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海外并購逢良機 家電業須先補技術短板

海外并購逢良機 家電業須先補技術短板

—— 時機與壓力雙重作用
作者: 時間:2012-12-04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收藏

  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也會同時給你打開一扇窗。2012年,國內企業“內憂外困”,卻也發現了一道曙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9725.htm

  “2013年,國內龍頭企業應抓住機遇并購世界品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分會副秘書長周南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他看來,內外兩個市場走弱、歐美經濟體一蹶不振的背后,潛藏著中國家電龍頭企業“走出去”的良機。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副總裁付志勇:“從趨勢上講,現在(海外并購)是最佳時機。”

  時機與壓力雙重作用

  傳統產業在向中國轉移,經營的壓力則逼著國內企業往外走。

  市場的時機正擺在中國家電企業面前。“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歐美經濟體受到極大沖擊。”周南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那些市場單一、尤其是對歐美市場依存度較大的品牌,在資金鏈和市場等方面相繼出現問題,有些甚至難以為繼。事實上,自2006年以來,全球主要品牌市場份額都出現較明顯的下降。例如西門子和伊萊克斯2004年到2009年年復合增長率只有1.2%和2%,同期海爾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1%,LG為7%。“全球家電市場格局已經發生轉變。產業的主導權正從歐美轉移到日本、韓國、中國。”家電業資深人士羅清啟說。

  “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出現,海爾將有意進行海外收購。”海爾集團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而不久前,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大中華地區企業2012年前三季度海外投資額創下200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相比之下,中國家電業的海外并購并不算活躍,最近的一次是上月初,海爾以7.66億美元拿下新西蘭家電品牌斐雪派克。“隨著中國白電企業逐漸強勢,類似并購肯定會增多。”付志勇指出,“歐美企業的形勢不好,有可能出現拋售,價格會比繁榮時期低。”

  經營的壓力也逼著國內家電企業往外走。根據市場調研公司中怡康發布的數據,2012年國內空調銷售量預計將同比下降一成。今年前9個月冰箱市場的零售量和零售額下降幅度則更大,堪稱9年來最差。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至9月,我國家電行業出口增速同比回落10余個百分點。2012年家電行業的低迷可見一斑。

  “國家的扶持政策已基本用光,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且相對飽和。”付志勇說?,F實迫使中國企業不得不從國內市場抬起頭來,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發展的機會。“龍頭家電企業在國內已無快速增長的空間。”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并購或是“走出去”的上策

  海爾收購三洋及美的收購開利的案例證明,并購的效果更好。

  國內企業“走出去”目前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出口,包括OEM(貼牌生產)和自有品牌出口;二是并購;三是自己建廠。前者為他人作嫁衣裳,這類企業普遍面臨利潤率下降、發展速度減緩的難題,更致命的是品牌缺失。后者費用高,且勞動力成本等不可控。

  周南認為,現階段中國家電企業“走出去”,并購或更為可行。而海爾收購三洋及美的收購開利的案例也證明效果還不錯。

  縱觀國內外諸多并購案例,往往并購之后業績先下滑,磨合調整后再爬升。海爾并購三洋卻直接進入上升期。海爾相關負責人將其歸結為,海爾對三洋的白電業務是從企劃、開發,到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的全產業并購。雙方于今年1月5日開始交割,新產品1月10日便實現上市。“如果只收購銷售模塊或者制造模塊,外觀設計肯定不可能提前進行。”海爾亞洲國際冰箱洗衣機研究所所長助理時振玉說。目前,海爾系洗衣機和冰箱兩大業務已分別躋身日本市場的第三和第四位。一位接近海爾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這種并購模式還給海爾帶來了意外之喜,雖然當前中日關系趨緊,三洋在日本卻賣得不錯,因為“日本消費者仍然把三洋看做本國品牌”。

  “如果某個市場有壁壘,通過并購還可以繞過壁壘獲得當地的市場份額。”付志勇說。

  2011年美的電器以2.11億美元控股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就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據了解,巴西的進口關稅高達40%至50%,任何家電品牌要想在巴西市場形成規模銷售,就必須在當地設廠。而收購開利拉美公司成為美的最佳選擇,一方面能夠合理避稅,另一方面還可以借助其在拉美的營銷網絡體系輸入美的自主品牌空調。由此,美的在拉美市場既掌握了渠道,又掌握了品牌。

  技術并購補齊產業鏈短板

  對國內收購者而言,收購目標的技術要比市場和品牌更重要。

  付志勇強調,雖然從大趨勢上來講,目前是中國家電企業海外并購的有利時機,但具體到企業個體,還必須有符合自己發展戰略的并購思路和手段。

  然而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選擇并購目標卻往往存在誤區:偏愛發達國家的知名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后者通?;驗l臨破產,或無力東山再起。有業內專家評價,中國企業收購的目標企業普遍是“低技術,但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

  對此,中怡康副總裁彭煜指出,如果給收購要素排次序,被收購目標的技術要比市場和品牌更重要。當年并購湯姆遜“摔跟頭”,在其看來購買了過時的技術是重要原因。“補齊技術短板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渠道,下來才是品牌,”他說,“前期別人的品牌可以帶一帶自己的品牌,到后期要用雙品牌,最后要用自己的品牌。”彭煜認為,在技術并購方面,國內企業沒有特別成功的先例,“看看海爾收購斐雪派克會怎樣”。

  付志勇也提到,未來中國白電企業出現在國際并購舞臺的幾率要大于黑電企業,其原因就在于白電龍頭企業不僅具備規模優勢,還掌握了部分核心技術,而黑電的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白電龍頭可以圍繞自己,在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并購機會,進行有針對性的布局。“往上下游延伸并補齊自己能力關鍵要素的短板。”付志勇表示,“這是國內家電企業未來海外并購應優先考慮的一件事。”

  前文提及的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在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方面,美的、格力做得更好,迄今國際化最為成功的海爾則略顯遜色。事實也證明,美的國際化更注重通過合資、并購等方式,拓展品牌影響力;海爾的海外策略則從以往看重產品的制造、銷售和服務開始向上游延伸。此前,業界有種聲音稱,海爾收購斐雪派克意在獲得相對薄弱的上游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

  “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并購技術能力強的企業也于中國企業有好處。”付志勇說,“但需要等機會。”

  近年來國內家電企業主要海外并購情況

  2003年11月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

  2011年7月海爾收購日本三洋電機白電業務

  2011年8月美的收購美開利拉美空調業務51%股份

  2012年11月海爾收購新西蘭斐雪派克超90%股份



關鍵詞: TCL 白電 家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