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出爐 華為仍列榜首
工業和信息化部6月3日在北京公布了2010年(第24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其中,華為、海爾、聯想排名三甲,該位次與去年相同。本屆百強企業合計主營業務收入12342億元,比上屆增長10%以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9737.htm據悉,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入圍標準進行了調整,將以企業規模為標準改為以企業規模、效益和研發進行綜合考核。根據2009年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年報數據,經企業和地方主管部門核對,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最終審定后,第24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現正式揭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年主營業務收入1492.5億元位居榜首,海爾集團公司、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2、第3名,列第4~10名的企業分別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以及長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呈現出如下特征。
綜合實力和行業地位不斷攀升
本屆百強企業合計主營業務收入12342億元,比上屆增長10%以上,占全行業總量的24%。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22家,華為、海爾、聯想三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本屆百強企業中,主營業務收入最低標準為19億元,比上屆提高了0.5億元。本屆百強企業實現利潤633億元,比上屆增長30%以上,占全行業總量的35%,所占比重比上屆提升了13個百分點;利潤率達到5.1%,比全行業平均水平高1.6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率超過5%的企業有41家,超過10%的企業有12家。
研發投入與創新能力日益提高
本屆百強企業研究開發人員共計21.1萬人,占全部員工數的18.1%;研發經費投入合計達61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4.9%,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近2個百分點。其中,9家企業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研發投入最高的華為達到174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0%。共有27家企業研發投入比例超過5%,逐步與國際高技術企業的投入水平接軌。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日益增多。截止2009年底,百強企業專利總數超過6萬件,比上屆增長了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9萬件,占比近50%。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09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前十強企業中,中興、華為、大唐等百強企業分列第1、2、6位。在2009年的全球PTC(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排名中,華為以1847件位居第二,中興申請量增量排名全球第一。
戰略轉型和產業延伸持續推進
首先是百強企業向產業基礎領域的延伸。在第一屆的百強企業中,一半以上是彩電整機及配套件生產廠家;在第十屆百強企業中,已經形成了通信、計算機、元器件以及家電同步發展的多元化結構;在本屆百強企業中,軟件、元器件、材料等基礎行業類企業已經超過一半以上。其次是向融合化、網絡化、服務化的轉型。多家計算機企業開始將戰略重心向移動互聯網轉移。同時,融合性終端產品逐步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目前一些企業網絡電視占其彩電產品的比重已達一半以上。此外,百強企業加快了向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轉型。三是加快兼并重組的步伐。海信、上廣電、華虹均實施了重大的資產重組方案,為企業的戰略調整奠定堅實的基礎。聯創與亞信合并,是近年來國內軟件業最大的并購案,使新公司成為國內最大和全球第二大電信BSS/OSS(業務/運營支持系統)企業;近期,中軟收購長城軟件,成為近年來軟件行業最大的收購案之一;德賽集團并購西門子威迪歐公司,逐步躋身國內最大汽車電子制造商的行列。
產品出口和跨國經營成效顯著
本屆百強企業出口交貨值達到3273億元,出口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27%。其中,出口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6家,華為以838億元居于榜首,出口比例超過50%的企業共有20家。華為、海爾、聯想、中興等多家企業出口和海外經營收入占比超過一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百強企業產品普及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建立的研發、生產基地超過500個。
產業集中和區域輻射作用明顯
從百強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所在地區等情況來看,都呈現明顯集中態勢。全行業約1/4的營業收入、1/3的利潤和超過1/2的稅收都集中在百強企業中。同時,百強企業一半以上的營業收入又集中在前10家企業里,集中趨勢日益明顯。從統計數字看,本屆排名前十位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總額達7019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量的56.9%;上繳稅金427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68%;出口交貨值2058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62.9%。從地域上看,本屆百強企業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三大經濟區域(85%以上),其中,廣東、江蘇、北京等省市百強企業均超過10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