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芯片:事業剛剛開始,未來面臨洗牌
摘要:從分析北斗芯片的市場入手,探討了北斗芯片的未來走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4817.htm市場現狀
中國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二研究所研究員曹沖指出,揚言自己在研發北斗芯片的公司和研究機構,林林總總差不多有好幾十家,真正宣布已經有北斗芯片,而且能夠提供使用的單位至少有十多家,但是實際上具有射頻芯片和基帶兩種芯片的,以及基帶芯片可以批量供貨的,不過數家而已。例如,廣州市公務車監控項目,數量達到萬輛,是利用的和芯星通公司的基帶芯片和廣州潤芯公司的射頻芯片。而交通部“兩客一危”重點運輸過程監控項目,作為北斗專項示范工程的北斗車輛終端數量近八萬臺,招標結果芯片與模塊由東莞泰斗公司中標。同時參加投標的還有和芯星通公司、東方聯星公司和西安華訊微電子公司。經常有報道的芯片公司,還有華力創通公司、杭州中科微公司、復旦微電子等。除了民用芯片外,還有若干公司提供軍用的北斗芯片。
目前國內公司生產的北斗芯片,與國外的GPS芯片相比,在工藝上相對落后,所以尺寸較大、功耗較高,只能用于車輛終端,無法進入移動電話這類產品中。而且在軟件上同樣存在差距,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還需要改進。
由此可見,自主的北斗芯片大規模占領產業市場,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工信部CSIP(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集成電路處處長孫加興博士詳細地分析道,北斗產品主要有三類:導航,定位,授時。做前兩類產品的企業比較多,授時產品更多面向專業的行業用戶,企業相對較少。北斗和GPS類似,主要區別在與接收機核心芯片和天線,尤其是基帶芯片。北斗產品應用方向主要分為軍用、民用和科學研究應用,也可以從精度來分,分為高精度定位和普通的導航,從市場劃分可以分為大眾市場、安全市場、行業專業市場。


國內做GPS終端的企業非常多,有幾百家,集中在廣東省,產值和銷量居全球首位。大量整機企業對北斗的期望非常高,希望通過增加北斗導航、定位功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僅東莞泰斗微電子一家,就有60余家終端廠商在試用該公司的北斗模塊,主要應用是車載導航儀、行駛記錄儀。
目前,專用的北斗產品市場有限。要擴大市場,必須要走兼容、多模的方式,在一個設備里同時支持北斗和GPS,或者伽利略與GLONASS,這樣能夠提高精度和可用性,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斗的潛在市場是非常大的,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市場,而是包含已有的規模已經很大的GPS市場。
未來車載市場、個人移動終端市場容量最大,其他行業應用市場會繼續發展,但規模有限,主要是替換GPS、應急通信系統等。要進入民用市場,必須在成本、功耗、面積上做到與GPS相近的水平,否則消費者不會埋單。應借助我國手機行業的優勢,將北斗的導航、定位功能集成到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終端里,尤其是手機里。北斗也可以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走向全球市場。
北斗芯片只有幾家會勝出
現在做北斗芯片的公司很多,但曹沖指出,北斗芯片類型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水平高。芯片公司實際上也是不在多,而在強,在于做到其它公司“望塵莫及”。現在有的公司推出芯片一款款,快得令人不可思議,但是沒有真正令人“拍案叫絕”的,也未見大批量的用戶。許多芯片公司都在“懸崖邊”掙扎,這不是好現象。芯片與終端相比,對于從事研制芯片的人而言,更加無情,甚至絕情,最后能夠有收獲的人士可謂“鳳毛麟角”。所以,北斗芯片最后也只能夠有一兩家高精度芯片和兩家或三家導航芯片公司,能夠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勝出,而且不可能通過差異化出現許多芯片,這是國外十幾、二十年的導航芯片發展史業已證明了的事實。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重點優勢芯片企業的支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支持強度,集中支持少量強勢企業,具備真正的市場競爭能力,以便實現快速突破和可持續發展。
導航芯片的更新換代非常快,所以國際上的競爭非常殘酷,而北斗兼容導航芯片可能從明年開始,成為國內外競爭的焦點,應該說,競爭前景不僅僅是非常殘酷,可以說肯定非常慘烈,因為中國北斗這塊大市場實在令人“饞涎欲滴”,大家都是有備而來,憋足勁頭,好有一拼,何況世界上的大廠家都會紛紛登場,顯然一片機、導航通訊融合機、導航IP核等都將各顯神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