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構筑冷鏈醫藥物流管理新平臺
中國物聯網發展現狀概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0947.htm據2010年6月“物聯網產業發展與合作專題會議”透露,我國正在籌備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負責統籌規劃制定我國物聯網的標準體系。另據披露,物聯網產業將是下一個萬億元級的產業,其規模超將過互聯網的30倍。
目前,我國企業正積極致力于推動該技術由“概念”向“產業”轉化。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一大批物聯網企業和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中國電信的物聯網計劃更是在基礎平臺層面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了保證。雖然前進的道路有所曲折,但是隨著諸如標準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其發展前景將是一片光明。樂觀估計,未來3~5年,物流網在各行業的應用將有飛躍性的突破。物聯網不僅是我國在信息技術應用領域趕超發達國家的一次契機,也是振興我國經濟的一種手段,這正是政府部門大力推動物聯網發展的驅動力所在。
中國醫藥物流現狀及冷鏈醫藥物流存在的問題
中國醫藥物流成本占銷售總成本的12%,為美國的4倍。在差距和激烈的競爭面前,廣大醫藥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除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物流環節挖掘潛力,是企業“第三利潤”的唯一來源。據權威統計,早在2008年中國醫藥物流業產值已突破1500億元,預計今年全年產值將達2000億元規模;中國人均醫藥消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發達國家的5%,今后醫藥行業有著樂觀的發展空間。鑒于上述態勢,處于產業鏈下游的醫藥物流行業市場潛力巨大。
藥品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表現在很多藥劑,比如疫苗、生物試劑、血液制品,對儲存、運輸的環境溫度有著嚴格的要求,國家規定血液制品存放溫度應在4攝氏度±2攝氏度。醫藥產品貨損量的14%來自物流環節,盡管14%看似不大,但因基數不小,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冷鏈醫藥物流自然也不例外。同時,藥品的另一個特殊性在于,其品質事關人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近年來,我國發生了數起兒童注射疫苗中毒或死亡的事故,究其原因,大多和疫苗儲藏運輸過程中溫控不利有關,失效的疫苗沒有被及時識別出來,堂而皇之地被當做合格品使用。冷藏食品變質,一般可以憑外觀和氣味直接察覺(筆者不否認化驗手段),相比而言,很多藥品的失效較難直接從感官識別,這就注定了問題的隱蔽性和識別的困難性。
對于涉足冷鏈醫藥物流業務的企業,如果自有冷庫,庫中會有溫濕度檢測控制系統,運輸冷藏車自不必說,通過GPS可及時傳遞貨箱內的溫濕度,措施不可謂不嚴密,但這里仍存在一個缺陷,即每件藥品SKU經歷過怎樣的溫濕度變化?歷時分別為多久?我們無法跟蹤。
怎樣解決這個弊端,成為擺在冷鏈醫藥物流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給我們解題帶來了一線曙光。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冷鏈醫藥物流溫控解決方案
通過物聯網核心的技術RFID,我們可以獲得很多通用的好處,比如物品位置跟蹤、原料溯源、庫存盤點、出入庫與揀貨等電子化作業。但是,最能體現本業務特點的應用莫過于全程監控溫濕度。筆者在此著重表述溫控功能,并不代表其他功能不重要,也不代表整套作業系統只需溫控部分就可以了。
和傳統條形碼標簽相比,RFID標簽是“活的”,主動式高頻RFID電子標簽不但具有儲存信息的能力、而且具有主動發送信息的能力,更絕妙的是標簽和標簽之間還能“對話交流”。區別于一般RFID標簽,這里使用的RFID溫度感應標簽可采集感溫裝置傳遞出來的即刻環境溫濕度數據。
首先看貯藏冷庫。貼有RFID感溫標簽的藥品SKU,能定時通過庫中的感溫裝置采集存儲環境的溫濕度,采集的頻率可以調節。冷庫中裝備有RFID讀取器,可定時讀取儲存在每件藥品SKU標簽中的溫濕度,讀取的頻率同樣可以調節。讀取器的數據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網絡傳輸到RFID中間件服務器,中間件服務器負軟件系統和RFID硬件設備之間的通信,并對輸入數據進行過濾、整理;中間件服務器還負責匯集和儲存數據,并向后臺管理系統輸送數據。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