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入局芯片行業
7月14日,在騰訊招聘的官方網站上看到,騰訊已經在招募芯片架構師、芯片驗證工程師、芯片設計工程師等崗位。崗位被設置在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下。
以新近(7月9日)放出的崗位芯片架構師為例,該崗位的工作職責為:負責AI芯片和通用處理器或者細分領域的需求分析,主導AI,處理器芯片架構設計,競爭分析和規格定義。工作要求為:熟悉從AI芯片和通用處理器架構與電路設計,設計公司一線技術專家優先考慮。
上述芯片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地點可選擇北京、深圳或上海。
騰訊過去主要以投資的方式布局,投資了位于上海的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燧原科技主攻的是通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產品。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燧原推出該公司第二代通用人工智能訓練芯片“邃思2.0”。
今年3月份,深圳寶安灣騰訊云計算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引發了騰訊親自下場造芯的猜想。

對于上述消息,騰訊方面獨家回應澎湃新聞記者稱,基于一些業務的需要,他們在特定的領域有一些芯片研發的嘗試,比如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非通用芯片。
有芯片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AI芯片和應用場景強相關,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或許將應用于騰訊游戲業務場景,且應用場景越專越狹小,設計的難度相對沒有那么大。
BAT三巨頭中的百度、阿里此前均入局AI芯片賽道,動作比騰訊更快一些。
2018年,百度公司發布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其中包含訓練芯片昆侖818-300,推理芯片昆侖818-100,當時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介紹,“昆侖”是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
據百度方面公布的信息,百度第一代昆侖芯片已于2020年初量產,目前已經規模化部署超過2萬片,第二代昆侖芯片已經流片成功,將于2021年下半年量產。
今年6月份,百度宣布旗下昆侖芯片業務成立獨立新公司,名為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昆侖芯已在3月完成獨立融資,估值約130億元。
阿里巴巴在2018年9月的云棲大會上宣布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平頭哥由阿里巴巴此前收購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和達摩院自研芯片業務整合而成,主要任務是從事芯片的自研開發與戰略布局。
2019年9月,阿里巴巴第一顆自研芯片AI推理芯片含光800發布。當時,阿里方面表示,含光800已經量產,只服務阿里內部,暫不打算向第三方企業獨立銷售。
為什么扎堆人工智能芯片創業,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的AI芯片公司寒武紀在年報中介紹:隨著當前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普遍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傳統產業,對于底層芯片計算能力的需求一直在飛速增長,其增速已經大幅超過了摩爾定律的速度。人工智能運算常常具有大運算量、高并發度、訪存頻繁的特點,且不同子領域(如視覺、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所涉及的運算模式具有高度多樣性,對于芯片的微架構、指令集、制造工藝甚至配套系統軟件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寒武紀認為,與CPU、GPU等傳統型芯片相比,通用型智能芯片能夠更好地匹配和支持人工智能算法中的關鍵運算操作,在性能和功耗上存在顯著優勢。隨著人工智能市場需求潛力逐步釋放,通用型人工智能芯片未來將成為該市場的主流產品。
不過,芯片研發要求的前期投入極高。以寒武紀為例,該公司在2020年凈虧損達4.34億元。寒武紀表示,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根據公司戰略規劃,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所致。
AI芯片創業的另一個難點是找市場。百度和阿里的AI芯片,目前主要以服務自家業務為主,這為自研芯片提供了一定的落地保障。
百度公司公布的信息稱,4月23日,百度在湖北宜昌點軍區創建“百度智能云-昆侖芯智能生態中心”,并計劃投建由百度昆侖芯片搭建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這也是百度昆侖芯片生態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產業化落地。
阿里云在2020年7月介紹,阿里云在全球22個地域部署了上百個云數據中心,其中規劃建設了5座超級數據中心,阿里巴巴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在超級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