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富二代”芯片公司
今年5月份,OPPO宣布解散旗下芯片公司哲庫(Zeku)業務,3000多人團隊就地解散。成立于2019年的哲庫此前已經成功研發出了兩款自研芯片MariSilicon X和MariSilicon Y。哲庫的倒閉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但卻不曾想到,芯片行業解散潮的序幕剛剛拉開。11月,TCL旗下子公司摩星半導體也宣布解散。摩星半導體(廣東)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25日,是TCL成立的半導體控股平臺——TCL微芯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摩星半導體的芯片涉獵較為廣泛,涵蓋智能感知交互(近場、遠場語音識別處理,手勢、姿態、情緒感知處理),AI圖像處理,智能連接,以及新型顯示驅動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緊接著12月初,復星集團旗下復睿微電子被傳出解散。復睿微電子是世界500強企業復星集團出資設立的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主要聚焦車規大算力芯片,包括汽車智能座艙、ADAS芯片研發。在傳出解散消息之前,復睿微電子已經完成了3輪數億元的融資。

這些事件引發了對于半導體行業發展模式的深入思考。這些事件不僅標志著個別企業的結束,也映射出整個行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和挑戰。為何這些擁有雄厚資本背景和強大技術實力的大企業會采取就地解散這么簡單粗暴的方式?是市場周期下行的緣故?還是禍起蕭墻?亦或是總體決策失誤?對于此問題,業內的專業人士分享了他們的見解。
01.破產背后的原因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集成電路與系統中心副主任黃樂天指出:“這些破產清算的芯片公司各有各的問題。復睿微電子的問題在于隊伍本身偏弱,一幫從海外歸來的人“攢個局”拉起幾十來號人的隊伍做車規大算力芯片。
首先,做大芯片要有敬畏之心,這種復雜性的芯片即使是全靠外購成熟IP集合在一起去流片都很難。沒有300~400人的久經沙場的隊伍,沒有管理過芯片全流程的管理團隊做不成。
其次,即使芯片做出來,那么后續軟件的適配和應用開發也很難。
再者,數字芯片需要不斷更新換代,一旦新芯片出來舊的芯片很快就被淘汰。大芯片往往是品類相對單一較為通用的芯片,國際巨頭林立雄霸,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不像模擬類芯片,細分品類眾多、專用性強,一些中小型企業只需成功銷售超過五款以上的產品,即可細分市場相對安穩的活下去?!?/span>
黃樂天進一步闡述,對于大芯片研發公司來說,雖然技術挑戰是一大障礙,但更關鍵的是工程管理問題。他強調,復雜芯片的管理極具挑戰性。某些創業者雖然看起來具有豐富的經歷,但往往只專注于某些特定領域或者只負責一個方面,缺乏全面的管理能力。除了海思之外,國內鮮少公司有機會或者說能力培養管理千軍萬馬的人才。黃樂天的這番觀點,突顯了芯片行業在團隊建設和項目管理方面的深層次挑戰。
而TCL摩星半導體的問題,黃樂天認為,在于隊伍太小而產品線太多。大約100多號人的團隊,去覆蓋四個完全不同的產品線,四面出擊,更加分散了注意力。復雜芯片本身的工程量就很大,而芯片研發的試錯成本高、迭代慢,一旦力量分散就更難以保證研發進度。
談到哲庫,黃樂天惋惜道:“如果哲庫不是急于擴張,原來的團隊繼續做馬里亞納芯片,哲庫依然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梢钥吹剑琽ppo的姐妹廠vivo還在繼續自研芯片,目前看搞得還不錯”。他進一步解釋到,哲庫的問題在于,步子邁的太大,盲目擴張。哲庫在原來1~200人的時候,團隊很強大,戰斗力遠遠高于現在的TCL和復睿微。但在首款馬里亞納芯片做成功之后,哲庫迅速進行開始擴張,大規模引入新人才和新團隊,卻未能有效整合這些資源。這種類似“收編”而非“擴軍”的方式使內部山頭林立,溝通不暢。這種 “挖團隊”的方式看似實現了企業的快速擴張,但缺乏作為一個統一團隊的戰斗力。而內部矛盾和“收編”自然帶來的派系斗爭導致原有的核心團隊逐漸離散,最終導致公司運作內耗較大,最終拖垮了哲庫。
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晶近日在朋友圈中分享了這些“富二代”企業突然破產清算或者直接解散,背后所呈現出的一些特點:
1 | 都是“攢局”式發展。核心團隊是用遠高于市場合理的薪水攢起來的,非整建制,無凝聚力也缺乏使命感,容易派系林立。 |
2 | 都是背靠金主“輸血”。金主無論是喂資源,還是喂訂單,或者直接喂錢,一旦停止了,也就散了。 |
3 | 都是無法被并購。本就是背靠大企業孵化的公司,被并購的約束太多,所以原地解散是最簡單粗暴直接的。 |
4 | 都沒活過一個周期。半導體行業3~4年一個周期,這幾家企業成立時間都不超過4年,最短的不超過2年,都是生于安樂死于憂患。 |
她還提到,“富二代”們看似更容易成功,有錢有資源有人才,甚至生出來就是有訂單的,但其實生命力還不如很多毫無后路的小公司……畢竟,中國只有一個任正非~
朱晶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些芯片公司破產背后的一些原因和特點。進一步分析來看,首先,這種“攢局”式發展的弊端還表現在,由此組織內部派系林立,不僅阻礙了決策效率,也削弱了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這種缺乏深厚企業文化和共同目標的團隊結構,在遇到市場挑戰時更容易崩潰。其次,創業型芯片公司若是難覓外部融資,對于芯片這種燒錢的行當,僅依賴“輸血”式哺育,早晚拖垮母公司。再者,由于這些公司大多是大企業孵化的子公司,它們在并購方面受到許多限制。而在半導體行業,合并和收購是常見的市場調整手段,國際半導體龍頭企業無不是在并購中發展壯大,這也限制了這些芯片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步日欣也表示,半導體創業,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技術儲備、經驗積累的事情,需要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資源,絕對不是“運動式”的創業,不是短時間內拼湊一個明星團隊,拿到巨額的融資,就一定能創業成功。團隊的模式、公司的戰略、產品研發、市場落地等等,每一個環節出問題,對于半導體創業都是致命的。另外這些企業雖然背靠產業方,會發揮聯動作用,看上去邏輯很清晰,但也得考慮產業方股東能否獨立支撐一款芯片的放量,量起不來,商業模式就很難成立。在芯片領域,產業鏈要有分工,下游大包大攬的做法,并不一定都行得通。
黃樂天還指出,芯片行業的破產重組并非全是負面現象。他認為,以當前半導體行業的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儲備量來看,難以支撐這么多芯片公司的需求。過去一段時間過熱的擴張帶來一些泡沫,也引起了人才無序流動,對于穩定人才梯隊其實是不利的。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行業面臨的挑戰比以往更大。他堅信,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最終將孕育出真正的優勝者。這反過來會促進行業的進一步穩定,也有利于人才梯隊的建設和高端人才的培養。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