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技術產業:增速放緩 并購加劇
2009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美國和歐洲主要電子信息產品市場需求下降,對日本、韓國、中國等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貿易帶來不利影響。總體來看,2009年世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呈現下降態勢,產業處于低位調整狀態。在此背景下,雖然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增長速度放緩,但信息技術持續增長的動力依然強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5562.htm制造業嚴重衰退 軟件業微弱下滑
據《世界電子數據年鑒2009》(TheYearbookofWorldElectronicsData2009)的統計預測,2008年世界電子產品制造業產銷增速分別為1.95%和3.13%,低于之前10年的平均增速;2009年,世界電子產品制造業產銷規模均處于下滑態勢,分別下降8.32%和5.57%;預計未來2年電子產品市場會緩慢復蘇。
從電子產品分類產銷情況來看,2009年電子數據處理設備(主要指計算機類產品)、辦公設備、控制與儀器設備、醫療與工業設備、通信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和電子元器件等均全面下滑,為負增長。其中,電子元器件產值下跌幅度最大,比上年下跌13%;其次是無線通信產品、電信設備以及電子數據處理產品,分別比上年下降8.6%、8.0%和7.4%。市場銷售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電子元器件,比上年下降10.7%,主要是由半導體芯片產品市場需求嚴重下滑所導致。其次是無線通信和電信設備,均比上年下降5.4%。
軟件產業近年來增長快速,但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增速有所下滑。2008年,世界軟件產業市場規模達到10058億美元,同比增長7%。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全球軟件產業支出2009年將下跌2.1%,2010年將增長約5%。根據相關數據測算,2009年軟件產業市場規模估計在9800億美元左右,同比下降2%左右。相比于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嚴重下滑,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軟件產業影響相對較小。盡管在2008年下半年,市場需求減少,大公司業績普遍下滑,但進入2009年以來,隨著各國出臺的一系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振興經濟的措施逐步發揮作用,全球軟件產業也開始企穩回升。
亞太地區大幅收縮 美歐市場普遍低迷
2008年9月之后國際金融危機加深,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大幅衰退,減少了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同時內需大幅萎縮,減少了從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進口,導致亞洲多個高度依賴外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遭受嚴重沖擊。
2009年,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電子產品產值都出現急劇下滑態勢。在全球電子產品產值排名前10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中國內地產值為正增長,其余9個國家和地區產值大都出現兩位數的衰退。美國衰退值從上年的-2.82%下降到-12.96%;日本產值從上年的正增長8.61%,下降到-8.98%;亞太地區產值下降幅度最大的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別達到-18.68%和-19.54%;以出口導向的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產值下降幅度較大,分別達到-14.2%和-15.07%;中國內地繼續擴大全球電子產品產能第一的優勢,2009年產值達到411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在全球電子產品制造業普遍下降的形勢下,可謂一枝獨秀。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發達國家電子產品市場普遍下滑。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市場,2009年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增長率從上年的1.02%下降到-7.5%,創下近年來的新低;西歐國家電子產品市場也普遍下滑,特別是德國增長率從微弱正增長轉為-13%,下降幅度列居市場規模前10國家之首。法國和英國增長率分別為-6.58%和-4.77%。新興市場國家的電子產品市場也受到沖擊,但相比發達國家總體下降速度較小,中國內地市場從過去幾年的兩位數增長率下降到1%;印度市場反而比2008年增長了5.77%,但整個市場規模被加拿大超越,退出前10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