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大缺貨,國產化IGBT的前景如何!
來源:汽車半導體情報局
自2020年汽車缺芯以來,汽車芯片結構性缺芯愈發明顯,IGBT一直處于緊缺狀態。在2022年下半年,其甚至超越車用MCU,成為影響汽車擴產的最大掣肘。
今年年初媒體消息顯示,漢磊集團于年初調漲IGBT產線代工價一成左右。據悉,漢磊掌握IGBT芯片組件龍頭英飛凌大單,在晶圓代工報價普遍回調之際,漢磊集團逆勢漲價,凸顯市況火熱。
IGBT是近期半導體組件中,唯一還能大漲價且一路供不應求的品項。業者分析,IGBT大缺貨有二大原因,一是當前太陽能逆變器采用IGBT的比重大幅提升,二是目前半導體產業正處于調整期,不僅產能有限,而且許多產能都被電動車廠搶走,在排擠效應下,導致IGBT大缺。
隨著新能源車興起,對高電壓需求大增,IGBT成為產業發展焦點,一輛電動車使用的IGBT數量高達上百顆,是傳統燃油車的七到十倍。在工業用途上,則有AC伺服馬達、變頻器、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等綠電應用,在高壓部份則是高速鐵路等軌道運輸以及電網的應用。
IGBT為第三代功率半導體技術革命的代表性產品,被業界譽為電力電子裝置的“CPU”,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軌道交通、白色家電、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中,IGBT占整車成本的7%-10%。IGBT的技術壁壘非常高,被稱為“半導體皇冠上的明珠”,全球IGBT基本呈現多寡頭壟斷格局。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內許多本土企業也紛紛入局。比亞迪從2005年就開始涉足IGBT的研發,是國內唯一能自研IGBT芯片的車企。就在前幾天,吉利科技旗下浙江晶能微電子也宣布,其自主設計研發的首款車規級 IGBT 產品成功流片。
IGBT下游兩大應用行業——新能源車和光伏,近年來發展迅猛。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59.3%,2023年預計將持續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預計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900萬輛。
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5 年全球、中國IGBT 市場規模分別達108、76 億元,五年 CAGR 為30%。預計2030 年全球、中國IGBT 市場規模分別達280、196 億元,十 年CAGR 達25%。國內市場規模占全球比約為42%,國內市場規模增長與海外基本同步。
在新能源汽車成本結構中,11%為電控系統,而電控系統中有44%為IGBT的成本。因此推算IGBT的市場規模占到了整個電動汽車市場規模的4.84%。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