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車用電子市場與相關測試重點
隨著更多智慧型可攜式裝置的不斷推陳出新,類似的技術發展也逐漸擴展到車用電子市場,除了我們已知的智慧型手機與智慧型電視外,連汽車也開始出現”Smart Car”這樣的稱呼。新一代的Smart Car強調能帶給使用者(不論駕駛者或乘客)更流暢便利的感受,因此在應用上注重人機介面的易用度、在技術上更著重機電整合,讓新興技術能更順利的被導入應用,以提升我們乘坐與多媒體使用的經驗,也因此車用電子成為目前開始被重視的一塊產品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8818.htm一般而言,車用電子的涵蓋面向十分廣泛,像是偏向安全方面的胎壓偵測系統(Tire Pressure Monitoring)、電子車身穩定控制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以及偏向節能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與電動車技術(Electronic Car)等等;至于對一般終端消費者感受最深的,則在于車用娛樂資訊系統(Infotainment)本身以及與個人裝置的資訊傳輸。由于安全與節能所涉范圍較廣而分散,因此我們僅就最后者進行討論。
車用娛樂資訊系統與藍牙技術應用
車用娛樂資訊系統的發展已有數年之久,許多廠商諸如Ford與Toyota、Kia也都各自推出專屬的系統,Ford的”SYNC”結合通訊與娛樂,并結合Microsoft的語音識別技術,讓車子懂得聽令行事,此外也支援多種儲存與音樂播放裝置像是一般的USB儲存裝置與iPhone,目前已經成功打下一片江山;Toyota在今年CES發表的“Entune”更是結合了各大主題網站像是Bing、Pandora、OpenTable、iheartradio等的網路服務,提供乘客透過該系統進行網路搜尋、廣播收聽、餐廳訂位等動作的可能,甚至也可以查詢即時交通路況、天氣、股市、油價等等。至于Kia近期推出的”UVO”也采用類似于SYNC的聲控技術,在安全的設計前提下進行語音系統控制。
這些車用娛樂資訊系統通常需要與使用者的個人裝置相接、或者連網使用,除了裝置間的接口相容性必須被詳加驗證外,其中最需關注的便是經常使用的傳輸技術:藍牙(Bluetooth)。不僅在我們日常使用的筆記型電腦、手機與平板電腦隨處可見藍牙規格的蹤影,在藍牙技術逐漸開枝散葉的今天,消費者對于在車內使用藍牙裝置傳輸有越來越多的需求,而多數車用娛樂資訊系統也相當程度的應用了藍牙技術。尤其當安全意識提升、許多國家開始禁止駕駛者在行車過程接聽手機,透過藍牙進行免持接聽將會是藍牙在汽車市場的一大重點應用方向。此外,除了能使用USB插槽將手機或隨身碟中音樂檔案傳輸到車用音響播放,透過藍牙則可以更便利地將音訊串流傳輸,不需透過USB或傳輸線,我們便能即時聆聽彼此手機的音樂內容。
隨著高速藍牙技術的持續發展,在部分車種上也可以透過藍牙技術,執行像是與手機間的簡訊與聯絡人等資料傳輸(像是前面提到的SYNC),或和其他藍牙裝置的資料分享;更可期在不遠的將來,在安全控制與監控的車用系統中,都可運用藍牙進行警示傳遞。當越來越多的車上傳輸(In-Car Communication)與監控(Surveillance)都開始仰賴藍牙時,藍牙功能在車體本身與相關裝置上的功能性與可靠性便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更需確認是否符合藍牙測試驗證規范。
除了藍牙已經被大量運用在車用電子的領域外,其他通訊技術包括Wi-Fi與4G的LTE、WiMax,也分別展現在車用電子領域耕耘的決心,這幾項技術著重車內(In-Car)與車間(Car-to-Car)傳輸的開發,前者可以應用在車內不同裝置間的資料分享、車上熱點的建置;后者則可以用在道路交通狀況回報、意外事件通知等等。
測試案例:車用娛樂資訊系統vs.藍牙手機
為讓相關廠商更進一步了解藍牙技術于車用娛樂資訊系統上的可能應用情境,在此百佳泰便以車用系統與手機間的使用情境為例,歸納整理出一些最基本必須被驗證其功能性的重點:
l 配對連接能力(Pairing and Connect)
藍牙裝置間若要進行資料傳輸首先必須要進行裝置間的配對,因此配對功能可說是檢驗藍牙功能的第一步。包括進入配對模式后搜尋其他藍牙裝置的能力、能否正確顯示其他藍牙裝置名稱、GAP(Generic Access Profile)的支援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