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規劃交替點 看中國工控發展
“虎振雄風留浩氣;兔迎盛世啟新程。”我們送走了碩果累累的“十一五”,迎來了充滿生機的“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時空接替點上,回首過去的“十一五”,我們滿懷激情和自豪。展望未來的“十二五”,我們滿懷信心和力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8341.htm回眸“十一五”,我國的工業自動化行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自動化行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推動下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局面;行業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技術水平,能生產出接近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并出現了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一些企業并在國內外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比較突出的成績是:
(1)控制理論:在控制理論方面,我國的專家學者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郭雷院士及其團隊申請開展“控制科學中若干關鍵基礎問題的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的支持。迄今為止,該團隊幾年來,他們開啟了“反饋機制的最大能力與局限”的定量研究,并針對幾類典型非線性不確定系統,首次發現并證明了反饋機制最大能力的“臨界值”或“不可能性定理”等一系列根本性結果,對定量理解人類和機器中普遍存在的反饋行為的最大能力,以及智能反饋設計中的根本性局限具有重要科學意義。這一工作被國際同行評價為“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是過去10年控制領域最有意義和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另外,在空天飛行器制導控制上,中國的神舟飛行技術具有代表性,吳宏鑫及其研究小組提出的特征建模方法已經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2)儀器儀表: “十一五”,對于中國儀器儀表行業來說,是一個比以前任何一個五年計劃都要值得驕傲的五年,因為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我們自身又沒有任何保護,面對的卻是強大的對手,于是,我們亮劍,同對手展開了血與火的較量,我們不僅沒有被擊倒,而且穩穩地站在了世界儀器儀表大國之列,并將繼續朝儀器儀表強國邁進。
?。?)機器人: “十一五”期間,依照《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在先進制造技術領域設置救災救援危險作業機器人、多機器人系統技術、機器人模塊化體系結構設計技術等多個重大專項,對智能機器人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我國的控制技術與俄羅斯的深潛技術進行合作,成功地研制出“CR-01”6000m水下無纜機器人并實現了工程化。研制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水下機器人。
?。?)工業自動化系統:我國高端自動化系統已經開始“ 嶄露頭角”。 我國自動化系統在向“高端化”發展過程中,國電智深公司完全自主研制的EDPF-NT自動化控制系統工程一事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在應用上,柴天佑、唐立新、管曉宏等人在生產制造系統的優化方法、混合智能優化算法、流程工業生產與物流調度技術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統化的創新成果,并在鋼鐵企業的各種生產調度問題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流程工業的設備、過程控制,國產的自動化控制系統DCS、PLC上,如浙大中控、和利時已從對中小企業開始為大企業提供成套裝置,進一步發展有一定優勢。我國在DCS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基本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如中控、和利時等公司的產品都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標準: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標準方面,取得了十分令人鼓舞的成績。如:由浙大中控牽頭,面有國內多家企業、科研院所參與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EPA正式納入現場總線國際標準。標志著我國在現場總線領域擁有了國際認可的自主核心技術,這一突破對我國高端技術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再如: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發的用于工業過程自動化的無線網絡WIA-PA規范經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體成員國的投票,以96%的得票率獲得通過,作為公共可用規范IEC/PAS 62601標準化文件正式發布。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WIA-PA技術成為國際標準,標志著在工業無線通信領域,中國已經成為技術領先的國家之一,是改變我國工業自動化產業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嘗試。但在標準化方面的國際話語權還需進一步提高。
(6)節能減排: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最大主體,也是耗費能源、資源,產生環境污染的最主要行業。流程工業首當其沖成為了主要目標,尤其在石油加工、化工、鋼鐵、電力、有色、建材等六大行業,其能源消耗占全國工業能耗的近70%。“十一五”期間,流程工業在節能減排中,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0年1月22日,《低碳中國論壇首屆年會》在京召開過程中,推選出國內外20家“低碳中國貢獻企業”他們是:“低碳中國貢獻企業”是:寶鋼集團、漢能控股、金風科技、深圳創益、萬科地產、五羊—本田、新奧集團、蒙牛乳業、阿特斯、遠大空調。“低碳中國貢獻企業(國際)”是:美鋁、金光紙業、阿海琺、拜耳、思科、英特爾、丹佛斯、益可環境、凱丹水務、慧圣科技。工業自動化領域內的人們都知道,這20家“低碳中國貢獻企業”里面,許多都是國內流程工業內的領軍企業。這些企業的領導都有著十分濃厚的“綠色情結”!在智能建筑界,深圳達實智能公司推行的“合同能源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成為工控領域節能減排的排頭兵。
展望“十二五”,中國的工業自動化進入21世紀,我國制造業的高速發展,拉動了對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的需求,我國新上的大型項目所用自動化儀器儀表和控制系統的先進程度的需求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市場化和國際化“五化”息息相關。信息化及其產業化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企業應當注意工業化的新需求、集成、生產性服務、節能減排等可能的新的技術增長點,注意軟件技術的新趨勢,還可能需要新的思維(交叉、基礎、智能空間等)。同時,節能降耗仍然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問題,這些問題,我們都要用“十二五”的眼光和智慧去認真對待。趨勢是人們的朋友,為你認清前進道路。
隨著“十二五”發展方向的調整與轉變,企業作為市場參與的主體勢必要采取戰略措施適應時代的潮流。“十二五”期間,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將以調整轉型和創新升級為戰略思路,著力調整產業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加強自主創新,加快形成自主技術、標準和品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促進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同時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提升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素質。使我國裝備制造業實現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的協調性明顯增強、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目標,推近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在發展過程中應當遵照《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發展原則與指導思想,而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中奮斗的科技工作者,應當貫徹落實國家科技部指出的《“十二五”時期科技發展將遵循五項原則和基本思路》。
國家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創新品種、提高質量,優化產品和技術結構。同時,堅持存量調整優化和增量嚴格準入相結合,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促進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運行方式和消費模式。另外,將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促進中小企業集聚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