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暴漲2937%!誰站上半導體產業Q1業績之巔?

暴漲2937%!誰站上半導體產業Q1業績之巔?

發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3-04-28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2022年,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俄烏戰爭、通脹等原因,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半導體行業增速也開始回落,且行業景氣度分化嚴重,汽車電子、工業及新能源等行業持續景氣,而手機通信、安防監控、消費類電子行業需求疲軟,加之前期庫存積壓,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走弱。


進入四月下旬,半導體行業迎來一季報密集披露窗口,隨著一季度業績數據的逐步公布,2023年,半導體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我們統計了30家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第一季度業績,覆蓋了設計、制造、封裝、EDA/IP等領域。經梳理發現,大部分芯片公司剛剛經歷一場“寒冬”,企業營收、凈利潤均紛紛下滑,甚至多家企業出現虧損


對于業績下滑,大部分芯片企業認為,受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拖累,消費電子行業低迷影響仍在持續,去庫存壓力還是大,半導體行業仍處于周期性低谷。


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設備板塊業績出現逆勢大增的情況,體現了我國半導體設備自主化進程的強韌性及高景氣度。其中盛美上海業績最為亮眼,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2937.19%


對于營收高增長,半導體設備企業表示,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國內半導體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國內半導體行業設備需求增加。


01

設備


半導體設備屬于半導體制造的核心支撐領域。目前,國內廠商在半導體前道和后道設備領域均加速突破,進入從1到10的新階段,逐步縮小國際差距。


德邦證券電子團隊認為,受益于高性能計算和汽車領域強勁的半導體需求,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預計在2024年恢復較好增長,同時疊加近期日本表示將限制23種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相關國產廠商有望再度迎來本土替代催化。


北方華創,營收利潤雙高增 

北方華創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5.6億元—6.2億元,同比增長171.24%—200.30%。


2023年以來,公司訂單持續飽滿。針對業績變動原因,北方華創解釋稱,主要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半導體設備的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電子元器件業務發展穩定,使公司營業總收入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公司產品包括半導體、真空及新能源裝備等,覆蓋IC、功率器件、新型顯示、光伏和鋰電等領域。

盛美上海,同比增長2937.19% 

盛美上海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16億元,同比增長74.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2937.19%。


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清洗設備、半導體電鍍設備和先進封裝濕法設備等。


對于營收高增長,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國內半導體下游行業設備需求的不斷增加及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公司在新客戶拓展、新市場開發兩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新產品得到更多客戶認可,訂單量持續增長。


市場拓展方面,一季度公司首次獲得Ultra C SiC 碳化硅襯底清洗設備的采購訂單。此外,公司在穩固清洗設備國內龍頭地位的同時,海外市場擴張快速推進,一季度公司單片SAPS兆聲波清洗設備獲得歐洲一家全球性半導體制造商的采購訂單


此外,2022 年 11-12 月公司先后推出涂膠顯影、PECVD 設備,完善產業布局,使產品覆蓋市場規模翻倍以上增長。

晶升股份:營收凈利潤雙高增

根據財報顯示,晶升股份第一季度營收凈利潤雙雙增長,公司營業總收入3838.7萬元,同比上升128.5%,歸母凈利潤243.94萬元,同比上升307.73%。


公司是一家半導體專用設備供應商,主要從事晶體生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自成立以來,公司基于高溫高真空晶體生長設備的技術同源性。半導體級晶體生長設備收入及占比呈快速增長趨勢,為晶升股份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

拓荊科技:扭虧為盈,營收凈利潤雙高增

拓荊科技第一季度,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274.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71.8萬元,扭虧為盈。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拓荊科技表示,受益于國內主要晶圓廠半導體設備需求增加,加上公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并進一步拓展客戶群體,銷售訂單大幅增加,營業收入持續高增長。


資料顯示,拓荊科技主要從事高端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技術服務。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目前已形成PECVD、ALD、SACVD、HDPCVD等薄膜設備產品系列,廣泛應用于國內集成電路邏輯芯片、存儲芯片等制造產線。


同時,公司開發了應用于晶圓級三維集成領域的混合鍵合設備產品系列。

芯源微:一季度歸母凈利同比增103.55%

芯源微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稱,公司一季度營收2.88億元,同比增長56.89%;凈利潤6597.74萬元,同比增長103.55%。


芯源微表示,公司營收增長主要系半導體設備行業景氣度持續,公司收入規模持續增長所致,凈利潤增長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收入增加及嵌入式軟件產品退稅到賬款增加所致。


資料顯示,芯源微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光刻工序涂膠顯影設備(涂膠/顯影機、噴膠機)和單片式濕法設備(清洗機、去膠機、濕法刻蝕機),可用于8/12英寸單晶圓處理(如集成電路制造前道晶圓加工及后道先進封裝環節)及6英寸及以下單晶圓處理(如化合物、MEMS、LED芯片制造等環節)。

華海清科: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2.49%

華海清科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16億元,同比增長76.87%;凈利潤1.94億元,同比增長112.49%。


華海清科方面表示,Q1業績增長主要系公司CMP(化學機械拋光)產品作為集成電路前道制造的關鍵工藝設備之一,實現了多次批量銷售,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同時隨著公司CMP產品的市場保有量不斷擴大,晶圓再生、關鍵耗材與維保服務等業務規模逐步放量。


關于未來業務增量,華海清科除縱向提升CMP設備銷量及市占率,橫向還將圍繞集成電路先進制程中晶圓減薄所需超精密磨削技術及再生晶圓代工的市場需求,研發并開拓減薄設備、再生晶圓代工業務、拋光液/清洗液供液系統、耗材及技術服務業務。


2022年,華海清科晶圓再生、關鍵耗材與維保服務等其他業務收入為2.18億元,同比增長約96.22%。

芯碁微裝:營收和凈利實現雙增長

芯碁微裝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57億元,同比增長50.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50.82萬元,同比增長70.32%。




芯碁微裝表示,凈利潤大幅度增長主要系公司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升 PCB 產品市占率,深化拓展直寫光刻設備在新型顯示、PCB 阻焊、引線框架以及新能源光伏等新應用領域的產業化應用,拓寬下游市場覆蓋面,推動主營業務規模的持續增長。


同時公司瞄準快速增長的 IC 載板、類載板市場,加大市場導入力度,推動公司直寫光刻設備產品體系的高端化升級,提升了直寫光刻產品利潤水平。


02

晶圓代工


臺積電:凈利潤下降幅度高達30%

4月20日,臺積電在其法說會上公布了2023年第一財季財報。臺積電本季度綜合營收約為1144.2億元,凈利潤約為465.6億元,毛利率為56.3%。據了解,臺積電本季度營收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3.6%,超出市場預期,但與2022年第四季度相比,營收下降18.7%,凈利潤下降幅度高達30%。




在所有制程業務中,5納米制程的出貨占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31%;7納米制程出貨則占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0%,總和過半,達到51%。


從應用領域來看,只有汽車領域得到了增長,但增幅僅為5%,下降最多的仍然是智能手機領域,降幅達到了27%。其他曾被看好的HPC和loT領域同樣降低了14%和19%。


臺積電CFO黃仁昭表示,臺積電第一季度的業務受到了宏觀經濟環境減弱和終端市場需求降低的影響,導致客戶調整了訂單需求。預計2023年第二季度,臺積電的業務將繼續受到客戶庫存調整的影響。


預計2023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在152億~160億美元之間,毛利率在52%~54%之間,運營利潤率在39.5%~41.5%之間。

聯電: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8.3%

聯電第一季度營收542.1億元臺幣,同比下降18.3%,好于市場預期的550.2億元臺幣;歸母凈利潤為161.8億元,同比下降18.3%,好于市場預期的125億元臺幣。


財報顯示,來自22/28nm制程的營收占總營收的26%,低于上一季度的28%。產能利用率為70%,低于上一季度的90%。


展望第二季,公司表示,考慮消費電子需求疲弱、庫存調整期延長,聯電第二季營收、獲利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法人表示,以聯電各制程別來看,目前8吋晶圓代工需求疲弱,產能利用率依然低迷,而12吋中則以28nm、40nm狀況最好,主要來自面板驅動IC(DDIC)需求支撐。整體而言,其第二季營運有望觸底,下半年拼優于上半年。


03

封裝


長電科技: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87.24%


長電科技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7.99%至58.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87.24%至1.10億元。


長電科技解釋稱,主要系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半導體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導致國內外客戶需求下降,訂單減少,產能利用率降低,帶來利潤下滑。


為積極有效應對市場變化,長電科技面向高性能、先進封裝技術和需求持續增長的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不斷投入,為新一輪應用需求增長做好準備。


長電科技近年來重點發展并已實現大規模生產的系統級(SiP)、晶圓級和2.5D/3D等先進封裝技術,今年一季度相關收入在公司營收中占比持續超過六成,成為公司經營發展的“壓艙石”。

甬矽電子:一季度凈利潤虧損4986.99萬元

甬矽電子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25億元,同比下降26.86%;歸母凈利潤虧損4986.99萬元,上年同期盈利7119.94萬元。


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的封裝和測試業務,季度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終端市場整體延續了2022年下半年的疲軟狀態,下游客戶整體處于庫存調整狀態,整體訂單仍較為疲軟,盡管1-3月單月營業收入環比呈回升趨勢,但一季度整體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26.85%;


同時,受1月份春節假期、訂單整體下滑等影響,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固定資產折舊、人員等支出較為剛性,使得整體毛利率有所下滑。

環旭電子:凈利潤同比下滑36.79%

2023年第一季度,環旭電子實現營業收入129.98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6.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7億元,同比下滑36.79%。


環旭電子聚焦微型模塊封裝,應用于通訊、消費電子等下游。早在今年2月7日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環旭電子稱“受行業去庫存因素影響,預計第一季單季營業收入同比減少約10%。”從公司一季度成績單看,總體符合公司年初預期。


此外,2023年一季度,公司汽車電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12%,全年來看預計營業收入增長20%左右。隨著一些產品的持續放量和新產品導入,汽車電子業務能夠維持較快增長幅度,車電業務整體毛利率水平高于公司綜合毛利率。

日月光:創最近七個季度以來最差表現

日月光投控日前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當季合并營收1308.91億元新臺幣,季度環比下降26.2%、年度同比下降9.4%,創最近七個季度以來最差表現。


雖然日月光一季度的營收同比環比雙雙下滑,但他們3月份的營收,環比已恢復增長。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他們在3月份營收457.75億新臺幣,環比增長14.5%。而在1月份和2月份,日月光投資控股的營收是環比分別下滑15.1%、11.4%。


日月光預計,因半導體庫存調整近尾聲,二季度營運可望回升,且逐季走高。


04

IDM/fabless


存儲


行業周知,2022年以來,全球消費電子行業需求疲軟,對半導體存儲產品的需求劇烈下降,存儲產品價格下滑,行業整體市場表現短期內劇烈波動。


由于市場需求疲軟,各大存儲芯片制造商的庫存壓力增大,不得不通過降價來清庫存。根據TrendForce的估算,2023年Q1季度的存儲芯片價格暴跌20%,而在Q2季度還將持續下滑10%-15%。受市場低迷的影響,存儲企業的業績均不如預期。

江波龍:凈利潤虧損2.81億元

江波龍披露季度業績報告稱,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82億元,同比下降36.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1億元,同比下降273.01%。


江波龍指出,公司業績大幅度下滑主要系行業市場環境影響所致。


江波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目前存儲芯片單位價格的下滑趨勢已開始有所緩解

北京君正: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50.5%

北京君正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同比下降24.36%;凈利潤1.15億元,同比下降50.5%。在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表示,目前存貨增速放緩,“去庫存”將在二季度開始。


分業務來看,北京君正一季度存儲芯片收入占比最大,行業一季度調整持續;智能視頻芯片1.81億元,同比下滑19%;模擬互聯芯片0.91億元,同比下滑21%,其中主要有LED驅動芯片銷售為主;微處理器芯片體量較小,為0.31億元,同比增加13%。


CPU/GPU


龍芯中科:一季度凈虧7218萬元

龍芯中科第一季度業績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同比下降34.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7217.92萬元,去年同期凈利3642.25萬元。


龍芯中科稱,期內部分重要的工控類客戶的采購需求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時公司信息化類業務的最終客戶的采購有所推遲,導致一季度營收出現下滑。由于營業收入的下降以及產品結構變化導致毛利率的下降,以及期內研發投入大幅增加,最終導致了凈利潤大跌。


龍芯中科在2022年同樣是營收和凈利潤雙下滑。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7.3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8.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75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8.15%。龍芯中科稱,由于電子政務市場停滯導致信息化應用銷售收入下降以及項目性收入下降,2022年營業收入比2021年有所下降。

景嘉微:一季度凈虧損7067.87萬元

景嘉微公告,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18.2萬元,同比下降81.98%;凈利潤為虧損7067.87萬元,上年同期凈利潤7729.5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景嘉微主要從事高可靠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涉及圖形顯控領域、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芯片領域和其他。圖形顯控是公司現有核心業務,也是傳統優勢業務,小型專用化雷達和芯片是公司未來大力發展的業務方向。


在圖形處理芯片領域,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鉆研,成功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PU芯片,是公司圖形顯控模塊產品的核心部件并以此在行業內形成了核心技術優勢。


景嘉微表示,公司營收下滑主要原因是本報告期公司較去年同期產品銷售大幅減少所致。

紫光國微: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

紫光國微公告,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41億元,同比增長14.87%;凈利潤5.84億元,同比增長10.03%。


在半導體行業中,紫光國微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明星企業”,因為其主要以特種集成電路為收入來源,算是半個軍工股。在半導體行業逆勢下行期,紫光國微的亮眼業績主要源于高毛利特種集成電路占比的上升。


公司業務涵蓋高性能微處理器、高性能可編程器件、模擬器件、SoPC 系統器件和定制芯片等


特種裝備芯片市場準入門檻高,研制時間長,公司在該領域擁有較高市占率。隨著我國特種裝備需求持續增長,裝備信息化建設加速,未來該類業務將持續貢獻公司主要利潤。


MCU


全志科技:一季度營收2.39億元

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39億元,同比下降42.62%;歸母凈利潤虧損4146.21萬元,同比下降153.97%。


公司方面稱主要系公司下游包括消費電子市場在內的多個細分應用市場客戶需求下降所致。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消費電子需求仍低迷且未見轉暖跡象。由此可見,消費電子行業低迷影響似乎仍在持續。


全志科技主營為智能應用處理器SoC、高性能模擬器件和無線互聯芯片的研發與設計。主要產品為智能應用處理器SoC、高性能模擬器件和無線互聯芯片。


針對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抬升的應用需求,全志科技進行了布局。

中穎電子:營收凈利雙降

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9億元,同比下降37.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18.39萬元,同比下降73.37%。


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控制級別的微控制器芯片和OLED顯示驅動芯片。公司微控制器系統主控單芯片主要用于家電主控、鋰電池管理、電機控制、智能電表及物聯網領域。OLED顯示驅動芯片主要用于手機和可穿戴產品的屏幕顯示驅動。


對于業績變動,中穎電子稱,去年同期,行業處于景氣周期高點,本期盈利同比降幅大,也受去年同期的比較基期較高影響。今年一月份春節假期期間,大多終端客戶的產線休息近半個月,客戶需求呈現常態的季節性疲弱;


且終端客戶本季主要在消化其銷售環節的庫存,公司銷售同比下滑明顯,但是月銷售收入及新增訂單量則逐月呈現邊際性改善

晶晨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88.74%

晶晨股份公布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10.35億元,同比下降30.11%,凈利潤3043.73萬元,同比下降88.74%。


此前晶晨股份公開表示,2022年全球經濟受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游多媒體終端產品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市場景氣度下降


據了解,晶晨股份主營業務是多媒體智能終端SoC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是智能機頂盒SoC芯片、智能電視SoC芯片、AI音視頻系統終端SoC芯片、Wi-Fi和藍牙芯片以及汽車電子芯片。

 

模擬芯片


上海貝嶺:一季度歸母凈利同比跌77.21%

一季度,上海貝嶺實現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減少11.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82.63萬元,同比減少77.21%。


對于凈利潤大幅下挫,上海貝嶺解釋稱,主要為半導體需求持續疲軟及大部分客戶處于庫存調整階段,本期銷售規模及毛利率下降導致毛利減少,且本期研發投入增加以及持有的無錫新潔能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處置收益減少。


目前,公司集成電路產品業務包括智能計量及SOC、電源管理、通用模擬、非揮發存儲器、高速高精度ADC等五大產品領域,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通信、工業應用等領域,主要目標市場為電表、手機、液晶電視及平板顯示、機頂盒等各類工業及消費電子產品。

芯朋微:一季度歸母凈利同比下滑39.1%


芯朋微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約為1.87億元,同比增長1.03%;凈利潤約2047.8萬元,同比減少39.10%。


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芯朋微表示,主要系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增加導致利潤減少。


資料顯示,芯朋微主要產品為功率半導體,包括PMIC、AC-DC、DC-DC、Gate Driver及配套的功率器件,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手機及平板的充電器、機頂盒的適配器、車載充電器、智能電表、工控設備等眾多領域。


從收入構成上看,芯朋微的產品主要包括家用電器類芯片,標準電源類芯片、工控功率類芯片及其它芯片,其中,家用電器類芯片是其收入占比最大的產品。

必易微:一季度營收1.32億元

必易微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司營業收入1.32億元,同比下降21.20%;歸母凈利潤虧損231.18萬元,上年同期盈利2917.47萬元。


針對業績變動,必易微在公告中指出,除了研發隊伍擴充,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外,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下滑,終端應用領域需求減少,公司部分產品也受到較大影響。


同時,由于2021年芯片供應短缺,通用LED照明領域生產廠商采取了較激進的備貨策略,之后呈現出較長的去庫存周期,供需關系變化導致通用LED驅動芯片毛利率下降明顯。

晶豐明源:一季度凈虧損6001.5萬元

晶豐明源第一季度營業收入2.65億元,同比下降12.18%,凈虧損6001.5萬元,同比虧損擴大。

公司現有產品包括 LED 照明驅動芯片、電機驅動芯片、AC/DC 電源芯片、DC/DC 電源芯片等。

受終端需求萎縮以及下游各環節客戶去庫存的影響,2022年以來公司業績下滑較為明顯。


傳感器


韋爾股份:凈利降近八成

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35億元,同比下降21.72%;凈利潤1.99億元,同比下降77.81%。


韋爾股份方面表示,企業和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的需求疲軟,芯片庫存水平上升,內存市場持續疲軟等不利條件,限制了半導體市場的增長。


韋爾股份之前在2022年年報中也曾表示,2022年消費市場疲軟,PC、智能手機出現銷量下滑,給公司各業務帶來了較大的干擾,特別是公司圖像傳感器業務來源于智能手機市場的收入減少44.40%。而且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占公司業務比重最大,根據2022年財報,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68.47%。


如此看來,韋爾股份在這一季度還未走出營收和利潤下滑的困境,但從財報上看,這一季度的存貨繼續減少,由去年第四季度末的123.56億元下降至這一季度末的107.69億元。



05

EDA/IP



芯原股份:一季度凈虧損7159.36萬元

2023年第一季度,芯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39億元,同比下降3.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59.36萬元。


2023年第一季度,芯原股份來自系統廠商、大型互聯網公司和云服務提供商等客戶群體的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47.62%,占營業收入比重52.36%,占比較2022年度提升6.55個百分點。


季報顯示,芯原股份在手訂單充足,第一季度在手訂單金額為18.10億元。

 

06

材料


環球晶:營收利潤雙雙增長

半導體硅晶圓廠環球晶第一季營收186.2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42.08億元),環比增長1.26%,同比增長14.2%。


據鉅亨網報道,環球晶受惠客戶履行長約,硅晶圓出貨維持高檔,一季度營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產能利用率方面,環球晶認為產業庫存調整將在上半年告一段落,客戶僅推遲長約拉貨時程約一至二個月。現階段,環球晶8英寸與12英寸硅晶圓生產線產能利用率仍維持維持在9成以上,并調整生產客戶所需產品應用項目,期盼全年營收優于去年。


展望2023年,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曾預計公司將面臨4大考驗,一是市場需求快速下滑,客戶需求及能見度都變弱;二是匯率預測愈來愈困難,能源成本高漲;三是手機、內存、消費性需求相對疲弱;四是人力緊缺。

金宏氣體:營收利潤雙雙增長

2023年一季度報公司實現營收5.18億元,同比增長16.25%;歸母凈利潤6037萬元,同比增長55.46%。


公司產品種類繁多包括大宗氣體、特種氣體和燃氣等,獲眾多新興行業如集成電路、液晶面板、LED、光纖通訊和光伏等行業龍頭客戶的廣泛認可。


此前公司發布了年報,年報顯示,分業務來看,金宏氣體來自半導體行業營收快速增長,規模達到3.81億元,取代去年的新材料成為公司營收規模最大的細分板塊,毛利率增至約44%。


集成電路是電子特氣的最大下游領域,占比達到 43%,同時電子特氣也是晶圓材料中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核心 材料,成本占比約 14%。未來在電子半導體領域旺盛需求的驅動下,電子氣體的需求占比預計將持續提升。

南大光電: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7.06%

南大光電發布2023年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3.98億元,同比下降3.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97.04萬元,同比下降7.06%。


南大光電一直聚焦高純電子材料主業發展,針對業績變動,南大廣電表示,作為公司重要業績來源的三氟化氮產品,四季度開始量價雙降,從而造成收入和毛利率較大下跌。如三星、海力士、英特爾等公司業績報告所顯示的,全球 IC 行業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出現周期性回調,公司氫類特氣如安全源、高純砷烷等出貨量下滑。


面對下游行業和市場不景氣的不利形勢,公司務實改革,加速新產品開發驗證,本季度整體業績雖較去年同期有小幅下降,但已扭轉了去年第四季度下跌的趨勢。


此外,據了解,早在2016年,南大光電參股了北京科華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便開始了研發“193nm光刻膠項目”,并且該公司是唯一一家通過了EUV光刻膠“02專項”研發的企業。目前公司有多款ArF光刻產品在國內大型芯片制造企業進行測試。 

END -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半導體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