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的四大致命硬傷,蘋果沒有告訴你

壓得紅額頭,“零重力”就是扯作為一款頭戴設備,Vision Pro 的重量早在 WWDC 大會之前就是關注的重點,此前媒體報道以及從業者都預計會比現有的 VR 頭戴設備輕不少。不過實際上手后,很多已經上手體驗的人表示,相比目前主流的 VR 設備,Vision Pro 的重量并沒有過多的減輕。蘋果雖然在配重設計和頭帶上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重力不會消失。WSJ 記者 Joanna Stern 在相關視頻中展示了被壓紅的額頭,指出剛開始的佩戴體驗比所有她體驗過的 VR 設備都好,但 15 分鐘后鼻子和額頭就會感受到明顯的重量,蘋果的說法是因為設備不太適配她的臉型。Six Colors 主編 Jason Snell 以及其他體驗者也有類似的體驗。由于蘋果只在封閉房間內給了 30 分鐘的體驗時間,還有引導員進行使用引導,體驗者沒有實際測量的機會,所以關于重量也眾說紛紜。愛否科技創始人彭林預估 Vision Pro 在 400g 左右,The Verge 主編 Nilay Patel 預估是略小于 1 磅(1 磅為 453g),蘋果方面則向游戲博主小寧子透露,Vision Pro 重量為 1 磅多,但沒有指明包不包括外接電源部分。

外接電源線煩人續航看不完一部片兒續航也是 Vision Pro 的關鍵問題。即便是采用外接電源的方案,Vision Pro 續航依然只有 2 個小時,充電則需要通過外接電源的 Type-C 口,再接個充電器或者移動電源。先不說外接電源對部分服裝(如裙子)提出的挑戰,Vision Pro 的充電設計也堪比 Apple Pencil。更重要的是,2 小時續航也帶來了很大的限制,比如蘋果在宣傳中占了很大篇幅的觀影場景,可能不充電都看不完一部完整的電影。恐怕這也是為什么在蘋果的宣傳中,Vision Pro 只有在家和辦公室被使用,畢竟過短的續航基本告別了移動場景的需求。

靜態觀看畫質OK邊動邊看挑戰極大事實上,Vision Pro 的 AR 體驗在原理上不同于此前的一眾 AR 眼鏡,直接將數字內容疊加在真實世界上,Vision Pro 是在外部多達十多顆攝像頭和傳感器的基礎上,再通過內置的 R1 芯片進行復雜的「拼接」處理(實際還要處理深度等信息),最后顯示在屏幕上,讓用戶戴著 Vision Pro 就能「看到」真實世界。但「呈現」真實世界并不容易,色彩、清晰度、亮度、延遲以及「拼接」的完美度,這些都會影響最后的觀感,比如 Quest Pro 也支持與 Vision Pro 類似的彩色****,實際效果就不如人意。而多位已經體驗過 Vision Pro 的用戶都表示,雖然與人眼觀看真實世界還有明顯差距,但 Vision Pro 不仔細看非常接近了,轉頭也感受不到明顯的延遲。

蘋果MR生態大樓起短期內卻只有地基當然了,從現在到正式發布至少還有半年的時間,相比硬件上的改動,蘋果在軟件算法上還有比較大的改良空間。包括軟件生態,目前普遍反饋 visionOS 上沒有任何第三方 App,但考慮到 iOS 的應用生態和蘋果在開發者群體間的號召力,兼容方面應該不成問題,比較大的問題是能不能出現真正吸引用戶經常用,甚至必用的 App,尤其是在生產力方面。相比之下,Vision Pro 的視場角就屬于蘋果不可能再改的問題。按照彭林的說法,他估計 Vision Pro 的視場角僅比 Pico 4 (105°)寬一點點。換言之,Vision Pro 的左右兩側始終會存在黑邊,對 AR 體驗來說可能問題不大,只是會提醒用戶設備的存在以及看到的是畫面而非真實世界,但視場角不夠大一直是打破 VR 沉浸度的關鍵問題。現在來看,蘋果并沒有做得更好。
寫在最后2016 年,上一次 AR 創業潮即將落幕的時候,蘋果秘密啟動了 AR 研發項目。同年,從谷歌獨立出來的 AR 公司 Niantic 推出了《Pokemon Go》。七年后,《Pokemon Go》依然是 iOS 收入第四名,僅次于《糖果傳奇》《Roblox》和《原神》,但 AR 眼鏡乃至 XR 硬件還是「方興未艾」。
來源:雷科技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