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芯國際獲美國上千億美元出口許可!
編譯 | 高歌
編輯 | Panken
芯東西10月22日消息,據路透社獨家報道,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披露的文件顯示,華為和中芯國際在4月-11月期間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出口許可證,這些許可證使這兩家公司能夠獲得包含美國技術或在美生產的產品,每張許可證的有效時間為4年。根據文件,華為供應商共獲得了113張價值610億美元的出口許可證,而中芯國際供應商獲得了188張價值近420億美元的出口許可。數據還顯示,中芯國際供應商的10次許可證申請中9次都能夠成功,同期華為供應商的申請成功率為69%。
大部分許可不涉及“敏感項目”或難彌補禁令影響
據了解,華為供應商和中芯國際供應商一共獲得了超過400張出口許可證,其總價值在1030億美元左右。其中華為供應商占113張,中芯國際供應商占188張。而中芯國際供應商的許可證申請成功率為90%,華為供應商的申請成功率為69%。盡管申請許可證允許供應商向這兩家公司出售商品和技術,但大部分發放的許可證并未涉及所謂的“敏感項目”。在華為供應商的113張許可證中,80張都不涉及“敏感”項目,只是因為華為被列入了實體清單,所以才需要許可證批準。中芯國際得到的188個許可批準中,121張都是“非敏感”項目。2019年5月,華為因為美國國家安全問題被列入其“貿易黑名單”,迫使其美國供應商和其他公司獲得特別許可證才能向其發貨。中芯國際則于2020年12月被列入美國政府所謂的實體清單,理由是美國政府擔心它可能將先進技術用于軍事方面。路透社今年早些時候報道稱,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華為被列入“黑名單”后,獲得了價值870億美元的許可證。盡管有許可證,貿易禁令仍對華為的經營造成了較大影響。今年7月底,華為發布了P50和P50 Pro,P50搭配了驍龍888,P50 Pro則額外配有麒麟9000,但無論是哪一款芯片都僅為4G版本。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報告,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掉出前五。而根據二季度市場數據,海思的手機基帶芯片出貨量下降了82%。實體清單也同樣影響了中芯國際。在今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趙海軍承認,中芯國際的28nm節點擴產確實存在設備“delay(延期)”的情況,正在尋求28nm設備的許可申請。許可數據披露引起廣泛關注美議員提出質疑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在今年五月份從美國商務部獲得了許可數據,并在本周四經投****批準了共和黨最高委員Michael McCaul提出的公布許可數據的要求。文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Michael McCaul在一份聲明中說,在技術轉讓問題上,美國需要提高透明度和公眾監督,這符合其國家利益。共和黨參議員Marco Rubio接受路透社采訪稱,他認為美國總統拜登需要解釋為什么兩家公司獲得了“豁免”。他甚至稱,這是拜登沒有認真對待中國在經濟和安全方面威脅的有一個例子。
美國商務部則發布了聲明回應稱,隨意公布許可批準情況,有將“許可過程政治化并歪曲(美國)政府做出的國家安全決定風險”。其強調,批準的許可申請并不代表實際出貨量,目前僅有大約一半的許可被使用。此外,涉及華為和中芯國際的許可證申請制度是由此前特朗普政府制定的,拜登政府則是沿襲了這一政策。對于這一事件,華為拒絕置評,而中芯國際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結語:美半導體領域動作頻頻或影響全球行業發展
事實上,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全球化程度極高的產業,各個國家的廠商都參與其中,共同維系著供應鏈穩定。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缺芯、貿易局勢緊張等諸多因素,每個國家都開始彌補自身產業薄弱環節,避免發生供應問題。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動作頻頻,一方面要求廠商在45天內“自愿”給出敏感的客戶、產品信息;另一方面則提出“芯片法案”,希望通過高額補助提升本土半導體生產。這也將影響未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來源:路透社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手機電池相關文章:手機電池修復
pa相關文章:pa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