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智慧課堂設計
說明:進入實訓室(理實一體化教學室)教學和在課堂里教學是不一樣的,不管是效果還是準備工作等都不同,這些會影響到這些教學方法的可推廣程度。作為探索,我擬準備在課堂里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為此需要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下能做一定的實踐操作,主要是涉及到電源提供,需要能用電池供電的電路、儀器。本文電路原理圖請見:http://www.j9360.com/zhuanlan/323021.html
-----------------------------------------
一、設計理念
《電子技術》是電工電子各類專業的必修課,它有較強的理論性,也是學生較為畏懼的一門課,現作如下教學設計:將學習者定位于“音響系統開發者”,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開發,最終每位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設計,得到自己設計的音響系統,包括采用的電路形式、選擇合適的元器件、計算電路的參數、實測電路的參數,形成實物、文檔等最終的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空間無縫聯通(調研/參觀/觀察各類音響產品時的跨時間、跨地域的虛擬課堂組織,如拍攝各類音響產品照片/視頻,在學習平臺展開討論等)、學習情景的敏捷感知()、學習體驗的自然交互()、學習服務的精準適配(平臺評估每個學員的學習情況并推送合適的問題)、學習過程的全程記錄(如做題記錄,測試圖片記錄,教師評價實時記錄等等)、數據資源的開放整合。
二、教學的技術保障
為《電子技術》課程準備了一系列的電路板,包括:信號發生、晶體管放大電路、運算放大器電路、功率放大電路,這些電路可以單獨使用又可適當組合,如信號發生+晶體管放大電路(簡單偏置/分壓式偏置/單級/二級);信號發生+晶體管放大電路+功放電路(OTL/集成功放);信號發生+運放電路;信號發生+運放電路+功放電路.....
電路板可以通過連接件非常簡單地連接在一起,以下是信號發生電路板+晶體管放大電路板+功放電路板。
這些電路基本囊括了《電子線路/電子技術》課程的各類知識點,包括元器件功能、電路形式選擇、元器件選擇、電路參數計算(包括因此而引入的分貝、反饋系統等概念)
所有的設計是從一線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從能夠真正進行實施來進行設計。
例如,教學中需要用到的儀器包括:萬用表、示波器。萬用表使用電池供電,可以直接在教室使用,示波器使用電池供電的示波表。以下的幾種示波表都只有幾百元,完全可以用在課堂教學中。示波表并不需要每位學生都配,只需要每組配一個即可,分組可以4人或者6人一組。
用于教學的電路板可以作為二、三年級電子技能實訓項目,經檢測后選擇合格電路板作為一年級學生教學使用,這樣電路板就不需要任何費用,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
三、教學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分發不同的設計任務讓學習者選擇電路形式,進行正向設計;或者提供真實的產品的電路形式,反向分析為何如此設計。這將涉及到:成本核算/使用場景分析等真實工作情景。學生的作業除了傳統的理論計算、電路圖結構分析等之外,還包括電路實測、設計報告。這些以組為單位進行的設計報告/電路實測圖片、數據等上傳至平臺,作為生成性資源,教師按排其他各組閱讀報告、查找問題再作討論,這些將作為學習過程全程記錄。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可以安排2~4次這樣的作業。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