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屏手機是革命性創新,還是“技術彎路”?四大品牌折疊手機詳解
來源 :CINNO綜合整理、錢皓頻道、連線Insight
2022年的手機行業,折疊屏,必定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關鍵詞。
一方面,主流廠商動作整齊劃一,瞄準2022年發起猛攻,除了向來“后知后覺”的蘋果還在觀望,其他品牌已全員集結。前幾天的CES2022上,各種形態的折疊屏設備也成科技圈的焦點。除了手機,折疊形態還進一步延伸到了平板、PC等領域。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折疊屏的關注升溫,產業鏈對折疊屏的技術積累,市場高端檔位的虛席以待,這些也從各個側面支撐著折疊屏在2022年的從0到1。
2019年,折疊屏被推至臺前時,業內外基本觀點統一:這是少數人的游戲。
少,一直指廠商的小范圍炫技。果不其然,連續兩年,折疊屏市場的玩家都很固定,三星、華為與摩托羅拉。其中,摩托羅拉的存在感還較低,折疊屏似乎只是三星與華為二者之間的較量。
同時,消費者與折疊屏之間存在一條天然的界線,那就是動輒上萬的高價。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2020年上市的折疊屏手機均價分別為15639元和15499元。“貴,不是它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消費者自覺地遠離了“有錢人的新玩具”,這讓折疊屏的受眾注定停留在少數人。
2022年,事情開始發生改變:少,正在變成多。
品牌方面,2022年跑步入場的新面孔包括榮耀、vivo和一加。其中,榮耀首款折疊屏Magic V打了頭陣。vivo和一加也蓄勢待發,vivo內部人士透露首款折疊屏手機的發布時間將是今年初,一加則是在近期曝光了最新的折疊屏手機專利。
再算上抓住2021年尾巴發布的OPPO Find N,以及此前的小米Mix Fold,2022年的折疊屏賽道不可不謂擁擠。三星、華為、榮耀、OPPO、vivo、小米、一加,無論放眼國際還是國內市場,排名靠前的主流品牌悉數到齊。
當然,蘋果除外。按照蘋果的調性,新的產業風向出現,其一般都會等“技術成熟”之后才正式加入。不過,現今市面上關于折疊iPhone的消息已經頻頻傳出,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就預測,蘋果的折疊屏產品會在2023年面市。
消費者方面,2022年也大概率會呈現由少變多的趨勢。因為,廠商對于折疊屏產品的定位策略已然生變。
以OPPO和榮耀為例,前者為自家首款折疊產品制定的Slogan是“從嘗鮮到常用”,后者也明確強調了“一部到位”。其中深意,從字面就能理解,折疊屏不愿再做嘗鮮之選,而是要扮演日常主力機的角色。
隨之變動的是價格門檻,從2021年開始,折疊屏產品的價格就開始從奢侈品轉向親民,掉到萬元大關以下,且在持續下探。
小米Mix Fold降價幅度高達5000元,OPPO Find N發售價7699元起,華為P50 Pocket定價8988元起,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基本接近普通形態的高端手機。中信證券研報預計,未來行業主流價格帶有望降至5000元-8000元。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中國市場折疊機銷量約96.7萬部,同比大幅增長101%。2021年中國折疊機市場是以華為、三星為主的兩強格局,1-11月華為折疊機銷量54萬部,市場份額56%,三星折疊機銷量32萬部,市場份額33%,小米以7萬部的銷量位居第三,市場份額8%,MOTO/ROYOLE份額分別為2%和1%。
2021年全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智能機銷量有望達107萬部,同比增長107%。2021年底及2022年初,OPPO、榮耀、vivo等更多品牌加入折疊機陣營,折疊手機市場目前雖規模不大,但卻是手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可體現手機品牌廠的技術實力,另一方面是進軍高端市場的另一切入點。
廠商同樣對今年充滿信心,1月10日,趙明在榮耀Magic V發布會后的群訪中明確表示,“2022年會是折疊屏整個市場銷量快速放大的一年。”同天,OPPO宣布旗下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全網預約量破100萬,劉作虎感慨,“在折疊屏出現了3年后,用戶終于真正開始接受、考慮使用折疊屏。”
無論從供、需哪端看過去,2022年,都大概率會成為折疊屏真正的元年。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折疊屏市場的需求旺盛更多是建立在這是一個初始市場的基礎之上,即99%的用戶尚未體驗到折疊屏產品,新鮮感仍然是核心驅動力。并不是說大家普遍對產品有了成熟完整的認知,認可折疊屏的創新才出手買單。
兩極分化的風評就能佐證這一結論。為更大的屏幕而犧牲手機的便攜性,到底是引領智能手機進化的創新,還是創新乏力之下的倒退?出貨量走高卻擺不脫個位數的市占率,是正在崛起還是根本就是一場虛火?
包括已經為折疊屏買單的用戶,他們對產品的評價也不全然是正面的。例如在黑貓投訴平臺,關于折疊屏的投訴中,屏幕折痕、顯示故障、保修問題、鉸鏈損壞等等都是折疊形態帶來的“創新的代價”。
爭議未曾斷絕,且至今雙方都無法說服對方陣營。而若暫時把爭議擱置在一旁,在時間給出最終審判之前,可以肯定的是,折疊屏產品的出貨量會繼續保持向上。因為,對于另一端的廠商來說,他們對于推動折疊屏興起這件事,積極性頗高。
其實折疊雙屏手機本質上和全面屏想要完成的任務是一樣的,就是用更小的機身,裝下更大的屏幕,但是與全面屏不同的是,搭載雙屏帶來重量和厚度降低了實用性,而且兩塊屏幕之間的縫隙帶來巨大的割裂感。
為彌補短板,手機廠商各自祭出解決方案
三星作為全球領先OLED面板供應商,在柔性屏幕領域優勢明顯。2013年的CES上,三星展示了自己的可折疊柔性OLED屏幕,并目標將此屏幕以曲面屏、折疊屏、卷軸屏的形態運用到移動智能設備上。“Today's components, tomorrow's possibility(今天的組件,明天的可能性)”,在概念視頻的最后,三星總結到。
嘗試從曲面屏開始。2014年三星發布搭載柔性OLED、右側邊緣彎曲額Galaxy Note Edge;2015年發布左右兩側均彎曲的Galaxy S6 edge。曲面屏成為了三星手機的標志性設計,中國本土手機品牌也紛紛效仿。
直到2019年,三星才真正發布第一臺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這是第一部量產的折疊屏手機,機身修長,配有一塊4.6寸的外屏,展開后是一塊7.3寸的柔性屏幕,近乎iPad mini,官方表示主屏幕可以開合20萬次。設計足夠驚艷,但缺陷也很明顯:1980美元的定價、較弱的屏幕、雞肋的外屏、厚重的機身、去不掉的凹痕、應用生態適配弱。
Galaxy Fold算是打了個樣,三星在此基礎上進行年更,其他品牌的折疊屏手機也越來越多。
目前幾種主流的折疊方案分野在內折或外折,橫折或豎折。內折的如三星Galaxy Fold系列、小米MIX FOLD,主柔性屏在內;外折的如華為Mate X和屏幕廠商柔宇出的柔派手機。
相比來說,內折時,主要的功能膜層處于被壓縮的狀態,線路和材料斷裂的風險較低,而且鉸鏈結構會簡單一些。但是內折手機對屏幕利用效率低,通常需要再加一塊外屏和更多攝像頭,這些成本同樣都需要消費者承擔。現在,更主流的方案還是內折,華為雖然在Mate X系列開始采取了外折,但是新一代Mate X2選擇了內折的方式。
關于橫折還是豎折,這更需考量使用需求,要一個打開成為普通手機大小的樣子還是一個手機打開為電腦的樣子。縱向折疊的代表機型有兩個,Galaxy Flip系列和摩托羅拉 Razr 系列。折疊后的手機小巧便攜。
其他柔性屏幕的專利、發布傳聞和概念機也未曾斷過。比如被小米束之高閣的MIX Alpha環繞屏手機,OPPO的卷軸屏概念機。三星也被傳多次將發布卷軸屏手機Galaxy Z Roll。卷軸屏將消滅折痕,也能提幕使用效率。
以上折疊屏手機,以三星和華為領頭,多是安卓陣營的,蘋果雖有大量專利儲備,但是還不見產品。蘋果早在2013年便申請了環繞屏專利,相關專利在過去幾年持續積累,內折、外折、卷軸相關等等。據Patently Apple統計,關于柔性、可折疊、可卷曲屏幕的專利有超過70項,蘋果分析師郭明錤也曾預告過2023年可折疊iPhone會面世。不過蘋果顯然不著急用不成熟的產品試水市場。
各家柔性折疊屏幕對比
鉸鏈,柔性屏幕是折疊屏手機比拼的關鍵。相比于直板手機,適配彎折場景下的組件更貴。目前,市面上的折疊屏手機蓋板分為兩類,CPI(即無色聚酰亞胺)和UTG(即超薄柔性玻璃),前者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塑料材質,后者則是一種比CPI性能更好的柔性玻璃。
目前市面上的折疊手機所用到蓋板材料主要分為兩類,CPI(無色聚酰亞胺)和UTG(超薄柔性玻璃),前者是一種工程塑料,后者是玻璃:
CPI透明、柔軟、可折疊的優點使其成為第一代折疊屏蓋板材料,但是其硬度低、透明度與耐高溫能力存在矛盾、容易刮花
UTG基于玻璃的特性,透光率更高、硬度高、耐磨耐熱。但是研制投入更高,量產難,現在折疊屏手機中只有三星采用了。三星是韓國Dowoo Insys的大股東,這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量產折疊屏用的UTG蓋板的廠商。其上游是UTG原片制造商德國肖特。
在整個折疊屏手機市場,像UTG這種研發技術難、成本高的柔性玻璃,一直被巨頭三星壟斷,這也是導致折疊屏手機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就在今年,三星開放了對外UTG超薄玻璃的供應,這也是三星有資本降低折疊機售價的關鍵,此次OPPO Find N屏幕便使用了三星供應的UTG玻璃。
但令人遺憾的是,華為P50 Pocket的屏幕蓋板并沒有采用坊間盛傳的超薄電子觸控玻璃(UTG),而是繼續沿用傳統的透明聚酰亞胺(CPI)。具體而言,UTG是一性能更好的柔性玻璃,而CPI則是一種塑料材質。
據了解,榮耀Magic V仍使用CPI屏幕,但其100% DCI-P3廣色域、10億色彩和HDR10+技術,讓這款手機的屏幕有著不錯的顯示表現。
榮耀Magic V內屏還采用了磁控納米光學膜,實現了超低的屏幕反光率(<1.5%),比蘋果萬元顯示器Pro Display XDR顯示器(<2.1%)還要低,能極大的降低折痕對視覺體驗造成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由京東方供應的內屏搭載了海思提供的28nm制程驅動芯片和40mm觸控芯片,這也側面印證海思已經解決28nm芯片的量產難題,算得上是一次跨越式的進步。
據了解,三星Galaxy Z Fold3 5G內屏為7.6英寸(直角)沉浸式屏下攝像折疊屏,屏幕表面覆蓋著增強型三星超薄柔性玻璃(UTG)和具有延展性的PET材質保護膜,整體強度提升了一大截,能有效減少劃痕和刮擦造成的損傷。它經過了20萬次折疊測試,耐用度相比上一代提高了80%。
顯然,這是一門****不賠的生意。眼下,折疊屏手機是手機市場的新趨勢,對于穩坐折疊屏手機銷量冠軍王座的三星來說,和國內手機廠商合作既可以增加自身銷量,通過提高銷量來平攤生產成本,也可以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拓寬收入渠道。
與此同時,國內的電子供應商也在快馬加鞭地提高UTG玻璃的生產力。賽德半導體、凱盛科技、惠晶顯示等廠商在今年都宣布了UTG玻璃項目的研發進展或計劃。
而在玻璃蓋板里面,手機顯示屏也是需要手機廠商攻克的難題。
華為P50 Pocket
據了解,華為P50 Pocket正面采用了一塊21:9比例的6.9英寸折疊屏,支持10.7億色現實、120Hz刷新率以及1440Hz高頻PWM調光。同時P50 Pocket屏幕采用了防反光納米光學膜,華為稱屏幕反射率相比iPhone 13 Pro Max降低了56%。據產業鏈消息,此次華為P50 Pocket的OLED屏是維信諾供應。
OPPO Find N
OPPO Find N外屏采用比例為18:9的5.49英寸屏幕,73mm的機身寬度,單手即可完成文字輸入、看圖等操作,配合前后3D曲面設計,給用戶帶來折疊屏手機里絕無僅有的好手感。展開之后是一塊比例為8.4:9的7.1英寸橫屏,用戶無需旋轉90度,即可獲得專注大屏體驗。據了解,OPPO內置7.1英寸可折疊OLED面板由三星顯示提供,外置5.45英寸平板OLED面板由中國京東方提供。
榮耀Magic V
目前,榮耀的首部折疊屏Magic V也正式發布了,榮耀Magic V這次采用了左右內折的方式,選擇了更大尺寸的效果,內部搭載一塊7.9英寸超大尺寸屏幕,長寬比為10.3:9,分辨率為2272 x 1984,像素密度達到了381ppi,顯示效果細膩。
另外,榮耀Magic V系列7.91英寸柔性OLED顯示內屏由京東方獨供。超群的低功耗特性也是此款折疊屏的一大亮點。只采用一顆國內首款28nm先進制程的drive IC及BOE(京東方)自研Q8新一代EL發光器件,在雙方設計調試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屏幕功耗降低15%。
再配合國內首款40nm touch IC,支持240Hz高報點率,使屏幕具有更靈敏的觸控反應,從而使用戶獲得流暢的折疊大屏使用體驗。
同時,這塊屏幕還支持90Hz刷新率,全局最高亮度800nit,峰值最高亮度1000nit,顯示方面支持100% DCI-P3色域、10bit色彩、HDR10+、1920Hz高頻PWM調光,最高可達2160Hz高頻PWM 調光等技術,是業界首款獲得IMAX Enhanced認證的折疊屏手機,顯示效果非常出色。
三星Galaxy Z Fold3 5G
2021年8月初,三星給我們帶來了其最新的折疊屏旗艦產品——三星Galaxy Z Fold3 5G。與上代機型相比,三星Galaxy Z Fold3 5G在性能、外觀、體驗等方面均有長足進步,特別是防水和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加入賦予了三星Galaxy Z Fold3 5G更強的科技感以及耐久度。
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外屏是一塊6.2英寸的第二代動態AMOLED屏,分辨率為2268x832,支持120Hz自適應刷新率。在折疊狀態下,三星Galaxy Z Fold3中間的鉸鏈位置完全貼合,沒有空隙,極大改善了空隙位置積灰的問題。
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主屏幕為一塊7.6 英寸的AMOLED顯示屏,分辨率為2208 x 1768,支持120Hz動態自適應屏幕刷新率,可以實現最高1200尼特的高亮度顯示。由于屏幕尺寸接近平板,因此,不論是看視頻還是玩游戲,三星Galaxy Z Fold3 5G都能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
由于采用了屏下攝像頭技術,因此,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大屏幕沒有任何開孔。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照顧自拍,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屏下攝像頭區域屏幕像素點相較于周圍明顯少很多,因此,在顯示多彩顏色時,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屏下攝像頭區域其實并不能帶來最極致的顯示效果。
未來隨著柔性屏產能的逐步釋放、成本的持續下降及折疊機技術的不斷完善,折疊機產品將逐漸豐富,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滲透率將不斷上升,CINNO Research預計2022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智能機銷量有望突破300萬部,達302萬部。
各家手機廠商鉸鏈方案
去年12月份,華為發布了全新旗艦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從外形上看,這款折疊屏手機,采用了縱向折疊的設計,小巧精致的外觀也打破以往厚重、橫向折疊的弊端。
華為P50 Pocket
在折疊屏最重要的轉軸上,華為P50 Pocket采取了水滴鉸鏈的設計,相比于上一代水滴鉸鏈擁有更小的彎折半徑。簡單來說,借助彎折處水滴式的容屏空間,屏幕折疊式可以接近無縫折疊的形態。與此同時,薄至7.2mm的機身展開厚度,可以實現更為平直的內屏展開。
同時,在核心處理器方面,由于芯片短缺的影響,華為P50 Pocket搭載了驍龍888芯片,采用4G網絡。對此,華為方面表示在鴻蒙智慧通信的支持下,網絡體驗受影響的程度并不大。
面板玻璃、芯片等硬件上的不足,華為試圖用影像、電池等方面補足。沿襲華為P系列對影像的探索,華為P50 Pocket采用120度的超大廣角,同時熒光攝影等模式也增加了后攝自拍效果。電池方面,華為P50 Pocket還搭配4000毫安電池,支持40W華為超級快充。
整體來看,作為折疊屏手機市場的重要玩家之一,華為已經是國內折疊屏手機的頭部玩家。早在2019年,華為推出了橫向折疊屏手機Mate X,而此次縱向折疊P50 Pocket的推出,也意味著華為在折疊屏手機市場完成了雙折疊布局。華為也成為目前業界唯一推出外折疊、內向折疊、縱向折疊三種折疊形態手機的品牌。
在折疊機的部件中,用于連接機身并提供翻折能力的鉸鏈可以說是折疊屏設備的核心,它決定了整個機身的強度。一根鉸鏈,由上百個微小的零件組成,鉸鏈質量是否過關,直接影響了屏幕折痕的視覺效果。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華為、OPPO都采取鉸鏈自研的方式。有趣的是,在近期發布會上,關于水滴鉸鏈是誰的專利,還引起了華為和OPPO的對決。
一方面鉸鏈技術研發成本高,另一方面沒有手機量產均攤成本,對于研發鉸鏈來說無疑需要大量資金。在OPPO的發布會上,OPPO高級副總裁劉作虎曾透露,Find N手機上這條小小的轉軸,成本就達到了100美元,是最終售價的1/10,而其他手機廠商的鉸鏈報價一般是200元。
除了手機廠商本身,諸如華為鉸鏈供應商宜安科技,OPPO鉸鏈供應商安費諾等上游供應商。
OPPO Find N
OPPO稱,OPPO Find N 采用了全球首款精工擬椎式鉸鏈,比U型鉸鏈技術更加先進。
它包含了眾多零部件,如何保證屏幕平整無縫隙,則有賴于更多的零部件數量。在OPPO Find N的“水滴鉸鏈”方案中,OPPO工程師用136個零件打造了一個非常復雜的機械結構,而普通的U型鉸鏈也不過才60個左右。而這么復雜的結構成本也不低,同樣達到了普通U型鉸鏈的4倍,單個成本近800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OPPO提供精工擬椎式鉸鏈的供應商是杭州安費諾飛鳳通信,這家公司同時也是蘋果的供應商,具備雄厚的技術,是全球最大的連接件公司,最早成立于1932年,于1984年進駐中國。
另外,如此復雜的機械結構,也意味著更高的工藝要求。OPPO Find N鉸鏈部分有400余個重點尺寸管控標 準,最高精度為0.01mm,僅為一張紙的十分之一,其設計難度和精細度可想而知。
通過復雜工藝、創新設計,我們看到了OPPO Find N“水滴鉸鏈”方案不同尋常的一面,但這些只是良好體驗的第一步,對于OPPO Find N來說,為用戶帶來豐富的使用場景和全新的使用體驗
這一次,OPPO Find N重點強化了順滑開合的手感和懸停功能。當然,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同樣不容易,阻尼變大,便于實現屏幕懸停,但如果太大,屏幕開合難免滯澀。因此,無論是手感還是懸停,都需要實現對鉸鏈產生的力的精準掌控。在經過無數次摸索后,OPPO最終利用鉸鏈中凸輪,讓手機無論展開還是合并都產生相似的均勻力度,同時可以幫助屏幕實現50-120°范圍自由懸停,達到了這樣一種理想的狀態。在精工擬椎式鉸鏈的堅持下,OPPO Find N的折疊屏被隱藏得很好。
榮耀Magic V
榮耀Magic V用先進和精密制造工藝的超薄懸浮水滴鉸鏈,輔以多曲面的極致產品主義外觀美學設計,折疊態僅有14.3mm厚度、展開形態兩側均為6.7mm厚度,是業界目前最纖薄的橫向折疊屏手機,達成了最佳的平衡握持手感。
超薄懸浮水滴鉸鏈設計,是榮耀Magic V提供的目前業界最薄的折疊屏鉸鏈解決方案。
相較普通的傳統球棒型鉸鏈,消除了折疊產生的超大縫隙,大幅度降低了厚度;并通過精密的工藝,給屏幕開合帶來更大的活動空間,使得更窄的開合空間內創造了更好的屏幕平整度,并保證了屏幕在多次開合后的長壽命以及輕折痕。據了解,榮耀Magic V的轉軸設計,與OPPO、小米同源,都是來自杭州安費諾飛鳳通信。
三星Z Fold3 5G
三星在經歷次前幾代的鉸鏈經驗積累后,這次Fold3 5G中,對鉸鏈進行了大的升級,采用了****設計,鉸鏈內部的毛刷相較于Fold2要更短一些,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好地降低灰塵等容易損壞屏幕的顆粒物劃傷屏幕的概率,根據三星在發布會中的介紹,這個重新設計的鉸鏈可以承受20萬次的開合,而且經過了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的官方認證。
三星這次著重提升了折疊屏手機的“耐用性”,從鉸鏈到屏幕再到機身,三星Z Fold3 5G經過全方位升級同時,三星Z Fold3 5G還支持IPX8防水,這也使它成為首款支持防水的折疊屏手機。內部擁有包括鉸鏈在內的更多機械結構,因此防水難度也比普通的機型更高。首先是“堵水”,三星官方在Z Fold3 5G的空隙處都進行了密封處理,包括電源按鍵、揚聲器、SIM卡槽等位置都使用了橡膠墊圈,確保液體不會從手機的空洞中滲入。
其次是“疏水”,與一般的直板手機相比,采用折疊屏的三星Z Fold3 5G還有一個新的難點——鉸鏈,畢竟流動的液體很容易進入活動的鉸鏈位置。為了解決鉸鏈區域的遇水生銹問題,三星在鉸鏈位置采用了全新的防銹材料,并且在鉸鏈的位置也有疏水涂層。這種設計可以確保鉸鏈位置不會殘留液體,同時避免鉸鏈位置生銹。此外,三星還重新設計了連接左右兩側的柔性電路板,并將其完全密封,確保電路板不會與水直接接觸。
盡管相關鉸鏈、屏幕等核心技術還面臨許多技術難點,但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及成本不斷下降是長期趨勢,折疊屏手機目前不斷降價一方面因為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跟品牌自身的市場定位強相關。
未來折疊屏手機產品形態將以豎折為主,面向大眾中高端市場,橫向內折次之,定位高端商務市場,豎折有望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定價有望下探至5000-8000元檔位,橫折將仍以萬元左右檔位為主。
蘋果作為唯一一家只定位高端市場的品牌,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其首款折疊屏手機必將立足高端,產品形態、機型配置及定價等將是市場關注焦點,未來蘋果的加入或將成為折疊屏手機市場最大變量。
四大品牌折疊機對比
目前,榮耀的首部折疊屏Magic V也正式發布了,再加上三星、華為、OPPO的折疊屏產品,四家品牌形成了“四大天王”組合,同時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那么,四款產品的折痕對比,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小白測評最新一期折疊屏評測視頻似乎給出了答案,視頻里面使用相同機位、相同角度,分別對四款折疊屏進行拍照,從圖片中可以直觀地看出,采用U型鉸鏈的三星Z Fold3折痕比較明顯,不過三星的鉸鏈支持防水,可以說有取舍吧。其余采用水滴鉸鏈的3款產品中,榮耀Magic V和華為Mate X2的折痕控制適中,而OPPO Find N的折痕是最淺的,看起來更平整。
不難看出,目前折痕控制最好的,還是超薄柔性玻璃+自研精工擬椎式鉸鏈的OPPO Find N,就算近距離觀察,肉眼只能看到兩道淺折痕。加上7699起步的價格,OPPO Find N也有一定的優勢,更接近大眾消費者。
從產品形態來看,折疊屏手機分為內折和外折兩種,除了華為Mate X和Mate Xs之外,現有的折疊屏手機都選擇了向內翻折的方案。這種解決方案能有效地保護內部屏幕,缺點則是內屏之外,還需要另一塊外屏,成本必然不會低。
另一種上下對折式的折疊屏手機,內屏和外屏相對較小,成本相對而言較低,也將會進一步地把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壓下去。并且產品重量可以做到更輕,對折之后更易攜帶。這也是消費者會更青睞這一類折疊屏手機的原因。
當然,機身重量和厚度變得更輕薄也意味著,手機無法裝配上大容量電池和較大的攝像頭模組。如何平衡手機重量和硬件配置成為了折疊屏手機能否覆蓋更多消費者的關鍵迭代方向。
最近華為發布P50 Pocket就是以重量為代價,換取了更大的電池容量:3300mAh電池容量的三星Galaxy Z Flip重量為183g,而193g重量的華為P50 Pocket電池容量為4100mAh。即便是如此,華為P50 Pocket依舊是以超廣角和廣角鏡頭為主,沒有任何長焦鏡頭。
而對于左右對折的折疊屏手機而言,另一個關系著其差異化的核心體驗是大屏生態的優化情況。相較于常規形態的智能手機,左右折疊的機型,內部的顯示面積更大,但目前大多數App都是針對16:9等狹長比例的機型進行適配。
目前Google已經發布了針對折疊屏手機優化版的Android 12L,預計將會在明年(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系統底層方面的適配已經不是問題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讓更多第三方加入到對單獨機型的適配了。
就目前來看,折疊屏手機已經成為了各個手機廠商面臨的一次“大考”。一方面,折疊屏手機是對手機廠商自身的技術和供應鏈整合能力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品牌的考驗。沒有折疊屏手機,就約等于沒有高端Android旗艦機的入場券,對于品牌自身號召力的影響自然是負面的。
盡管這是OPPO推出的首款折疊屏手機,但 Find N目前首批預定量的10萬臺已經被一搶而空,足以見得“小巧”和“低價”對于用戶的吸引力;華為則是憑借剛發布的華為P50 Pocket,將覆蓋左右和上下對折兩個品類的折疊屏產品線;而榮耀也已經發布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現在留給第一梯隊手機廠商交卷的時間所剩不多了。
柔性屏的未來,不只是手機?
各大手機廠商爭先入局折疊屏手機市場,其背后根源主要來自于智能手機行業日益劇增的增量焦慮。手機銷量持續低迷、消費者換新欲下降,是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后難以消解的現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用戶的換機時長已從早先的 18 個月延長到了 36 個月。全球智能手機行業仍處于疫情帶來的低迷期之中,手機廠商急需開拓出新的增長曲線,因此,吸睛力十足的折疊屏手機成為了一個重要方向。
在折疊屏手機領域布局較早、產品較多的三星與華為,近年來都在市場波動中面臨著種種危機,三星手機在中國銷量慘淡,華為更是在制裁下艱難轉型。對這些廠商而言,它們更需要重新向市場證明自身的實力,用折疊屏手機為自身科技背書,并進一步為品牌帶來光環效應。
作為承載信息的載體,人們仍然癡迷于將屏幕變成和紙張一樣輕薄的存在,且可以像文件、報紙那樣卷起來帶走,這也讓折疊成了屏幕技術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階段。即使在應用上還存在種種難題,但在更高科技的產品出現之前,折疊屏手機是在未來幾年間手機形態變革的一大趨勢,提前布局折疊屏市場,能為手機廠商帶來先發優勢,也為其在科技研發方面提前做好積累。除了三星是折疊屏手機賽道的絕對王者之外,華為的市場份額排到第二,,也就是說,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大部分折疊屏手機玩家實力相差不大,因此,手機廠商越早入局機會越大。
同時,高端市場帶來的高溢價能力是每個智能手機廠商都不會放過的金礦,折疊屏手機目前尚未進入主流市場,但關注折疊屏手機的消費者在購買力上十分優越,折疊屏手機所帶來的盈利能力同樣不容小覷。小米、realme等主打性價比的品牌,在沖擊高端市場時都選擇了折疊屏手機這塊陣地,不僅推動了“高高在上”的折疊屏手機身價更親民,也成為其打開高端市場的一塊重磅敲門磚。
更重要的是,與折疊屏手機相比,柔性屏技術本身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智能手機廠商此時的搶先入局并不僅僅拘泥于手機領域,未來一旦將柔性屏技術應用到智能生態多種設備之中,完整的智能生態環境才能最終得以實現。隨著元宇宙概念興起,VR設備、可穿戴設備、全息投影屏幕將成為智能設備下一個發展方向,屏幕將不再局限于手機之上,智能手機的功能勢必將被弱化。然而,柔性屏的想象空間能有多大?無論車載顯示屏、智能手環、智能電視,甚至家具、衣服都可以搭載柔性顯示屏,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萬物互聯,柔性屏技術將是未來世界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可以確定的是,手機廠商競逐折疊屏的“醉翁之意”絕不止是智能手機這一個品類,將折疊屏技術應用至更廣闊的智能設備之中,才是這場智能生態爭奪戰的基礎。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萬能遙控器相關文章:萬能遙控器代碼
萬用表相關文章:萬用表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