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市場分析 > 婁勤儉:信息產業變局有賴政策引導

婁勤儉:信息產業變局有賴政策引導

作者: 時間:2010-04-06 來源:法人 收藏

  要讓信息產業這臺“發動機”更加良性地運轉,使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受惠,亟需加強政策規劃引導扶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7633.htm

  婁勤儉:男,漢族,1956年12月生,貴州遵義人。1973年參加工作,197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3月進入華中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系學習。曾任工業自動化室副主任、主任,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主題專家;1998年任電子工業部信息化工程總體中心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99年5月任信息產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08年3月24日被任命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以互聯網、IT為核心的信息產業,近20年來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2009年僅制造業的產值就高達5.13萬億,其中華為、中興等研、產、銷一體化的企業和中國移動[75.55 1.14%]、中國聯通[6.29 -0.79%]、中國電信[3.90 1.83%]三大運營商以及數量龐大的中小IT、互聯網企業,構成了中國信息產業的生態群,不斷促進著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但金融危機對中國信息產業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和沖擊。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一直在下降,并在金融危機中出現負增長,不同行業比重、產品結構、企業結構、市場結構、經濟性質結構、區域結構以及人才結構并不合理,成為產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巨大阻力。那么,未來中國的信息產業該走向何方?在最近舉行的“2010年中國IT市場年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用“政策引導”一詞給業界指明了方向。

  “發動機”的五大趨勢

  信息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實際上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信息產業出口速度下滑,產業增速下降為12.5%,甚至出現負增長。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2009年初,國家及時出臺了《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三年要圍繞九個重點領域,完成“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突破戰略性核心產業,通過新應用帶動新增長”三大任務,實現“保穩定,促發展”和“調結構,謀轉變”兩大目標,推進產業持續發展。

  “目前從整體形勢上看,產業增速下滑的勢頭已得到遏制。”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表示,信息產業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日益增多,總體回升趨向已經基本明朗,2009年中國軟件[24.94 0.00%]產業實現業務收入9513億元,全國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6萬億元,電信營業收入達到8707億元。

  從產業角度看,當今世界還沒有任何一項其他技術能夠超越信息技術對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因此婁勤儉將信息產業比作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從長遠看,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信息產品服務的新需求將不斷產生,信息技術產品將加快升級換代。

  對于如何讓這臺“發動機”更加良性地運轉,使廣大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受惠,婁勤儉表示要“加強政策規劃引導扶持”,推動重大工程實施、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積極開拓內需市場、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保持電子信息產業總體持續增長的勢頭。婁勤儉分析認為,未來一段時期,信息產業發展主要呈現五大趨勢。

  其一是信息技術創新速度持續加快。目前全球專利申請數量中,IT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傳感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滲透將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二是網絡發展催生更多業態及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產業模式不斷孕育出現,“智慧地球”、軟件服務化等新的理念將推動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和產業鏈條整合。第三,技術產業間將進一步融合滲透,兩化融合、三網融合、3C融合、三屏融合將極大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四是內需市場日益發揮更大作用,如何把握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成為發展的關鍵要素。此外,綠色信息技術加速發展應用是大勢所趨,智能電網、節能減排等信息技術將推動產業發展模式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產業新格局

  在“后危機”時代,信息產業實際上面臨著一場新舊格局的轉變,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資源利用方式創新等將成為產業競爭的核心。在這個轉折點上,面對新的競爭態勢,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給信息產業的發展格局開出了五劑“藥方”。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