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我國風電設備制造還在初級階段

我國風電設備制造還在初級階段

作者: 時間:2010-02-26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收藏

  隆冬時節,記者來到位于內蒙古高原南緣的河北省張北縣,只見一片片風電場矩陣鑲嵌在灰黃的荒原里,延綿數十公里;一座座銀白色的風力發電機拔地而起,巨大的槳狀葉片此起彼伏地緩緩轉動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6324.htm

  如此壯觀的景象,是否印證了外界關于我國風電建設速度過快過猛、風機產能過剩的說法?現實情況到底如何,記者走訪了業內的企業和專家。

  我國風電產能并不過剩

  “目前,我國同時滿足風力和電網配套需求的風電資源已基本被利用,但大都處于開發建設期。”中節能風力發電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書升說,像張北地區,風電潛力可達600萬千瓦以上,甘肅的“風電走廊”風電潛力可達1000萬千瓦以上,而目前兩地風機容量分別只有幾十萬千瓦。德國風電已占總發電量的3%,丹麥風電已超過總發電量的10%,我國風電占全部發電量連1%都不到,談何“過剩”?

  “風電作為綠色能源,不存在過剩的問題;如果說過剩,那是指一些建好的風電場由于發電上不了網,不能正常運營,顯得‘過剩’了!”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戰略管理部業務經理遲全虎說,在我國,電網輸配電系統建設滯后,影響風電場并網發電是公認的事實,正是這樣的現實,造成了“過剩”假相。

  當然,不可否認,一些地方不顧自身條件片面追求新能源產業發展速度,一些風電開發商為了爭取綠色電力配額而“跑馬圈地”,一些新進入的風機生產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無序競爭,由此導致我國風電發展出現了“局部過熱”現象。

  針對目前人們所說的風機產能過剩,遲全虎認為,風機產能過剩應該是一種結構性過剩。實際上,不少風電場一上馬就需要上百臺的風機,國內風機企業在技術、產能方面可滿足需求的并不多。“更何況,某些小風機廠提供的風機設備屬于東拼西湊的雜牌產品,影響使用壽命和穩定性,誰愿買?誰敢用?”

  遲全虎介紹,目前為我國多數風電場生產風機的幾家大公司僅可滿足600萬千瓦時的裝機容量,其余70多家風機生產企業的規模化供應能力有限,多是幾臺、十幾臺的供貨能力。保守估算,目前我國每年新增風電發電量約為800萬千瓦時,兩相對照,按目前的情況看,不僅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還可能出現高品質有規模的風機供應商的缺乏。

  設備制造還在初級階段

  在張北滿井風力發電場的一片坡地上,一支37米長的葉片,孤零零地躺在坡地上。中節能風力發電(張北)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輝說:“這是被能量巨大的直擊雷損壞的,其它的風電場也有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沒有防止直擊雷的技術與裝置。”

  “國內的制造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大多在售后服務體系上存在問題。有的在同一批供貨的風電項目中,其內部的電氣元件、控制系統卻采用了多種不同廠家的產品。這就給風電場投運后的備件儲備造成很多麻煩。”鄧輝說,由于缺乏經驗豐富的售后服務人員,對一下子就投運上百臺風機的大型風電場來說,前期的發電效率也會因維修速度而受到極大的影響。

  我國風機國產化率偏低,也將影響風電場的運營收益。“前段時間換了一個整流橋,進口件要800元,而國產件只要80元。”鄧輝說,風機壽命大約為20年,質保期只有兩年,根據國外經驗,5年左右,由于各個部件的老化和磨損造成的故障率和維修費用會明顯增加。“雖然我們發電場每年有5%—8%的投資收益率,按當地標桿電價5毛4分錢計算,這幾年的盈利水平還能夠達到設計要求。可是如果國產化率跟不上,隨著維修成本的上升,今后很難保證這樣的收益。”

  “風電技術研發和創新,是我國風電產業乃至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體系,但目前來看,存在技術空洞化問題,令人擔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介紹,目前,我國還不能掌握風機生產的許多核心技術,如控制系統、齒輪箱、發電機等,這都束縛了風電產業的發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