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十二五”的喜與憂
2013年新年伊始,業內期盼已久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終于塵埃落定。無論是亟待政策“拯救”的光伏,還是發展始終不如預期的新能源汽車,都能在這份《規劃》中找到令各自慰藉的內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2154.htm然而,在霧霾壓頂的2013年開年之際,能源“去煤化”的聲音不絕于耳,各地政府頂著《規劃》提出的“能源總量控制”這一緊箍咒,將不得不面對究竟是要發展還是要綠色的艱難抉擇。這也使得中國能源在“十二五”期間的轉型之路更為曲折。
控制消費總量難度大
正如外界所預料的,《規劃》對“十二五”期間能源消費總量提出具體要求,并且強調對能源消費進行控制。
《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和6.15萬億千瓦時左右。能源和電力消費總量將分解到各省(區、市),由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并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落實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考核體系,實施定期通報制度。
但記者在采訪時獲悉,目前我國省級以下基層能源統計數據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而且統計體系極為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為政績而人為夸大能源相關數據,給國家能源工作的有效開展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能源基層數據‘粗糙’是不爭的事實,導致控制能源總量的目標很難得到合理分解與落實。” 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郭珍也認為,從目前的能源統計情況來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與目標分解執行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各地實際能源消費量很有可能超過目標量,未來幾年節能形勢將十分嚴峻。
我國2011年與2012年的能源消費總量分別為34.8億噸和37億噸標準煤,這表明即使是在去年經濟情況不佳的情形下,中國能源消費依舊處于上升狀態。
基于此,安邦咨詢研究員劉恩僑的看法是:“從今年經濟發展勢頭來看,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難度很大。”
此外,劉恩僑對部分地方政府或將出現的“數字游戲”表示擔憂:“能源消費總量是硬性指標,但對當地經濟發展肯定會帶來影響。一些地方政府為保持當地GDP,會不會‘適當’地在統計數字上作‘調整’,都值得警惕與關注。”
他認為,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我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難度都相當大。
政策執行更重要
對于在2012年“飽受摧殘”的光伏產業,《規劃》中有不少內容都與之相關,顯示出我國決策層面的高度重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要推動能源供應方式變革,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推進屋頂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營造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體制政策環境,努力實現分布式發電直供及無歧視、無障礙接入電網。
對此,劉恩僑表示,在當前光伏領域的“泡沫”漸漸被擠出、企業兼并重組的浪潮繼續之時,隨著《規劃》中分布式發電的政策大門被打開,困擾多時的并網問題將得到很大程度緩解,光伏領域將慢慢恢復元氣。
不過沈宏文強調,政府如何規劃并不是重點,如何將規劃落實才是關鍵所在,“光伏行業不缺乏政策,缺乏的是良好的執行力”。
可以預見的一點是,在國家層面的補貼政策、產業規劃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實之前,光伏產業“市場在外、技術在外”的困境短期內很難有實質性緩解。
郭珍也認為:“雖然政策層面利好不斷,但光伏產業要徹底走出低谷,還要有需求市場的進一步打開。”
因此,劉恩僑建議,今后政府應當在并網、投資審批等環節盡量少給企業增加負擔,并且要積極推動項目的落實并解決后期的并網問題。
短期內的光伏產能失衡并不會立馬解決,但考慮到國外經濟形勢的好轉,需求市場的緊縮局面有望改觀,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光伏市場將會出現好轉。”郭珍說?! ?a class="contentlabel" href="http://www.j9360.com/news/listbylabel/label/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迎來“黃金發展期”
在當前霧霾天氣侵襲中國中東部地區時,汽柴油車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已日益凸顯。
在《規劃》備受關注的“能源供應方式變革”中,建設新能源汽車功能設施也被提到較高的層面予以重視。
《規劃》提出要結合充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天然氣(CNG/LNG)等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北京、上海、重慶等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配套建設充電樁、充(換)電站、天然氣加注站等服務網點。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充電設施的建設進程較慢。沈宏文指出,各省市建設的積極性明顯不足,除了北京、上海等地做得較為出色外,其他地區呈現出數量少、速度慢等現象。
同時,我國充電樁、充電站的利用效率明顯不高,無法滿足消費者充電需求,從而制約了電動汽車的推廣普及。
不過,沈宏文認為《規劃》中制定的“到2015年,形成5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目標有些過大,執行起來難度不小。
但劉恩僑則表示:“《規劃》中提到的北京、上海等大型標桿城市,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動很大。未來市場需求會大幅上升,國家應當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要實現5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不是問題。”
對于上述觀點,郭珍也表示贊同。她認為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要完成《規劃》提出的目標應不成問題。
“我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最重要的還是相關配套標準、動力電池以及成本造價等。如果這些問題能在‘十二五’期間解決,再加上當前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是很有信心的。”劉恩僑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