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數字經濟-不同人口規模城市,數字經濟之道!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
數字經濟在技術層面, 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一個城市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投資新基建,在5G通信網絡、云服務、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區塊鏈的支撐下,開展城市大腦、產業大腦、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各類數字化應用,促進數據在新基建上流轉、運行,從而來帶來收益,來回收投資,這樣數字經濟就會良性發展起來。
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我國地大物博,地市300余個,區縣2000多個,城市各不相同,怎樣能讓城市,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地發展數字經濟呢,經過長期和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初步總結了以下方式和路徑:
一、50萬以下的城市。
人口少、產業比較單一,建議以主導產業和相關聯的產業發展數字化,提升數字化水平,比如草莓縣、比如大蒜縣。
產業數字化路徑:草莓或者大蒜的大數據,種植過程的智能化、品質的溯源數字化,銷售的線上數字化,品牌的提升數字化。
投資來源:
一、企業單獨投資、通過產品的增量收益,獲取相應的分成收益。
二、政府投資,申請政府專項債,來投入產業,通過經營股權、稅收等方式回收。
三、捆綁合作,發揮自然資源的價值,要求“新能源”等重大投資企業,為城市配套投資主導產業的數字化體系。
二、50萬-200萬的城市。
具備一定的人口基礎、產業不單一,建議產業和相關聯的產業發展數字化,以及服務業數字化的聯合推進。
數字經濟產業園主要包括:主導產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
產業數字化路徑:工業、農業、文旅業,齊頭并進。
服務業數字化路徑:開展養老、教育、醫療、培訓、交通等服務業數字化。
投資來源:
一、產業數字化企業單獨投資、通過產品的增量收益,獲取相應的分成收益。
二、政府平臺公司參與到數字經濟產業中,用服務業數字化獲取的收益,來投入到產業數字化支出中,最終擴大產業數字化收益。
三、200萬-400萬的城市。
人口具備規模、產業豐富,建議產業和相關聯的產業發展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整體推進。
數字經濟產業園主要包括:數字產業化+主導產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
投資來源:
一、產業數字化企業單獨投資、通過產品的增量收益,獲取相應的分成收益。
二、政府平臺公司參與到數字經濟產業中,用服務業數字化獲取的收益,來投入到產業數字化支出中,最終擴大產業數字化收益。
三、政府可以用本地存量市場牽引部分企業,在城市部署生產、制造、研發機構,推進數字產業化。
四、400萬以上的城市。
人口規模龐大、人才充足、產業豐富,財政充足,建議以產城融合的形式,拉動高水平產業和相關聯的產業發展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整體推進。
產城融合:片區開發+數字產業化+主導產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
投資來源:
一、片區開發商,智慧科技城、智慧生態城。
二、上市公司區域總部、地區總部經濟。
三、政府投入土地。
四、政府投入項目。
五、政府投入市場。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