高級語言編譯器的效率還比不上手工編寫匯編語言的效率,因此在實際應用系統中常采用高級語言和匯編語言的混合編程方法。

硬件和軟件設計完成后,需進行硬件和軟件的調試。軟件的調試一般借助于芯片開發工具,如軟件模擬器、開發系統或仿真器等。硬件調試一般采用硬件仿真器進行調試,如果沒有相應的硬件仿真器,且硬件系統不是十分復雜,也可以借助于一般的工具進行調試。系統的軟件和硬件分別調試完成后,對軟硬件進行系統集成。最后,完成系統調試。

4 結語

本設計的基帶信號發生器CDMA2000下行鏈路基帶模塊設計將移動通信中的各種關鍵技術融為一體,形成具有整體性的CDMA數字基帶處理技術。在CDMA2000基帶設計過程中融入了軟件無線電的思想,設計出數字基帶處理的軟硬件實施,實現時運用了FPGA+DSP這樣一種靈活的現代電子技術方案。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