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66歲王東升,又要IPO敲鐘了

66歲王東升,又要IPO敲鐘了

發布人:芯東西 時間:2023-04-22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最低調的大佬。

又一個超級IPO來了。據投資界-天天IPO報道,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奕斯偉材料”)已于近日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股IPO進程。而數月前,奕斯偉材料剛完成近40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一舉創下中國半導體硅片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股權融資紀錄。也許奕斯偉材料乍聽有些陌生,但背后的掌門人卻在業內鼎鼎有名,他便是被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父”的王東升。1993年,王東升創立京東方,歷經二十余年成長為全球顯示領域巨頭。2019年,從京東方功成身退的王東升,選擇二次創業,受邀加盟北京奕斯偉科技。隨后,國產半導體戰役打響。致力于打破國外壟斷,提升國產硅片自給率的奕斯偉材料應運而生。放眼過去,王東升解決了中國“缺芯少屏”中的屏的問題;站在當下,他又再一次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造芯事業中去。

01.京東方創始人掌舵年過六十,開啟二次


這是王東升的第二次創業。
1957年出生的王東升,早年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財務會計專業,在1982年來到北京電子管廠,負責財務工作。憑借努力工作,王東升很快被提拔為副科長,還被送去香港學習了3個月的國際金融,后來又擔任該廠副總會計師一職。但與同一時期的諸多國企一樣,北京電子管廠連年虧損,1992年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同年9月,時年35歲的王東升推卻其他公司給予的高薪厚職,臨危受命,毅然接下了年虧損數千萬元的北京電子管廠,并擔任該廠廠長。此后,王東升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1993年4月,他帶領員工自籌650萬元種子基金進行股份制改造,創辦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京東方的前身,由王東出任董事長兼總裁。隨后,京東方僅用一年時間就扭虧為盈,度過了最艱難的創業期。與此同時, 王東升為了繼續提升自己,期間進入電子科大經管學院學習,獲得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6月,京東方在深圳實現B股上市;2001年1月又增發A股,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A、B股上市的企業,如今最新市值超過1700億元。時至今日,京東方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霸主,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已經位列全球第一,顯示屏總體出貨量更是保持連續三年全球第一。2019年6月,62歲的王東升卸任京東方董事長一職,但他并沒有選擇頤養天年,雖然國內“少屏”的問題已迎刃而解,但“缺芯”的挑戰依舊存在。為此,王東升應邀加盟北京奕斯偉科技有限公司,決定全身心投入至“芯”事業。2020年2月,北京奕斯偉科技集團(下稱奕斯偉集團)重組創立,王東升也被選舉出任董事長一職。彼時在創立大會上,王東升表示,“ ‘奕斯偉’的內涵是‘以光明之心,創偉大事業’,我們會以清晰的戰略、極強的執行力及全球一流的團隊,為全球客戶提供令人激動的產品和服務,助力客戶成功。”奕斯偉集團作為一家集成電路領域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核心業務涵蓋芯片與方案、硅材料、生態鏈投資孵化三大領域。其中,硅材料業務主要包括半導體級12英寸硅單晶拋光片和外延片。眾所周知,集成電路硅材料產業是支撐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環節。然而國內半導體硅片產能主要集中于8英寸及以下,絕大部分12英寸硅片正片仍依靠進口。因此,加快提升國產硅片自給率,掌握供應鏈中的主動權勢在必行,奕斯偉材料也應運而生。圖片奕斯偉材料落戶于西安高新區,主要研發制造集成電路用12英寸硅單晶拋光片和外延片,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電子通訊、汽車制造、人工智能、消費電子等領域。在王東升的帶領下,奕斯偉材料聚集了一支來自海內外的業內資深技術團隊,掌握了完整的硅片制造核心技術。此前,奕斯偉材料CEO楊新元曾表示,12英寸集成電路用硅片,曾經98%的市場份額被國外企業長期占據。“我們研發生產出來的 12 英寸晶圓可以應用到先進制程工藝芯片的生產中,解決了國內 12 寸晶圓主要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讓我國在整個芯片產業鏈‘國產化’布局上,再次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據悉,奕斯偉材料一期項目已于 2020年7月投產,目前月產能達 30 萬片,產能規模國內第一,這恰恰體現了奕斯偉材料的產能快速爬坡能力。同時,二期項目已啟動建設,滿產后總產能將達100萬片/月,出貨量有望躋身世界前六。毫無疑問,一只半導體超級獨角獸正向我們走來。
02.坐擁豪華VC/PE陣容4輪融了100億


一路走來,奕斯偉材料身后站著一支豪華投資軍團。據企查查顯示,奕斯偉材料自成立至今已至少獲得4輪融資,融資總額超100億元。2021年7月,奕斯偉材料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0億元人民幣,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投資聯合領投,中****、陜西民營基金、毅達資本、眾為資本、國壽股權等機構跟投,老股東芯動能、三行資本追加投資。作為領投方之一,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浩彼時表示:“半導體級硅片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基石,我國12英寸硅片自給率相對較低,奕斯偉材料是國內優質的半導體級硅片企業,我公司愿與奕斯偉團隊一起努力,致力于12英寸半導體級硅片的產業化發展與技術提升。”時隔一年,奕斯偉材料又完成近40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創下了中國半導體硅片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本輪融資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領投,渝富控股、金融街資本、長安匯通、尚頎資本、恒旭資本、國投創合、上海綜改基金、源碼資本、國開科創、廣投資本、泓生資本、西安高新金控、中芯熙誠等機構跟投,老股東國壽股權、中冀投資、普耀資本繼續追加投資。當時,中建材新材料基金總經理郭輝也分享了投資邏輯——他表示,奕斯偉材料是國內領先的12英寸半導體硅片制造商,擁有核心生產技術和一流的管理、技術團隊。“我們很榮幸與奕斯偉材料攜手前行,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硅材料創新企業。”此前的一次交流中,源碼資本董事總經理吳凡曾分享,半導體大硅片將會是半導體國產化的重要方向,因為硅片是占芯片成本比例超過1/3的的核心原材料,擁有千億級市場。而12英寸硅片又是目前國產化率較低的領域,存在單價高、需求大的特點。因此,他預計未來3年內12英寸半導體硅片國產替代率將大幅提升。一位投資人還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幕,此前去西安實地調研奕斯偉材料,發現工廠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毫不夸張的說是已經到了秦嶺邊上,而奕斯偉材料的高管團隊為了沉下心來搞研發,便選擇吃住都在工廠里。“他們這批人都放棄了之前優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敢于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頭開始,這種創業精神,讓我相信沒有他們做不成的事。”
03.最低調的大佬幾乎投遍半導體產業鏈


當然,奕斯偉材料只是王東升“芯”版圖的冰山一角。

在王東升的手里,還握有另外一只超級獨角獸——奕斯偉計算。這是一家以RISC-V為核心的新一代計算架構芯片與方案提供商,圍繞智慧家居、智慧園區、智能交通、無線通信、工業物聯網等應用場景,為客戶提供顯示交互、多媒體系統、智慧連接、車載系統、智能計算、電源管理等芯片及解決方案。

早在2020年6月,奕斯偉計算就獲得總金額超過20億元的新一輪融資,由君聯資本和IDG資本聯合領投,海寧鵑湖科技城開發投資、陽光融匯、海寧市實業資產、光源資本等跟投;芯動能、三行、博華等老股東也進行了追加投資。

彼時,君聯資本總裁/董事總經理李家慶表示,奕斯偉計算擁有一支以王東升董事長為核心、富有豐富產業資源整合和企業運營管理經驗的優秀團隊,并看好公司在“顯示-AI計算-連接”領域內的半導體設計平臺化和集成化發展機會。

IDG資本合伙人俞信華也指出,奕斯偉計算擁有一流的企業家和創始團隊、前瞻性的經營理念和完善的產品布局。自2019年A輪領投奕斯偉計算后,IDG資本持續加碼,未來還將繼續陪伴并助力奕斯偉成為全球一流的半導體企業。

隨后在2021年12月,奕斯偉計算又宣布完成25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石投資和中國互聯****資基金聯合領投,尚頎投資、國開科創、華新投資等跟投,老股東IDG資本、君聯資本、劉益謙等持續加注。

生態鏈投資孵化,一直以來都是奕斯偉集團三大業務板塊之一。官網介紹,奕斯偉集團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投資孵化流程:產業研究→孵化項目篩選→項目企劃和可行性研究→團隊組建與前期研發→產業化落地→技術與管理賦能→融資規劃與成長機制→可持續發展。

在這其中,合肥頎中科技堪稱一個經典案例。頎中科技自設立之初即定位于先進封裝測試領域,是境內少數掌握多類凸塊制造技術并實現規模化量產的集成電路封測廠商,也是境內最早專業從事 8 吋及 12 吋顯示驅動芯片全制程封測服務的企業之一。資料顯示,2019至2021 年,頎中科技顯示驅動芯片封測收入及出貨量均位列境內第一、全球第三。

股權結構顯示,合肥頎中控股為頎中科技的控股股東,而頎中控股的大股東則為合肥奕斯偉封測中心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王東升正是后者的實際控制人。并且頎中科技董事長張瑩也是王東升的老部將,他此前曾擔任京東方光電科技分廠廠長。值得一提的是,頎中科技已于近日啟動IPO申購,即將登陸科創板。這也意味著,王東升又將斬獲一個IPO。

除此之外,在奕斯偉集團的投資版圖中,還出手了埃納檢測、芯暉裝備、國科光芯,欣暉材料等等,均圍繞半導體產業鏈展開;投資領域則覆蓋了板級系統封測、專業IC封測、裝備與耗材、激光雷達等細分行業。

時至今日,半導體是一場不能輸的全球競賽。眼下,越來越多如王東升一樣的企業家、科學家、創業者,都前赴后繼地投身這場歷史洪流。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王東升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