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二次創新的醫療電子產品
醫療電子器械中的很多創意并非都是全新發明,將原有的醫療電子器械稍加改進,就可能產生新的用途;而不少所謂的“低技術”只要用在了適合的地方,也可以對疾病防治產生大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8707.htm胃癱治療儀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西方研究人員就發明了心臟起搏器,用來糾正嚴重心律不齊和幫助患者心跳恢復正常。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心臟起搏器還能用來治療輕度、中度胃癱。
目前,市場上缺乏治療胃癱的有效藥物。不久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全國兒童醫療中心的科研人員對心臟起搏器稍加改進,使其“變身”為胃癱治療儀。
據介紹,這種治療儀發出的電刺激信號可刺激胃神經,進而促進胃蠕動,使胃內的食物迅速排至小腸內,消除胃癱患者進食后產生的胃脹等癥狀。醫生需要將這種治療儀植入患者皮下,并在患者胃壁上連接兩只電極。據報道,迄今為止,美國已有多名成年及兒童胃癱患者接受了胃癱治療儀植入術,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
手術用“機器蛇”

20多年前,美國研制出一種戰場使用的“機器蛇”。它能像蛇一樣游走至敵方房屋內進行偵查,并無線發送偵查結果。機器蛇還可進入地震后毀損的房屋里查看有無生命跡象。
美國的兩位醫學專家看到了機器蛇在手術中的潛在用途——美國每年都要做100萬臺以上的心臟手術及超過1000萬次的內窺鏡及喉鏡手術。若能開發出一種直徑較細、能在體內或腔道內游走,并發現病灶和實施手術的機器蛇,就能解決很多醫療難題。
據報道,美國手術用機器蛇已完成臨床試驗。據研制人員介紹,手術機器蛇直徑僅幾毫米,采用新型工程塑料制成,醫護人員可視需要一節節地將其拼裝起來形成不同長度。在治療中,醫生需在患者身體上開一個極小的刀口,讓手術機器蛇鉆進去,并使它在無線指令下抵達目標病灶附近。機器蛇頭部裝有微型攝像機,可將病灶情況拍下來并將數據無線反饋至醫生電腦上。手術機器蛇在臨床上有廣泛的用途,如心臟修補、神經修復、血管修復、血管撐開等。其最大的優點是,利用它做手術,患者刀口極小、出血量很少,且術后恢復較快。
快速降體溫裝置(TSS)
美國LRS公司發明了一種可在30分鐘內將體溫降至32℃~34℃的快速降體溫裝置(TSS),該公司因此獲得“北美洲創意保健醫療產品獎”。
很多臨床急癥需要快速降低體溫,尤其是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急癥,如能迅速將患者的體溫降低到目標溫度,可減少50%的死亡率。這是因為快速降體溫有助于減少腦、心臟的氧需求量和新陳代謝速率,進而降低因缺氧引起的腦損傷、心肌損傷等。
據生產商介紹,TSS非常便于醫護人員操作使用。對急需降體溫的重癥(如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患者使用TSS,可迅速將患者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的溫度降低4℃~5℃。
“橡皮膏型”監測儀
英國Toumaz科技公司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無線生命體征指數傳輸器”,其外形就像一張普通橡皮膏(只不過稍微厚一些)。患者只要將這種特制的“橡皮膏”貼在自己胸口皮膚上,該測量儀就能自動測得多項生命體征數據,并實時將數據發送至醫生的電腦里。
可佩戴式除顫儀

美國Zoll醫療器械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只“可佩戴式心房除顫儀”。患者可將其佩戴在腰間,以治療房顫引起的心臟停搏。由于設計新穎,該產品榮獲“北美洲保健醫療產品創意獎”。
雖然市場上已有形形色色的體外除顫儀,但是這些裝置通常體積較大、攜帶非常不便。而可佩戴式心房除顫儀體積小巧、使用方便,適合經常外出的心臟病患者佩戴。該裝置由雙肩背帶(背帶上置有可測量房顫等異常心臟信號的袖珍生物傳感器)以及如普通電子字典大小的檢測儀(通常掛于病人腰間)兩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傳感器能持續監測心跳情況,一旦監測到異常就會開啟除顫功能,通過電脈沖刺激使患者心率恢復正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