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半導體擦出的火花
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來支持其算法和模型的訓練和推理。半導體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圖形處理器(GPU)和專用集成電路(ASIC)的發展,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高效的計算平臺。近年來,許多公司都在開發專門為人工智能設計的芯片,以提高性能并降低能耗。這些芯片通常采用異構計算架構,結合CPU、GPU和ASIC等不同類型的處理器,以實現更高效的計算。總的來說,半導體技術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共同推動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人工智能(AI)半導體的現狀與未來
正是以GPU為中心的硬件的發展,使DNN得以從理論基礎發展到應用。如果沒有GPU的強大計算能力,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是非常緩慢的。但要最終創造出超越人類能力的人工智能,需要比今天更強的計算性能。因此,關鍵點便在超越當前GPU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半導體中。據預測,由這樣的人工智能系統組成的半導體芯片將面臨性能的快速提高、指數級的市場化以及應用范圍的擴大。預計到2024年,市場將增長到約52萬億韓元(約440億美元),到2030年更將增長到140萬億韓元(約1200億美元)。
AI市場需求持續提升,晶圓代工廠商急擴CoWoS先進封裝產能
受惠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的成長,在各云端運算供應商與IC設計公司發展人工智能芯片的情況下,臺積電相關訂單持續火爆。然而,受到CoWoS先進封裝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市場傳出臺積電持續擴產竹南、龍潭、臺中的先進封裝產能。當前人工智能芯片訂單對臺積電的貢獻度雖然不高,但是市場需求卻持續提升,其中除了來自英偉達(NVIDIA)、AMD、博通、思科等IC設計大廠的訂單之外,云端服務供應商如AWS、Google等也都相繼宣布將投入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讓目前幾乎囊括市場中所有人工智能制造芯片訂單的臺積電相關產能供不應求。
人工智能在英特爾半導體制造環境中的重要價值
人工智能 (AI) 作為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將大量制造數據轉化為能改進制造流程的洞察。為了實現該目標,英特爾專注于開發蘊含巨大商業價值、具備實際可行性,并能迅速實現價值的應用,不斷完善 AI 在制造中的應用方式。每個解決方案針對一個特定、明確的問題,且有可衡量的指標來判定該方案是否成功。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大規模部署了廣泛的面向制造的 AI 解決方案,涉及數千個 AI 模型。每個成功的 AI 解決方案都會在生產英特爾各類產品的各大工廠中推廣。
人工智能開啟,半導體周期復蘇與自主可控并重
回顧2023年上半年,ChatGPT熱潮引發全球科技巨頭加速布局AI大模型,AI迎來“iPhone時刻”,人工智能算力時代開啟,以AI服務器為核心的算力基礎設施將進入加速成長期。2023年有望繼續保持高速成長,國產化率較低的環節及具備突破先進制程能力的公司將充分受益于國產替代加速的進程。國內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廠商目前正在延續海外龍頭廠商產品品類和應用領域擴張的成長路徑,隨著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快速成長,以及通過進入海外半導體設備廠商供應鏈,國內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廠商未來有望持續高速成長。
AI背后的半導體競爭
半導體作為AI算力核心,受到頂層高度關注,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之一。AI模型運算規模增長,算力缺口巨大:基于大量數據訓練、擁有巨量參數的AI預訓練模型一GPT-3,引發了AIGC技術的質變,從而誕生ChatGPT。然而,預訓練模型參數數量、訓練數據規模將按照300倍/年的趨勢增長,現有算力距離AI應用存巨大鴻溝。運算規模的增長,帶動了對AI訓練芯片單點算力提升的需求,并對數據傳輸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應用到半導體生產環節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諸多半導體廠商也開始嘗試把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半導體的生產環節中。在2023上海國際半導體展覽會(SEMICON China)的優艾智合展位上,幾個小巧的智能機器人,小心翼翼地搬運著薄薄的晶圓片,快速且精準地將其運送至下一個生產環節中,在這過程中,看不到絲毫抖動,且速度也不亞于人工搬運。
美科技巨頭將最新AI芯片“帶到中國”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2日報道,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公司將其最新的人工智能(AI)深度學習應用處理器帶到了中國。中國對先進芯片有著巨大需求,這也是美國限制出口的領域之一。報道稱,7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產品發布會上,英特爾高管展示了該公司不受美國出口限制的Gaudi2處理器,以應對英偉達公司圖形處理器(GPU)產品A100的競爭。根據英特爾最新的年度報告,該公司2022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約占其總營收的27%。英特爾的這一最新舉措突出表明,盡管華盛頓實施出口管制,但廣闊的中國市場依然對美國半導體技術供應商很重要。
半導體行業格局與演變趨勢:從技術創新到全球競爭
半導體行業一直以來都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從摩爾定律的演進到新一代工藝制程的研發,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芯片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對半導體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新的創新浪潮涌現。特別是中國半導體企業,為了應對全球競爭和供應鏈風險,許多公司開始采取垂直整合策略,從設計到制造,甚至到封裝和測試,掌握更多環節的控制權。
人工智能為危機中的半導體行業帶來希望
隨著企業不斷投資尖端技術并挖掘人工智能的潛力,半導體行業可能會找到復蘇和未來增長的道路。人工智能領域對芯片的需求為該行業提供了克服當前挑戰并與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一起發展的機會。國內純第三方芯片元器件在線交易服務平臺,率先實現SaaS+在線交易+BD的創新模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構建芯片元器件交易及數字化服務生態,打破行業垂直領域壁壘,實現上下游直通,助力中國芯片行業發展。
英偉達引爆AI產業鏈,半導體企業如何掘金?
從顯卡王者到AI新貴,英偉達憑什么賭贏了大趨勢?一個關鍵原因在于其廣受人工智能領域追捧的芯片產品,即A100芯片及更高一代的H100芯片,目前這些高端芯片及相應的顯卡已是一卡難求。人工智能產業鏈有深度、有廣度,蘊含著巨大市場機會和發展潛力。其中,半導體企業集中在基礎上游,由于基礎層發展主要依賴于前期基礎知識積累,創新難度高,底層基礎技術和關鍵硬件多為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壟斷,因此,中國芯片廠商在該市場面臨一定機遇。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