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K報告:中國醫療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產品及競爭策略
工業技術研究院IEK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正式推動醫療改革,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將于2009年-2011年擴大醫療預算,增加8,500億,主要的目標在于實現全民醫保、建立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解決人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同時也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與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其中,基礎的農村醫療系統 是此次改革的目標對象,主要是因為北方和內陸地區的鄉鎮衛生院缺少標準配置或重復配置現象嚴重,因此期許能夠藉由醫療改革政策解決39441家鄉鎮衛生院的設備配置呈現不均衡態勢,也顯示說符合中國國家標準采購范圍的中低檔基礎醫療設備即是這波醫療改革最大的發展機會,像是便攜式或手提式的診斷影像設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8691.htm中國潛力產品概論
中國醫療市場約有70%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GE Healthcare、Siemens、Philips都已在國內設廠,積極搶占中國醫療市場,就主要影像診斷類產品每年銷售額來看,依據中國研究報告指出,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約為人民幣16億元、磁共振產品約為人民幣12億、超聲波設備約人民幣20億元與數字X光產品約人民幣20億元。除了國外大廠為主要供貨商外,也可見到各類產品均有中國國內廠商參與。
中國具成長潛力的醫療器材
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目前全球僅有四個國家,七家公司具有自主生產的能力,而中國東軟即為中國代表的公司。中國市場計算機斷層掃描儀以16切與64切為主流產品,其中16切的市場掌握在Philips與Toshiba手中,而64切市場則由GE Healthcare為領導廠商,中國東軟在整體計算機斷層掃描儀市場銷售僅次于GE Healthcare,為強化其競爭優勢,于2004年東軟與Philips共同合作,采用技術交流的方式,讓雙方補足原先的技術缺口,東軟采取開放式創新策略的方式,使其由原先單一的醫療設備供貨商,轉變為醫療系統和醫療IT服務的數字化醫院全面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磁共振產品隨著全球技術不斷的發展,也帶動了中國國內磁共振產品的發展,2004年,統計發現中國國內已有超過200家醫院擁有這類產品,盡管如此,已先進國家醫療設備的滿足程度來看,平均每百萬人擁有40臺磁共振產品,而中國目前每百萬人則不到2臺,顯示了中國仍有很大的需求未被滿足。目前中國高場與超高場磁共振市場主要由跨國大廠所把持,而低場大多采用進口組件后組裝,且品質與成像速度較差,加上價格偏高,缺乏競爭優勢。目前中國國內有新奧博、寧波鑫高益和北京萬東等廠商生產磁共振產品,技術品質仍有進步的空間。
超聲波影像設備目前生產的已逐漸接近國際廠商所生產的程度,主要是因為超聲波影像技術在診斷影像產品中,相對技術門檻較低,中國國內廠商以這項產品作為切入高技術影像設備的第一步,廠商集中在發展這項產品的技術,使得目前超聲波影像技術發展已較完善。此外,中國當地廠商更能了解因醫改政策帶來的龐大商機,并且深知對于價格敏感的中國市場,平價化是重要影響市場的大小的關鍵因素,因此國內廠商主要以生產B超與黑白超聲波為主。依據中國統計報告資料顯示,2008年中國境內約有30多家廠商,其中最主要的分別為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汕頭超聲儀器研究所與上海麥迪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1986 年由中國科學院與Analogic共同合資成立的高科技醫療器械公司,除了其具備相對國際大廠較平價的設備外,同時也積極追求與國際同類產品標準,生產彩色都卜勒超聲波與黑白超音波掃描儀,以因應不同市場的需求。
數字X光產品則依據探測器的不同可分為單板及雙板數字X光系統,單板數字X光主要用于四肢與胸腔檢查,而雙板數字X光系統則可以完成全身各部位的檢查。目前數字X光主要由國際廠商所供應,以Siemens、Philips、Carestream Health、GE Healthcare和Shimadzu Corporation為主要五大供應廠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