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行業自我救贖 實行單獨環保標準
目前,我國印制電路板(PCB)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然而要使PCB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上下工夫。日前在江蘇大豐召開的“2011年環保技術研討會”上,業內專家從技術、標準等角度對治理PCB行業的“三廢”給出了建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3776.htm環保生產勢在必行
印制電路板生產過程中的固體邊角料、廢舊蝕刻液所產生的收益,應該是企業的財富。
PCB的原料是覆銅板(CCL),經過化學、電化學、光化學、機械等50道工序后,才制成客戶訂制的印制電路板,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料和廢水廢液,而這些固廢和廢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屬和金屬離子。
中國印制電路行業協會(CPCA)秘書長王龍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生產1萬平方米的印制電路板(平均按4~6層計算),會產生10.5噸的固體邊角料,其中含銅量約為25%;會產生廢舊蝕刻液50噸,其中含銅量12%;用水2.25萬噸。2010年我國的印制電路板產量為1.8億平方米,按2億平方米計算(其中有庫存和報廢品),產生的固體邊角料中含銅5.25萬噸銅再生產值,此銅價按每噸6.5萬元計算,即34.13億元;產生的廢舊蝕刻液中含銅10萬噸銅再生產值,此銅價按每噸6.5萬元計算,即65億元;產生廢水2億噸,每噸廢水治理運行費(不含設備投資費用)按8元計算,則需要16億元。企業的收益應該為34.13億元+65億元=99.13億元。(現在賣出廢料廢液所得金額與自己回收可得金額的差額,才是企業應該收益。)
王龍基認為,印制電路板生產過程中的固體邊角料、廢舊蝕刻液所產生的收益,應該是企業的財富(包括生產企業和環保治理企業),但目前大部分固廢和廢液被有關部門回收了。而事實上,目前我國酸性蝕刻液和堿性蝕刻液的再生循環使用設備和技術(如潔馳公司和吉馳公司生產的蝕刻液再生循環設備),已經獲得了發明專利和環保部的驗收,完全能夠滿足PCB企業環保需求。
CPCA副理事長、環保潔凈分會會長陳榮賢告訴記者,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電路板企業的外圍配套企業(指的是處理廢液或固體廢物企業,尤其是沒有治理資質的企業)的廢槽液污染濃度高、處理難度大,有很多不良廠商將廢槽液收走后,單純為了提煉出有價值的貴金屬,將余下的對他們沒用的廢液未經處理便偷偷排入河道,造成很大的污染,讓國家有關部門和民眾認為這是PCB企業帶來的污染,損害了PCB行業的形象。
“作為國家一級協會的CPCA不僅應該成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還要規范行業的行為,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同時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利益,真正成為行業利益的代表。對于在‘三廢’治理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我們要認真思考。”王龍基說,“目前,CPCA環保潔凈分會正在積極想辦法讓更多的環保企業參與到PCB行業的‘三廢’治理中來。”
新標準促進清潔生產
新的環保標準必然會促進新的環保技術的產生,必然會加速PCB行業環保設施的更新換代。
目前,PCB行業在清潔生產方面有了自己的標準。陳榮賢表示,盡管PCB的生產會帶來污染,但其在污染物種類、污染物濃度和生產工藝上與電鍍行業有天壤之別。“如果我們執行電鍍的標準,單是氨氮和總氮的標準,就會讓很多PCB企業無法執行下去??上驳氖?,PCB行業有了自己單獨的環保標準,即《清潔生產標準 印制電路板制造業》和《電子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電子元件及印制電路板》。”陳榮賢說。
新的環保標準從廢氣、廢水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廢水中的一些指標是現在執行的廢水排放標準中沒有引起企業重視的。比如COD(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等,并且對不同地區的排放企業進行了不同的要求。陳榮賢說,如果僅以現在各個企業的處理設施和工藝技術,顯然達不到新標準的要求。所以新的環保標準必然會促進新的環保技術的產生,必然會加速PCB行業的環保設施更新換代。“標準法規的出臺是PCB行業環保發展的催發劑,會對PCB行業的環保問題下一劑猛藥。使PCB行業在外界的壓力下,完成環保的治理,完成整個行業的自我救贖,改變行業在公眾中的不良影響,我想從PCB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這應該不是壞事。”陳榮賢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