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ort logistic China 2006:中國焦點
——
盡管業界繼續流傳中國經濟將持續實行軟著陸的各種說法,國家發改委預計2006年GDP增長將保持在8.7% 到9.2%之間,而2005年的預期增長率為9%到9.5%。對外貿易預計仍會持續兩位數增長,這將繼續推動交通運輸和物流行業的發展。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貨物進出口需求,國家投資幾十億美元在全國各大空港及海港新建倉庫以及貨物裝卸設施。上海、深圳兩大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近年來以20%至30%的驚人速度增長,帶動了整個集裝箱船運行業共同發展。西方發達國家零售業和制造業的巨頭已將采購重心轉移到中國的成品與半成品市場,而眾多中小企業也正開始將他們的供應鏈延伸到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近年來致力于為國內外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機會,大大改善了國外物流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環境。目前,對境外企業而言,要想進入貨運和物流服務業,仍需取得諸多許可證,方能從事定艙、清關、倉儲、包裝等代理服務。只有少數幾家取得“A級許可證”的國際企業能通過其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開展更廣泛的業務——其余企業只能采取與中方組建合資企業的形式。不過,因為中國已承諾根據WTO的要求,將從現在開始直到2008年之前,逐步解除國內物流領域的多種貿易限制,國外企業在未來幾年內將有機會徹底進入中國市場。transport logistic China 2006順應日益開放的外貿環境,參展商將有機會與國內外眾多業務領域的決策者建立聯絡,有助于及時加入開放后的市場。
國外物流服務商敏銳注意到中國的合同物流業務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預計不久的將來會有跳躍式的發展。英國市場研究公司Transport Intelligence預計,由于中國制造商和零售商開始尋求倉儲和配送的外包服務,合同物流業務將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長,到2007年,全部合同物流稅收將達到87億歐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西方消費品和奢侈品制造商希望在中國建立流通渠道,以滿足急劇擴張的消費市場。
國外物流企業一大潛在的業務增長領域也包括為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中國客戶提供服務。中國的制造業巨頭正力爭掌控其產品出口的供應鏈,在海外建立起自己的流通網絡。德國交通運輸和物流行業的公司如CargoLine,通過參展transport logistic China 2004,擁有了43個合作伙伴,業務量顯著提高。該公司現在每年代表中國制造商在歐洲處理約1000個進口集裝箱的業務。有了2004年成功的經驗,CargoLine準備再次來到上海參加transport logistic China 2006。
關于transport logistic China
transport logistic China,暨中國國際物流、交通運輸及遠程信息處理博覽會將于2006年9月19至2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再度舉行。共有來自27個國家的214家展商在transport logistic China 2004和Air Cargo China 2004上展示其產品和服務。展會同時舉辦了廣泛的同期活動和研討會,共吸引了54個國家的10,044名觀眾。由此,在慕尼黑舉辦的transport logistic,這個涵蓋該領域各個分支的歐洲頂級物流、交通運輸及遠程信息處理博覽會的理念成功移植亞洲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