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軍事應用與發展
無論指揮官們身處何地,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隊伍,而且可以進行跨部隊通信,從而對藍軍的整體狀況了如指掌。這使陸軍和聯合部隊能以更高的速度,同步執行作戰指令。 海軍網絡技術。保衛海軍的網絡中心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是重中之重。美國海軍新的網絡防御作戰司令部在全世界的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網絡上進行著“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監控”。網絡作戰司令部稱,這些網絡每小時要受到90000次具有潛在危害的探測,自2001年以來已經受到 60000多次軟件計算機蠕蟲和病毒的影響。計算機輔助信息高速公路或者說網絡,已經成為軍事上越來越重要的工具,無論行政管理還是作戰指揮,都離不開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8213.htm海軍也是一樣,它的許多海外設施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艦隊行動,都非常依賴“力量網絡”的網絡中心(環境)-這是一個致力于將戰斗者、傳感器、網絡、指揮控制、平臺和武器整合成一個分布式可升級的戰斗部隊的作戰結構。但是由于互聯網和其它數字網絡容易進入,它們面對攻擊時顯得脆弱,這使得這些有價值的工具轉變為危險的負擔。海軍部長Donald C. Winter于2007年10月發布了一個新的信息技術戰略計劃,要求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網絡中心信息基礎設施,并把防止它受到攻擊作為第一要務。為應對這些威脅,海軍已經在網絡作戰司令部內建立了一個比較小的機構來監視可能的針對全球信息系統破壞性行為,并做出反應。
海軍網絡防御作戰司令部,位于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該司令部的技術總監James Granger說: “我們有大約170人在進行著的每周7天每天24 小時的監控”。他們正在監視著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網絡,包括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內部互聯網和戰術網絡,這些2009年第6期艦船電子工程49網絡分布于16個國家的300個基地,擁有761000 個用戶。根據網絡作戰司令部的數據,這些網絡每個小時要接收到90000次有潛在危險的探測,自 2001年以來受到60000次軟件計算機蠕蟲和病毒的影響。 3)空軍網絡技術。目前,美空軍指揮控制、情報、偵察與監視中心(AFC2ISRC)正著手一項計劃,以實現態勢感知共享。該中心作為領導機構, 全權負責空軍C2系統和ISR的綜合集成,把原來 “煙囪式”的系統轉變為一個由各系統綜合而成的 C2大系統,提高作戰人員的“共享態勢感知”能力。空軍已計劃在2012年之前把大多數空中節點互連起來。
這些網絡化的節點將為共享態勢感知打下物理基礎。為了建立動態信息交換的標準,還需要額外的集成和互操作性。用戶應該能夠發表和訂閱信息。這就要求在諸如建筑、車輛、艦船、人員等網絡節點之間增加連通性和帶寬。確保對數據進行適當的標記將有助于實現更靈活的信息交換。在數據庫和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一個數據服務層就是一種既降低成本又增加靈活性的好方法,可以使數據庫和應用程序跟上作戰需求的發展。此外,用戶還能夠根據特定的信息需求有選擇地利用數據。信息管理包括相關性和融合 -將成為確保信息的細節同戰術、作戰以及戰略等不同層次用戶的各種需求保持一致的關鍵因素。空軍指揮控制、情報、偵察與監視中心專門成立了一個技術轉換辦公室,以關注軍內和工業界正在從事的改革和實驗的最新動態。這個工作組還負責鑒別有用的網絡中心性能,并對它們進行轉化以供用戶使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