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來臨,低空經濟的熱潮還將繼續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近日R18標準宣布正式凍結,5G-A網絡將5G的應用場景延展到低空通信、通感一體等場景上,進一步推動擴展網聯無人機方面的應用場景,將更好的適應、滿足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及場景。
2024年是低空經濟發展元年,近幾年繁忙的地面交通情況,在有限的地面空間上,我們逐漸將視線抬升,把關注點放在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低空領域。
低空經濟的概念在2006年之前一直都處于探索嘗試階段,18世紀末的熱氣球技術算得上是低空領域應用活動的最早雛形,之后分別在1980年和2006年的時間日本、英國都在農業和工業領域上有使用無人機進行實際的操縱應用的嘗試,直到從2016到2020年幾年間,國際上關于無人機在低空領域的管理系統法規條例陸續頒布面世,低空經濟正式走向規范化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低空經濟的發展在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國家規劃中。此后幾年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以及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呈井噴式爆發增長。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標志著我國的低空經濟領域正式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
我國低空經濟的發展相對于國外低空經濟發展的歷程雖然起步時間相對較晚,但國內低空經濟發展擁有明顯的后發優勢。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低空經濟將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為公共服務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支撐政府的治理能力。在國防事業方面,建設平戰兩用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加強國防交通運輸能力。低空飛行器:無人機、eVTOL在中國低空經濟相關產業中,無人機產業優勢尤為顯著。
目前我國無人機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據統計,2023年中國注冊無人機數量達126.7萬架,同比增長32.2%;無人機飛行時長達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約2000家、運營企業近2萬家,無人機產業的年復合增長率約13.8%。
在低空經濟的相關產品中除了無人機,還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也是一項低空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其產業的發展令人矚目,今年2月,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深圳-珠海的航線完成首次演示飛行。又在今年4月 ,EH216-S成為全球首個獲得適航“三大通行證”的載人無人駕駛eVTOL航空器。
eVTOL在分類上分為多旋翼型、復合翼構型和傾旋翼(矢量推力型)三種,三種分類的不同在于載重、時速、航程上有著不同程度上的承載負荷的提升。eVTOL在推進方式上,有全電動推動和混合推進方式兩種,混合推進方式是將噴氣引擎與電機結合,將更適用于大型飛行器,提高飛行器的負載閾值。
在技術突破和應用需求的雙輪驅動下,低空飛行器被廣泛地用在快速物流、應急救援、農林植保、航空測繪等領域。無人機物流已實現規模化應用,順豐集團旗下的豐鳥科技一直致力于運用智能航空技術,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現公布的FH-98、SFN-01、H-VTOL三款無人機不僅廣泛應用于物流輸送上,還在通信中繼、森林/草原巡檢和災害監測等政府應用上發揮提供效能。
低空飛行器產業的重點正在從生產制造向專業化應用服務發展,在此背景下,低空飛行器產業將繼續深化通用航空裝備在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新型通用航空消費等領域的示范應用。飛行器的技術挑戰在低空經濟領域,仍需要提升低空飛行器在空間復雜環境下的適航標準、審定模式和技術能力,例如在態勢感知與空中避障技術上,為保障飛行的安全需要提升面對空間復雜環境的處理能力;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為實現低空飛行器的自主飛行能力,通過融合多種傳感器來增強感知能力,運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高低空飛行器的智能分析決策能力;在航路的規劃上,要加強低空飛行活動服務保障體系的建設,支撐飛行的保障;新能源電池技術方面,實現快速充電、長循環壽命和高安全性的要求。
低空經濟帶來億萬級規模市場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在2030年,低空經濟將帶來億萬級的市場規模。工信部表示,到2030年我國將在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運行,形成萬億級規模的通用航空產業市場。
近些年,低空經濟在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離不開其產業鏈的支撐。
低空經濟的產業鏈圍繞低空飛行的基礎設施、飛行器制造、保障與保障、應用場景綜合服務等四大板塊。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產業既包含了傳統通用航空機場設施與設備,又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網絡設施、新能源設施、數據設施以及監管設施方面,而基礎設施產業中的通感一體化技術發展對于低空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通感一體對于低空飛行進行探測與管理,保障了低空經濟的安全發展。
通感一體技術是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絡(通信能力),疊加上類似雷達的功能(感知能力),對周圍的無人機、汽車或輪船等物體進行感知探測跟蹤,確保實現飛行器的管理與安全性。
飛行器制造在低空飛行器材料及元件、低空飛行器關鍵系統及零部件和低空飛行器整機制造方面,將以應用場景創新和大規模示范應用為牽引,加快通用航空技術和裝備迭代升級,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中國特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結語在未來幾年我國低空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通用航空裝備將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用航空產業是低空經濟的主體,將保障安全,迭代升級低空飛行的安全監管體系,針對未來低空運行態勢,要健全完善運輸航空、通用航空、無人駕駛航空等融合運行場景下各類飛行活動的安全運行規則、標準以及相關監管政策,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效能。為解決大規模、高密度飛行的安全、效率和成本問題,需要用數字化手段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帶動多領域綜合經濟的發展。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