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KU的失敗,僅僅是OPPO自己戰略失策嗎?
5月12日,OPPO稱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經過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ZEKU業務。一石激起千層浪,ZEKU的停止運營瞬間驚起半導體圈的集體大討論,成為2023年到目前為止國內最驚人的半導體新聞。
掀開ZEKU的面紗
為什么說驚人呢,我們先來看看ZEKU是個什么樣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ZEKU作為OPPO旗下負責自研芯片的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其產品線涵蓋了應用處理器、短距通信、5G Modem、射頻、ISP(圖像信號處理)和電源管理等手機用重要芯片。OPPO創始人陳明永高調宣布,未來3年將投入500億元,進軍底層技術自研,最核心的項目便是由子公司ZEKU推進的馬里亞納自研芯片。
可以說,在華為被美國制裁之后才籌劃成立的ZEKU頗有一種希望接班華為的氣勢。當然,ZEKU并非只有氣勢而已,雖然成立最晚,但OPPO卻搶在了VIVO和小米兩家早就開始造芯計劃的競爭對手之前,在2021年率先發布了自己的影像專用NPU芯片(實際上類似于ISP)——馬里亞納X,一年后再次推出第二顆自研芯片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Y,這款藍牙SoC專注提升音頻體驗,更重頭的戲份是OPPO原計劃在今年底發布重量級手機芯片AP(應用處理器芯片),采用4nm工藝,按照公布的進度目前應該進入了流片階段。一年一款芯片,而且每顆芯片都是千萬級的出貨量,這對一個成立僅3年多的芯片設計公司堪稱里程碑式的成就,近十年內成立的國內芯片公司根本沒有能與之媲美的進度。
如果說ZEKU的產品周期超乎了絕大部分人的預料,那么這樣的成就依托的就是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本支持。ZEKU在半導體圈最早出名的是高薪挖人,除了早期搭建團隊時的薪酬不遺余力,據傳ZEKU也吸納了不少海思出走的芯片設計精英,更出圈的是在國內IC設計行業整體校招起薪幾乎倍增的2021-2022年,ZEKU幾乎是校招待遇天花板的存在,條件已經讓立志于投身互聯網和純軟件行業的天之驕子為之動容。據說ZEKU現在擁有3000名員工,即使我們按其中2000名IC設計人員計算,那么ZEKU將成為自2019年半導體成為全民關注焦點之后,國內倒閉的最大規模的半導體設計公司。
從成績最傲人的新秀,到轟然倒塌的最大巨獸,ZEKU在宣布倒閉前三天還吸納了一位業內高級技術精英,并且計劃在今年夏天吸納三位數的新生。我們暫且不說這忽然失業的近3000名IC設計人才會給未來的半導體設計招聘市場帶來怎樣內卷的一股浪潮,先來好好分析一下本來未來美如畫的ZEKU怎么就瞬間倒下了呢?
ZEKU并不是短命的面相
在ZEKU誕生的2019年,“造芯”剛剛成為諸多資本精英的新關注點,可以說那算是半導體創業在國內最好的年代,似乎只要你團隊有點資歷有點技術實力,就會得到各種資本的天使輪或者A輪投資,那也是半導體設計公司全面開始殺入資本市場的起點,幾家千億市值的公司正是這個時候開啟了股價隨著營收指數級增長的奇跡。但是ZEKU可不該是這些看準機會蹭熱度的頑主啊!
首先,ZEKU背靠系統手機大廠OPPO,這幾乎是最完美的半導體創業的商業模型,因為不僅有大廠的資本力挺,而且不需要發愁未來產品的銷路,還能針對性地拿到足夠多的直接客戶的實際需求。拋開實力雄厚的華為不談,同類實力的VIVO和小米都早早開啟了自研芯片之路,OPPO殺入自研芯片市場不算讓人意外。當然,ZEKU交出來的成績單并不差,一年流片,兩年進入真機應用,三年推出第二款芯片,一步一個腳印讓人感覺挺踏實。
再說投入,前面提到了500億的預算,三千人的團隊,怎么看都不算是簡單玩玩而已的皮包公司。從之前公開的資料看,ZEKU幾乎是照著海思在手機業務上的規模搭建的團隊,希望能自研大部分手機主要芯片。考慮到OPPO這兩年的旗艦機型外宣時幾乎一半的差異化競爭力都集中在兩顆馬里亞納芯片上,很明顯OPPO把自研芯片當作搶奪華為留下的國產旗艦手機份額的殺手锏。
另一個是出圈方面,ZEKU可謂吸納了國內外諸多IC設計精英人才,并且通過更高的待遇吸引了不弱于華為的IC設計未來天才,成為諸多立志于投身IC設計行業的畢業生心中的桃花源。筆者根據ZEKU目前各方匯總的信息估算過,僅僅人力成本(包含基本辦公)支出ZEKU三年內燒掉了起碼120億,已經花掉了500億的四分之一。如此投入爆發力度,即使當初背靠官方的某訊和依托華為的海思都難望其項背。
所以幾乎按照下一個海思打造的ZEKU航母,到底為啥就忽然之間擱淺了呢?航母的擱淺不外乎三種原因,其一是沒動力了,其二是水太淺了,第三就是被人炸沉了。那么ZEKU這艘航母到底是因為什么擱淺的呢?畢竟OPPO官方的說法實在太模糊,我們只能綜合各方觀點好好分析一下。
流言之一,被人炸沉的ZEKU——美國政府的威脅逼迫ZEKU解散
這是在事件發生之后,流傳最多也是最快速的一個因素,并且很多人曬出各種截圖各種聊天記錄,以證明ZEKU是死于美國政府的打壓。筆者認為,這個原因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可能性不會超過1%。為啥要這么說,首先,ZEKU沒上管制名單吧?OPPO的美國市場占比也沒到公司業務的5%,就算美國市場像華為一樣禁售OPPO,以OPPO目前的基本盤——中國和印度來看,支撐起85%的市場份額并不算困難。而當初美國市場占了三成并且上了管制名單的大疆都能硬抗美國的制裁,OPPO因為美國政府的制裁而解散ZEKU這事情怎么看怎么說不過去。
畢竟,OPPO不是華為,沒有實質性威脅到美國的技術和實力。當然很多人借此機會過分夸大ZEKU的技術實力,將其提升到當年海思的技術實力,這本身就有不小的摻水成分,反正ZEKU已經解散了,適當吹噓一下也無從對證。雖然ZEKU號稱國內第五大設計公司,但其畢竟只是一個成立三年多的公司,產品都沒迭代到第三代,如果這種公司威脅到了美國政府的利益,那么肯定不會是在消費電子端,只能是在軍用領域,莫非ZEKU也在做管制級芯片?不太可能吧。再者說,美國政府雖然不干人事,但也不能動不動就來給各種事情背鍋吧,把什么事情都推到美國政府的不是東西上,這不是在引導輿論就是在推卸責任。
當然,有人會反駁我,ZEKU正在流片的是3nm,這個會觸及美國技術管制,因為這個原因美國政府要阻止ZEKU進一步研發先進工藝芯片。關于這個話題更顯得幼稚可笑了。首先,美國是2022年中期推出的3nmGAA項目審批制度,如果說ZEKU立項的時候選擇3nm,那么去年中期就應該趕緊轉變,畢竟對設計來說,從3nm轉變成5nm的開銷總比硬著頭皮對抗美國政府禁令要合理得多。再說,據說ZEKU流片的是4nm,真正量產起碼要2024年下半年了,目前并沒有美國政府禁令要求中國企業(黑名單內除外)不能生產4nm工藝芯片。更重要的是,ZEKU是對標海思手機芯片業務部門成立的,并不僅僅做AP這一個最需要先進工藝的芯片,還研發了ISP以及很多電源管理等芯片,這些根本不可能被美國政府管制,用美國政府管制炸沉了ZEKU來解釋,只能說不是某些網友因為ZEKU突然解散保留的一廂情愿的慰藉,就是OPPO自己希望來轉移焦點的手段。
當然,ZEKU有30%的概率是被人干預后炸沉的,那么干預ZEKU的無疑就是兩家手機芯片平臺廠商,特別是某家美系廠商,畢竟這家廠商一向擅長以專利授權為大棒,威脅自己的客戶減少從最大競爭對手那里進貨。最近一次就是要挾OV兩家少生產基于某9000芯片的旗艦機而多選擇其8系列AP。如果ZEKU的產品開發順利,那么對該廠商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作為一家在中國市場拿走60%+利潤的美國芯片企業,如果ZEKU成功了,VIVO估計也會有樣學樣,而華為早就受夠了其飛揚跋扈,當年如果不是美國爹制裁,麒麟系列曾經讓該廠商在中國市場利潤跌去一半以上。ZEKU的ISP和電源管理芯片更是短期內就可能對該廠商造成不小的沖擊,畢竟這家廠商在這兩個領域可沒有通信專利護城河,其技術實力只能說差強人意。
坊間傳聞,ZEKU這么大方的遣散費(除了N+3之外,未入職應屆生也有3個月工資拿),很大程度來自于這家美國廠商和OPPO談判后的資金支持,而談判的條款無疑跟禁用OPPO的核心通信專利有關。
流言之二,ZEKU缺乏動力,OPPO扛不起芯片燒錢
這部分原因的流言似乎開始還有不少人提及,后來就很少再看到有人提及了。想一下也知道,ZEKU能開出這么大方的遣散費,OPPO應該是不缺錢的,寧可如此壯士斷腕,肯定跟缺錢關系不大,注定是戰略層面上存在一些新的變化,導致了ZEKU的突然崩塌。
從手機市場來看,2022年下半年開始整個市場出現明顯的不景氣,整體市場規模幾乎以超過10%的速度萎縮,OPPO作為行業領頭企業之一,曾經得益于華為迅速失去競爭力帶來的市場高增長反而變成了快速滑落。因為不同來源統計數據差距不小,我們暫時以兩家公司的統計作為基準參考,大概能反應各家的發展情況。從下面兩張圖來看,OPPO在最近的2023年一季度占據了國內老大的位置,而2022年全年的表現則有所下滑,并且下滑幅度高于國內兩個競爭對手小米和VIVO。得益于機海戰術和高端機型的性價比優勢,OPPO在2023年一季度的國內市場終于止住了2022年的頹勢,加上在印度的Realme子品牌,僅僅從這點看,說OPPO沒錢了似乎有點牽強。
不過OPPO披露的2022年營收是370億美元,我們按8%-10%左右的凈利潤來看可能擁有200億左右人民幣的凈利潤,相比于ZEKU一年上百億的開銷來說不算太大的包袱。所以,從這點上看,OPPO沒錢支撐ZEKU運營似乎屬于無稽之談,何況按OPPO內部的傳聞,ZEKU的各條芯片產品線發展超過預期,OPPO理應是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的問題是,OPPO在2022年經歷了重大業務調整,一加業務重新回歸OPPO,高層變動,大部分員工年底獎金大幅縮水,這些都說明OPPO在為過冬提前部署,在這樣的前提下,放棄ZEKU不是因為沒錢了,而是因為不適合再燒錢了,這就是最可能的第三個原因。
流言之三,手機芯片水太淺——容不下ZEKU航母
在我們分析后,明顯前兩條流言距離真正的原因有些遠,那么最可能的原因應該是手機芯片這行水太淺了,OPPO已經發現與其砸錢做芯片,不如自己買芯片。
手機或者說智能手機,應該是PC之后第二大半導體消費應用市場,理論上能夠容納800-1000億的半導體需求,只不過這個市場基本上被幾家廠商牽頭壟斷。對OPPO來說,一年370億的營收中有不到70億美元需要轉化為芯片消費,折合下來大概是450億人民幣左右。映射到ZEKU預想業務覆蓋的范圍,估計大概也就一年200億左右。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一年大概200億人民幣的業務需要ZEKU付出的成本大概是什么量級的。
首先是人力成本,ZEKU現在3000人左右,按照IC行業基本攤銷每位員工百萬來計算,就是30億的人力成本支出。但是必須指出的是,OPPO雖然母公司對科研人員的待遇算不上行業翹楚,但ZEKU招募員工的待遇確實行業一流。如果按其60W+的校招待遇估算,ZEKU的3000人對應成本應該不少于40億。而在IC設計行業中,按照人力成本占研發投入一半計算,ZEKU一年僅僅這部分投入就超過80億。再根據IC行業8:20平均定價法估算,代工+封測支出占20%的芯片價格來算(已經保守估算,先進工藝所占比例更高),這部分應該不少于40億開銷。這意味著,如果ZEKU能夠支撐起OPPO所需要的200億采購芯片需求,那么其開銷至少是120億人民幣,這還是3000人團隊完整覆蓋了OPPO全部芯片需求的前提下,但是很明顯現在的3000人還只能覆蓋ISP以及還未流片的AP和PM幾個部分。從這樣的成本分析角度來看,OPPO選擇投錢做芯片,未必就比在市場買芯片開銷小,而實際競爭優勢能帶來多少呢?
首先,ZEKU不是麒麟,兩代馬里亞納的拍照體驗并沒有超越曾經的麒麟,更扎心的是,麒麟是集成的ISP,而馬里亞納是一顆單獨的ISP,系統功耗方面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功耗問題,恰恰是搭載馬里亞納1的OPPO旗艦續航表現不佳的難言之隱。這背后是ZEKU整個團隊在技術實力上跟麒麟團隊的差距造成的,畢竟麒麟團隊經歷了8年磨一劍,而ZEKU只有短短3年時間并且沒有足夠的機會給他們的芯片設計試錯。
其次,OPPO的實力撐不起ZEKU持續投入。有人說,ZEKU團隊就是比照著海思的手機團隊搭建的,但就是這句話點出了最核心的問題所在。華為不是只有手機,海思不是只做手機芯片,當海思芯片曾經霸占國內視頻監控三分之二以上市場,當海思太陽能成為國內市場老大,海思的技術研發已經不是手機業務一條腿支撐了,而海思諸多方向處理器設計經驗是可以共享更是降低了海思技術開發的成本攤銷。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OPPO其他業務的低迷,讓ZEKU所有成本都壓在手機產品線上,如果說2019年成立ZEKU時的巔峰OPPO還有余糧可以揮霍,那么現在量入為出的OPPO就不得不去掂量一下自己的過冬儲備是否充足了。
第三,華為可以在專利上硬剛,ZEKU只能屈服。思考一個問題,為何當年曾經擁有號稱最完美的Arm核AP并且占據手機基帶大半江山的德州儀器忽然撤出手機AP市場,因為專利。為何曾經靠著TurnKey方案風生水起的聯發科技在3G時代經歷了大起大落,還是因為專利。那么如今你說ZEKU的轟然崩塌不是因為躲不開專利的陷阱,打死我都不信。即使強如擁有全球單一公司5G專利最多的華為都不能生產5G手機,那么一旦拿起專利武器,你覺得OPPO就能抗住壓力研發出自己的5G手機么?注定是不行的。雖然從某種意義上,OPPO是和聯發科技關系最密切的國內手機廠商,但真正高端機的競爭還是不得不依靠美國芯片廠商的旗艦芯片。據傳很大原因馬里亞納當初沒有搭檔天璣9000共同首發,就是考慮到美國芯片廠商的要求,因為ISP一直是這家廠商相比于天璣系列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因此,ZEKU做得越深入,對該廠商的壓力就越大,畢竟這家廠商可是出了名的喜歡完整方案打天下的。這家廠商只需要在那個按照終端售價等比例收取授權費的時候,稍微調高那些不使用自己AP方案的手機的專利費一兩個百分點,對OPPO來說就等于喪失了100-150元的定價空間優勢。
當然很多人會站出來說,國產芯片一直都有成本優勢的,為何到了ZEKU這里就沒有成本優勢了呢?難道蘋果自研芯片就更貴,難道華為海思當年自研芯片就更貴么?其實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去分析,首先,蘋果和華為自研芯片的硬件成本可能真的比采購某龍芯片更貴,但帶來的好處很直接,芯片設計可以跟OS或者UI進行深度綁定,從而大幅提升操作系統或UI的執行效率,從整體上是帶來競爭優勢的。其次,ZEKU跟很多本土芯片不一樣,ZEKU是OPPO獨立投資,沒有外部資本和政府投資的加入,甚至都無法享受到芯片初創企業的稅收優惠和政策扶持。而目前國內大部分芯片廠商的成本優勢并不是來自于人員成本(2020年以后本土芯片設計人員的薪資已經接近硅谷,但開發效率還不如硅谷工程師),而是稅收優惠和資金扶持,離開這兩項,國內芯片廠商的成本節省估計多半來自于Pin to Pin兼容帶來的設計難度降低方面了。
所以,以筆者的分析來看,ZEKU的忽然解散,最大的可能是OPPO經過3年的探索后發現,自己研發芯片的成本支出,可能會高于采購芯片的成本開銷,加上某些行業領導芯片廠商的供應鏈警告,這使得OPPO的高管在美國緊急磋商兩周后做出了解散ZEKU的最后決定。正如段永平的那句話,“改正錯誤要盡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兩者對比,你會發現這真的可能是ZEKU失敗的真實原因。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