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的數據記錄過程實現了自動化
最早記錄數據的形式是手工測量,將數據記錄到書面日志,并在坐標紙上繪出。到了19世紀末,帶狀圖記錄儀的出現幫助數據記錄的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它能夠機械地將測量結果記錄到紙上。雖然仍有其不足,但是帶狀圖記錄儀相對人工記錄來說無疑是一大飛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4831.htm如今,數據記錄器(或無紙圖表記錄器)已經成為最為普及的數據記錄的方式。數據記錄器是獨立的儀器,可以測量信號,將其轉化為數字數據,并將數據存儲于內部。很多數據記錄器具有內置的顯示功能,并可將數據傳輸到PC,用于離線分析、永久性存儲,或報告生成。
PC出現不久,就開始用于數據記錄了。然而,那些早期的基于PC的數據記錄器需要特殊的軟硬件來執行記錄功能。那個時期的PC的標準接口對高速數據采集來說太慢了。當時的測試與數據采集設備制造商惠普公司開發了HPIB接口總線,以繞過早期PCs緩慢的I/O接口。隨著大部分的設備制造商采用了HPIB,它很快變成通用接口總線(GPIB),后來被采納為IEEE 標準,即IEEE-488。而PC處理能力的限制使PC只是徒有其名的數據記錄器。在原始數據被獲取后,緊隨其后的處理過程才能創建有用的信息。
隨著基于PC的測量設備處理能力的增強,設備的用途也增加了。現在,PC已經變成基于PC的數據記錄器系統的一部分。數據記錄軟件使用高性能的PC處理器、硬盤驅動器、顯示器以及I/O總線來增加記錄數據之外的其他特性。今天的基于PC的數據記錄器具有實時可視化、在線分析、用戶定義功能、太字節的數據存儲,以及網絡連接與協同能力五大優勢。
實時可視化
傳統的單機數據記錄器是純粹的獲取裝置,只能將數據記錄到存儲器。在數據可用前,技術人員需要將其從記錄器傳輸到PC。在早期的系統中,這意味著需要手動將數據鍵入計算機。后來的系統允許技術人員利用通信電纜下載數據。一旦數據被存入PC,電子制表軟件或其它軟件提供圖表與可視化工具用于分析。
由于基于PC的數據采集系統總是與PC相連,在線測量結果可以接近實時地顯示在PC顯示器上,使結果立刻可見。一些編程環境,例如NI LabVIEW,允許用戶創建自定義界面來控制測量設備并顯示結果。使用LabVIEW創建用戶界面非常簡單,只需在編程窗口中拖放控件與圖表。
在線分析
單機數據記錄器一般獲取原始的,未經過濾的數據。然而,大部分情況下,數據必須經過處理或者調理才可用。數據調理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從簡單的過濾到快速傅里葉變換的應用。由于早期系統的速度緩慢,從獲取數據到數據可用于分析之間存在著時間延遲的情況。

現代的PC已經消除了這種瓶頸。多核處理器與大容量內存使今天的PC能夠在線執行信號調理與分析數據。分析軟件包含很多常用的數學與信號處理功能,例如微分方程、曲線擬合、積分與微分、插值與外推,以及很多其它操作。這些工具的大部分使用配置向導,使測量的分析變得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