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向上垂直整合”看中國制造業轉型與科技創新
不久前看到TCL集團宣布建設總投資達245億元的8.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的消息,使我聯想到與TCL集團高層的一次會面。一項面向上游核心技術的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足可以改變一家企業的命運,更有機會決定一個國家相關產業未來的前景。十多年來全球電子產業格局的變遷告訴我們:這種“向上垂直整合”是中國制造業轉型的一條重要途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5235.htm毋容置疑的是:盡管顯像管電視和等離子體電視還將在很長時間內存在于世,但是液晶電視將在三年內成為全球市場的絕對主流。市場調研公司In-stat預測,到2011年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將超過75%,而等離子體的市場份額將不超過15%。從未來趨勢來看,不論是以高清晰度、數字化和網絡化為主要特點的高端液晶電視,還是以更便宜、更可愛的低端液晶電視,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中國電視機制造產業如果希望未來在全球市場上有更多斬獲,就必須考慮進入上游的液晶面板等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就像在2007年三星和LGE超越索尼等日本企業,沖頂全球液晶電視的前兩名,絕對離不開自己集團內三星電子和LGD的液晶面板的支持。同樣對于艱苦拼殺進入全球電視5強的TCL集團,走進液晶面板制造也是必然。
同時,液晶面板不僅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絕對無法避開的一個戰略性產業,也因為其高投入和高產出的特點,使其也成為了無數企業家夢想擺脫低毛利打工角色的一個機會,更是各地政府官員直接提升本地區GDP的一種快捷方式。因此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聯手,直接或者與國外公司合資合作投資的高世代TFT-LCD項目不斷涌現。
先是有北京的京東方8代生產線奠基,后有南京夏普和廣州LG Display的8代生產線項目浮出水面,加上TCL集團與深超科技簽署的8.5代項目的運作主體——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再加上還有其他地方政府和企業在今后要推出和引入的8代以上TFT-LCD項目,中國高世代TFT-LCD產業正在風生水起。
當然,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的TFT-LCD制造商不僅有技術,而且懂管理、有市場,同時對中國未來的液晶電視和顯示市場充滿了期待。但是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要進入液晶面板和微電子制造等領域時,不能只靠拿著錢和政策去找項目、找人、找技術了,這樣很難培養自己的資源優勢和可持續的經營模式。
就像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在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儀式上說的那樣:臺灣液晶產業的歷史經驗證明,通過自主創新的液晶面板企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完全依靠技術引進的液晶面板企業,其市場競爭力都相對較弱。如果投入巨資進入TFT液晶面板領域,意味著中國電子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模式。
我國更需要依靠自主創新來建設高世代TFT-LCD生產線和未來技術開發能力,必須要在平板顯示產業內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帶動電子信息產業自身實現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像TCL集團由產業鏈下游向產業鏈上游進行垂直整合,將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一種成功模式。
這種向上垂直整合的模式,其優勢之一在于下游制造企業可以幫助上游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企業解決很多“拿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同時又可以利用上游企業的綜合優勢提升下游企業的競爭力,實現可整體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巨額投資將迫使經營者從全球的角度去思考資源整合和運營模式。
市場往往就是創新過程中一個拿錢也不一定能夠解決的問題,它是一個創新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今后幾年即將到來的中國8代TFT-LCD量產階段中,生產技術可以通過引入那些已經經過驗證的設備,以及高薪引入國際一流人才而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下游的電視機和顯示系統制造商的參與則更加重要。就像當初京東方收購現代LCD后立即收購顯示器制造商冠捷的股份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