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救贖路
更換掌門人、與臺積電和解以及利用政府資源,能否幫助中國最大芯片代工商走向復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0101.htm在創建中芯國際之時,張汝京一定沒有想到日后發生的巨變。
11月10日,中國內地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創始人張汝京,基于公司未來生死存亡的考慮,辭去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職務,同時,委任王寧國接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并且擔任董事會的執行董事。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宣布與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廠中國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NYSE:TSM,下稱臺積電)握手言和,后者或將持有中芯國際10%的股權。
這一劇變不僅改變了張汝京的人生軌跡,同時也將使得中芯國際的發展路徑發生變化。
加強與政府聯系
《財經》記者獲悉,王寧國在11月10日已經赴中芯國際,與副總裁和主要技術骨干見了面。
王寧國博士現年63歲,美籍華人,原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應用材料公司的全球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在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德高望重,個人擁有100多項專利。
一位接近中芯國際的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中芯國際會與中國政府的半導體事業產生更密切的聯系。
這個說法有據可循,早在2005年9月,王寧國就受到中國高層領導的邀請,放棄應用材料公司的高薪,出任了華虹集團首席執行官以及子公司華虹NEC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兩年之后,因為引入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的計劃流產,王辭職回到美國。
中芯國際的公共關系負責人林學恒在接受《財經》記者電話采訪時透露,張汝京已接受董事會的安排,擔任中芯國際的顧問,但不參與經營管理。
至于張汝京辭職的真正原因,除了官方的“個人理由”,中芯國際方面無法作進一步的解釋。《財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董事會認為創始人張汝京如果繼續負責中芯國際,將限制企業的未來發展。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說張汝京是打天下的人物,王寧國則是董事會和政府方面期待的、能引領公司堅實發展的領導者,并形容“王博士的領導風格是實事求是,按部就班。”
多渠道自救
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張汝京在其最后一年的任期內,已經開始了多渠道的自救措施,可以說,他一直沒有喪失自救成功的信心。就在不到一個月前,他還堅信,如果市場不再度惡化,到2010年底,中芯國際將實現盈利。
在這一年間,張汝京分別采用了出售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手法,為陷入經營困境中的中芯國際謀求新的發展空間。其間,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張汝京引大唐電信入股。今年6月23日下午,全球四大半導體晶片代工制造商之一——中芯國際召開股東大會,重選及選舉董事會成員。由大唐控股提名的高永崗、陳山枝新當選為非執行董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