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總一席話 由此說開去
[編者按] 葉鐘靈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電子部電子情報所工作,長期從事世界電子市場的研究工作,發表過不少有關論文并有專著出版,授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退休后于1993年受熊曉鴿總裁之聘,參與《電子產品世界》的創刊工作,曾任本刊總編,后改聘為資深顧問迄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0389.htm時序更迭,歲末年初,寒風凜冽,在一個冬日高照的日子,熊總蒞臨東曉公司聚會,見到了幾年未曾會面的熊總,握手致意,十分親切。會上熊總即席講了一番話,言簡意賅,略作鋪陳如下。
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
前段時間2012年是世界末日之說甚囂塵上,熊總首先祝賀大家:“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 國外媒體曾報道,受瑪雅預言世界末日和科幻電影《2012》危言聳聽的影響,人們對世界末日的預言產生了一些糾結,但中外科學家都認為瑪雅預言沒有根據,純屬無稽之談。
9世紀在中美洲盛極一時,忽又消失的瑪雅人本身就布滿著神秘感,瑪雅人天文學成就的確令人嘆為觀止,他們能正確計算出幾千年后的日食,2012年12月21日則是瑪雅人預編歷法到頭的一天,沒有特殊意義。美國宇航局專家稱,天文學家可以確定無疑地表示,目前沒有能夠危害地球的潛伏恒星。我國天文館館長朱勁申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有能力正確預言這種事情發生的時間。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朱士興則說,任何事物都有發生、發展、消亡的過程,這是辯證法的觀點。地球也有一個發生、發展、消亡的過程,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是它什么時候消亡,是不是2012年?我們的回答:肯定不是!地球正值當年,至少還要轉幾十億年。因此,熊總表示:“2012年只是新一年的開始!”農歷又值龍年,龍馬精神,龍騰虎躍,愿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爭取更加出色的業績!
世界電子業發展的主導技術已是移動互聯網
綜觀現時世界電子業的發展大勢,今年CES(消費電子大展)的啟示,熊總說:“世界電子業發展的主導技術已是移動互聯網!(昔日的)蘋果電腦公司早已把‘電腦’二字扔掉了,只稱‘蘋果’!”公司在喬布斯的領導下,遵循“跟著鈔票走”的古老格言,迅速走上了“娛樂消費化”的道路,現在蘋果公司的總營收中,麥金塔(Macintosh)電腦部分已僅占27% ,而包括 iPod,iPhone,iPad 在內的消費電子則已幾乎占到了近60%!云計算的發展使終端更趨簡化,IT消費化,“IT”被調侃為“挨踢”,在iPad等的擠壓下計算機業正漸趨式微。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終端的快速普及,便攜設備已成為技術及社會變革的核心,現在世界上已有12億人正使用移動終端閱讀新聞,隨時隨地享受著娛樂節目,無疑已進入了以移動為中心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無線網絡不可或缺,其順利發展,光輝未來不言自喻。
熊總還提醒我們:“經營要多元化!”熊總本人就做出了榜樣,作為專事計算機資訊和媒體的IDG公司的代表入主中國以來,他首先從已有所成的《計算機世界》擴展到了《電子產品世界》、《通訊世界》等等,后又進軍與電子根本不搭界的《時尚》,投資尖端技術,甚至電影,說是“已入佳境!”我們以紙媒體起家,命寄大勢,網絡當然在所必行。我們更應開動腦筋,開拓前途,熊總介紹“戰略收購”是條捷徑,看準了“資金不是問題!”
人的生活需求不外乎是衣食住行養生加娛樂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是面臨的首要問題。我們這一群體“衣食”自當無憂,“行”想買輛車代步或可解決,“住”則困難多矣,買房而成“房奴”,已是社會一大問題。除開這些,“快樂人生”、“快樂每一天”乃是而今媒體宣傳,人們相互祝賀最最常用的熱詞。人生追求娛樂,尋覓開心是正正當當,自自然然的事。熊總說“人的生活需求不外乎是衣食住行養生加娛樂”,這里對“娛樂”有所強調,啟示我們如何生活。
唱歌跳舞,游山玩水,聽音樂,看電影,打電子游戲,下棋玩撲克,都是娛樂,都為尋求快樂,無可非議。“快樂人生”是我們的追求,仔細斟酌起來,我們還得承認人生實際是“甘苦人生”。錢鐘書先生有言:“永遠快樂”是“渺茫得不能實現”的,可“人生并不悲觀,因為它始終抱著快樂的希望”,他更開導我們:“快樂由精神來決定”。梁實秋先生也說:“常言道,‘境由心生’……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沒有痛苦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梁任公(啟超)先生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
我因創刊之始即參與其事,有此緣由,故直到今天還藕斷絲連,時有聯絡,年逾耄耋而尚能寫些小文以為消遣,以為娛樂,發揮余熱,服務社會。故而當熊總突然問我一句:“你是不是應感恩雜志?”我欣然應諾。雜志是條“船”,沒有“船”我的“貨”便無有載體,何所可發?席間思故憶舊,我們還對與我同時進刊,身為總編的馬先生感慨良多,他少我2歲,經歷相仿,身體更強于我,當時被一外商高薪挖走,主創新刊,日夜劬勞,不幸于1998年6月18日英年早逝,忽已十有余年矣! 而我知命淡定,不妄作勞,找找資料,寫寫小文,增益知識,裨益身心,樂在其中,有幸存活至今,實出意外,而與雜志不無關聯,感恩不亦宜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