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制程簡史
當線寬遠高于10微米時,純凈度還不像今天的器件生產中那樣至關緊要。旦隨著器件變得越來越集成, 超凈間也變得越來越干凈。今天,工廠內是加壓過濾空氣,來去除哪怕那些可能留在芯片上并形成缺陷的最小的粒子。半導體制造車間里的工人被要求著超凈服來保護器件不被人類污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6975.htm在利潤增長的推動下,在1960年代半導體器件生產遍及得克薩斯州和加州乃至全世界,比如愛爾蘭、以色列、日本、臺灣、韓國、新加坡和中國,且在今天已是一個全球商業。
半導體生產商的領袖大都在全世界擁有生產車間。英特爾,世界最大的生產商,以及在美其他頂級生產商包括三星(韓國)、德州儀器(美國)、AMD(超微半導體)(美國)、東芝(日本)、NEC電子(日本)、意法半導體(歐洲)、英飛凌(歐洲)、瑞薩(日本)、臺積電(臺灣,參見TSMC網站)、索尼(日本),以及恩智浦半導體(歐洲)在歐洲和亞洲都有自己的設備。
在2006年,在美國有大約5000家半導體和電子零件生產商,營業額達1650億美元(摘自Barnes報告《2006美國工業和市場展望》)。
以下為各半導體工藝節點出現時間和主要代表產品


ITRS :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
ITRS是由歐洲、日本、韓國、臺灣、美國五個主要的芯片制造地區發起的。發起組織分別是European Semiconductor IndustryAssociation(ESIA,歐洲半導體工業協會),the 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JEITA,日本電子與信息技術工業協會), the Korean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KSIA,韓國半導體工業協會), the Taiwan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TSIA,臺灣半導體工業協會), and the UnitedState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美國半導體工業聯盟)。ITRS的目的是確保集成電路(IC)和使用IC的產品在成本效益基礎上的性能改進,從而持續半導體產業的健康和成功。
ITRS工藝節點和半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