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的TD-SCDMA無線接入網絡
——
傳輸速率可達2Mbit/s的TD-SCDMA系統可以提供充足的帶寬以處理多媒體和移動因特網應用等數據業務。更重要的是,它的TDD特性可以使TD-SCDMA比單純的FDD技術(例如:WCDMA;cdma2000或者EDGE)更為有效地處理非對稱業務(因特網下載)。在一個非對稱的頻段內,根據數據業務量分配上行/下行頻率,TD-SCDMA可以優化空中接口容量,從而更加有效地利用頻譜資源。
從另一個角度看,不斷增長的帶寬需求和無線技術的多樣性,需要一個靈活可控的網絡體系結構,使其能夠滿足運營商不斷增長的需求。此外,極富個性化的服務和依賴商用和個人終端的服務也要求更加迅速的引人IP服務。而基于IP的移動網絡(IPbMN)通過一個創新的設計以實現IP和移動世界的完美結合,并遵循因特網規則,使上述理想成為可能。同時,它的網絡體系結構完全可與第三代無線接口相兼容;在此之上,這個新的系統結構又具有了同未來的無線接口一體化的潛力。
在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IPbRAN)方面,它最初只是一個接入網絡,可以通過一個被稱為無線接入結點(WLN)的網元將用戶端設備(UE)連接至基于IP的核心網絡(IPbCN)。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的主要特性是由一個公共的IPv6傳輸層支持的分布式網絡體系結構。“分布式”是指將RAN網元的邏輯層和物理層分成三個功能層面:控制層面,用戶層面和傳輸層面。
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的設計在以下結構體系中遵循因特網規則:傳輸層和控制層的清楚分開,分布式控制和基于開放式接口和標準協議的用戶平面。根據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的概念,無線接入網絡(RAN)的功能可以適應于多個無線技術,例如GSM、GPRS、EDGE、W-CDMA和TD-SCDMA。TD-SCDMA可以直接應用于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體系結構中。其中,動態信道分配和小區同步功能可放置在現有的或新的物理的實體中。當這兩個功能被應用于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的體系結構上時,就能夠在減少小區內和小區間干擾方面上顯示出極大的優勢。相反,一個需要實現本身同步機制的系統——諸如基于GPS的同步或空中同步的系統,會變得更加獨立于下層的傳輸層設備,即無須依賴基于SDH的同步。
綜上所述,TD-SCDMA空中接口能夠同基于IP的無線接入網絡完美地結合成為一個理想的未來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