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表明缺芯正在緩解。霍爾元件供貨問題到今年年底應該就可以穩定了。 進入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對于供應鏈改善的看法似乎多了不少,尤其是針對汽車行業。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在近日的報告中稱,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汽車芯片的供應會略有緩解,汽車產商的產量下降不會像第一、第二季度那樣嚴重。 瑞銀也持相同的觀點,認為全球芯片短缺給汽車行業造成的重大沖擊正在減緩,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主機廠方面,通用、福特和大眾都表示,隨著芯片供應逐步改善,生產前景也正在改善。 創道投資合伙人步日欣表示:“其實從供應鏈來看,芯片短缺的問題確實是有開始緩解的趨勢,因為囤貨因素開始釋放,產品投向市場。除了汽車芯片要恢復到原有產線,需要比較長的周期之外,現在大部分芯片,從供應和需求角度,不存在缺貨的基礎,預計很快就能恢復?!?/span> 在當前缺芯出現緩解跡象的現狀下,產能不斷增長的同時,芯片市場的需求是否會跟著增長?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認為,現在芯片短缺的原因并不在于市場需求的大幅增長,更多是需求與產能沒有對接上。有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6.8%,相比在2010年、2017年33%、22%的增速,算不上大。如今之所以芯片短缺,主要是供需銜接上出了問題。
以前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提高周轉效率,一般不會準備過多庫存,但在2020年、2021年,因為華為事件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大量的企業準備了高達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庫存,所以導致需求被短時間放大。而一旦這些需求得到滿足之后,芯片將不再缺貨,整個市場的需求會放緩,也就意味著產能會供大于求,造成產能過剩。 所以一直以來有眾多專家表示,當2023年全球的芯片產能達成頂峰之后,接下來或迎來芯片企業的倒閉潮,因為產能剩余太多,大家就會打價格戰,利潤遠遠低于市場平均利潤,導致小企業無力支撐。 盡管英特爾依舊強調芯片行業可能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迎來“爆炸性需求”,但分析師和資本市場似乎并不愿意相信英特爾對于PC市場將在明年繼續增長的預測,股價隨之下跌3%。 另一方面,有網友表示,中國市場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是一直缺芯片產能,而不是過剩,所以不用擔心。工程院院士吳漢明院士也直言“芯片產能過剩是忽悠,中國還缺8個中芯國際”。 看回國內方面,以中芯國際為例,中芯國際之前表示要投153億在深圳建28nm工廠,后續又表示擬擴建1萬片12英寸和4.5萬片8英寸晶圓的產能。對于臺積電、聯電這些廠商而言,早就已經有了很多28nm產線,早在多年前就已完成了設備折舊,如今擴建28nm只不過是舊瓶裝新酒。而中芯國際的28nm產線,要等到幾年后才開始設備折舊,這就決定了中芯國際在28nm芯片的成本會比臺積電、聯電更高。 到時候一旦產能過剩,迎來價格戰,臺積電、聯電等對中芯國際可能是一種成本上的降維打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當全球的芯片產能真的過剩時,中國芯片產能再缺也一樣會受影響,因為當其它代工廠工降價,國內的IC企業們就會找國外的代工廠來生產,國內的代工廠同樣會受影響,所以當未來幾年產能釋放以后,可能對于很多芯片生產芯片而言,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企業,應該都會是一道坎,芯片產能可能過剩將會成為當今繁榮下的隱憂。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華芯霍爾元件產品信息,歡迎訪問我們的官網https://www.wxhxkj.com/或者https://www.chhxs.cn/,無錫華芯科技竭誠為您服務!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電機保護器相關文章:電機保護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