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2021.6.15)半導體一周要聞-莫大康

(2021.6.15)半導體一周要聞-莫大康

發布人:qiushiyuan 時間:2021-06-1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半導體一周要聞

2021.6.7- 2021.6.11


1. SEMI居龍:全球缺芯半導體產業鏈布局加速重整

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6月9日拉開帷幕,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發表了《全球缺芯——半導體產業鏈布局加速重整》主題演講,從全球缺芯話題談起,以詳實的數據深入剖析了目前國際、國內半導體產業現狀及未來的發展大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從汽車芯片的短缺開始,缺芯已經延伸到包括手機、數據中心、消費電子等全行業,甚至引起了多個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產能不足是全面性的,從先進節點到比較成熟的節點,我們甚至感受到了某些材料的短缺狀況。”居龍指出,缺芯的問題除了需求旺盛、產能不足的因素以外,還包括對供應鏈的管理、新冠疫情及國際局勢對產業鏈的沖擊與重整。

1623807202755101.png

居龍強調,在數字經濟、智能應用的強勁帶動下,全球半導體市場至2022年將實現三年連續增長的Super Cycle超級周期。


全球半導體投資強勁,先進產能在東亞,成熟產能看中國。


全球產業布局從12寸晶圓廠的統計來看,先進節點的建廠數持續增加,12寸晶圓廠的建設以中國臺灣、韓國和中國為主。事實上,8寸廠的缺芯情況更緊張,從全球來講,從2020年至2024年將持續提高8寸晶圓廠產能,預計增加95萬片/月,增幅達17%,達到660萬片/月的歷史記錄。中國8寸廠的產能持續上升,引領全球。2021年8寸晶圓產能中國占比為18%,全球第一。今后5年,中國產能將會持續上升。


2. WSTS 2021 Spring

1623807226186906.png

 

3. 南大光電ArF光刻膠產品拿到首個小批量訂單

南大光電表示,公司正在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的ArF光刻膠可以用于90nm-14nm的集成電路工藝節點。ArF光刻膠產品價格將根據市場行情****、詢價結果確定。據悉,公司光刻膠項目已完成25噸產線建設,具備量產條件。具體投產時間需根據客戶的訂單情況確定。就在不久前,南大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寧波南大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繼2020年12月在一家存儲芯片制造企業的50nm閃存平臺上通過認證后,近日又在邏輯芯片制造企業55nm技術節點的產品上取得了認證突破。


4. 前三星北美代工業務負責人轉投英特爾

今年3月,英特爾正式公布IDM 2.0 戰略,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建造兩座晶圓廠,并重啟代工服務。據悉,該公司近期除重組業務部外,還宣布了最新人事任命。根據備忘錄,新的業務部門將由負責制造和運營的高管 Keyvan Esfarjani 領導,曾任供應鏈業務負責人的Randhir Thakur將擔任代工業務總裁的職位。


三星電子北美代工業務前負責人洪浩(Hao Hong)將擔任英特爾代工服務的全球業務發展副總裁。據悉這一任命將在6月份生效。洪浩本科就讀于中國科技大學,后在斯坦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于2008年加入三星電子從事半導體相關業務13年,從2014年開始,他一直負責三星的代工業務。除洪浩外,英特爾還任命鮑勃?布倫南 (Bob Brennan)擔任英特爾代工服務客戶設計支持副總裁。鮑勃?布倫南最初在英特爾工作長達22年,從2013年開始,就職于三星電子,2018年入職美光工作3年。兜兜轉轉,最后又回到老東家麾下。


5. 谷歌讓AI芯片學會下崽,下一代TPU就讓AI自己設計

設計一塊AI芯片有多難?這么說吧,圍棋的復雜度10360,而芯片則是102500。一般來說,工程師們設計一塊芯片,少則需要幾周,多則好幾個月。現在,AI生產力來了!


AI自己動手,竟然用6小時就設計出一塊芯片。


6. 美國史上最大半導體財政措施有望到位,SIA副總裁解讀政策將如何實施

6月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68****贊成、32****反對的結果投****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授權約1900億美元用于加強美國技術和研究,并將單獨批準支出540億美元用于增加美國對半導體、微芯片和電信設備的生產和研究。


1623807251143938.png

 

Jimmy 指出,今天,美國公司約占半導體芯片設計市場份額的70%。全球大約36%的電子產品是由總部在美國的公司設計的,包括筆記本電腦、PC、數據中心、服務器等等。美國在電子制造方面相對較弱,尤其是半導體制造業。1990年代,美國在芯片制造業占全球份額的37%左右,領先世界,但現在下滑到僅12%左右。總的來說,美國政府的新財政措施非常專注于制造,韓國則是設計,而中國在供應鏈的所有環節都處于相對較弱的地位,因此中國政府的激勵措施側重于整個產業鏈的本地化。


1623807266201831.png

 

7. 長電科技鄭力:后摩爾時代先進封裝如何實現華麗轉身創造顛覆性突破

6月9日,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上,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首席執行官鄭力發表了以《后摩爾時代先進芯片成品制造技術的突破》為主題的演講。


先進封裝發展到今天,“封”和“裝”已經不是它的決定因素,高度集成的“集”,還有高度互連的“連”才是它華麗轉身的關鍵,同時也是制造關鍵。目前,晶圓級封裝的再布線層線寬間距已經從20/20um發展到2/2um,縮小了10倍;手機主芯片的晶圓節點也從28nm發展到5nm,從有機基板變為扇出型再布線層;CPU、GPU的I/O密度增長10倍;無線射頻模塊內布元器件數量增長30倍。用一句話概括,先進封裝在技術向前發展到異構集成,微系統集成階段時實現了質的飛躍。


長電科技也在不斷換擋提速,面向Chiplet異構集成應用推出了XDFOI全系列的解決方案,包括2D chiplet、2.5D chiplet、3D chiplet等,可靈活實現異構集成。鄭力透露,這些產品在2022年、2023年都有面向量產的項目和解決方案。


8. 吳漢明院士解讀后摩爾時代:研究是手段,產業是目的,產能是王道

6月9日,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在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以《后摩爾時代的芯片挑戰和機遇》發表了演講。


就芯片制造工藝方面來講,芯片制造工藝中存在三大挑戰,即基礎挑戰:精密圖形;核心挑戰:新材料;終極挑戰:提升良率。吳漢明指出,在后摩爾時代,高性能計算、移動計算和自主感知是產業發展的三大驅動力。由此衍生了八大內容和PPAC四個目標。


吳漢明指出,在集成電路產業當中,研究是手段、產業是目的,產能是王道。在本次演講當中,吳漢明援引《中國科學報》的文章中指出,我國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需要樹立產業技術導向的科技文化:1,產業技術不是科研機構轉化后的應用開發,而是引導科研的原始動力;2,目標導向的研究,不看什么新成果,而是看產業技術有什么需求;3,實驗室技術是單點突破,一俊遮百丑,而產業技術不能有明顯短板,實驗室技術也許能解決90%的要求,但剩下的10%可能要再花10倍的精力;4、堅持全球化技術發展路線,理念上要做重大調整,提倡企業創新命運共同體。


9. 增加200mm晶圓產能是解決全球芯片短缺的關鍵?(附中國和全球8英寸晶圓廠完整清單)

1623807304722136.png

1623807304756327.png

 

10. 臺積電董事長預計2019年先進封裝收入30億美元

彭博消息,臺積電董事長預計2019年先進封裝收入30億美元。


11. 吳漢明再次發聲爆出國內半導體現狀

替代問題。我們都說要將設備、材料、芯片實現國產替代,其實這個想法是沒問題的,但更為重要的是產業化。吳漢明表示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單純的是某一個小項目的競爭,而是產業鏈的競爭,產業化的對比,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將外企實現國產化,過國內企業走向世界,實現國際化。增加合作,多方交流,才能走得更為長遠!


追趕問題。就像吳漢明說的那樣,我們在新材料、新工藝、光刻裝備、IP EDA 等等方面都比較落后,這些都是需要追趕的。一臺高端光刻機其所涉及到的物理、光源、設備、系統等等都是來自某些國家頂尖技術,難度是不言而喻的。不過其也指出,隨著后摩爾時代技術發展趨緩,這就給追趕者提供了機會。


產能問題。其實“14/28nm夠用”是排除了那些對芯片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比如手機或是筆記本之類的,從制程節點分布上來看,10nm以上的節點占了市場83%的份額,也就是說成熟工藝依然是主流。如果往后導,我們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在產能上領先日本兩年,落后老美6年,奈何到了1996年的時候就落后日本20年了,所以提高產能是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這里也就能夠理解為啥中芯沒有著急攻克7nm的問題,反而投向28nm領域了,因為一來市場需要,二來我們也確實需要更多像中芯這樣的企業,提高產能,提高國產占比,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國產替代不是?


12. 應用材料目前尚未拿到向中芯國際供貨的許可

美國獨立資產研究公司 Bernstein Research舉辦了第37屆伯恩施坦戰略決策線上會議(Bernstein Strategic Decisions Virtual Conference),Bernstein Research資深分析師Stacy Rasgon主持會議,應用材料主席兼CEO Gary Dickerson為會議主要嘉賓之一。Gary Dickerson回答,自從美國去年下半年發動對中芯國際的制裁之后,目前應用材料一直未能取得向中芯國際的供貨許可。


13. 2026年全球GaN射頻器件市場預計超過24億美元

1623807369723086.png

 

14. 合肥晶合年底N1N2滿產,月產能將達10萬片

當前,合肥市“十四五”期間,將全面提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能級。力爭到2025年,集成電路產業的產值突破1000億元。據合肥日報報道,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區的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5月成立以來,至今已6年。該項目一期于2017年10月正式量產,截至今年3月產能突破4萬片/月,實現了在手機面板驅動芯片代工領域領先的目標。預計在2021年底N1及N2廠達滿產,屆時總產能將達到10萬片/月,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領域排名前十的公司。


15. 關于長鑫存儲的一些冷靜聲音

長鑫存儲在中國大陸擁有超過3000項專利,并從幾家國際公司獲得了超過30000項專利的授權。在全球范圍內,長鑫存儲也有幾百項專利。最近長鑫存儲在美國的專利申請中也表現得非常活躍。


“他們還從大型專利組合中購買了國際專利(最顯著的是他們在2019年購買了奇夢達DRAM專利)。長鑫還將繼續從多個來源授權技術和專利,并維持知識產權授權的年度預算。2019年,長鑫存儲和Rambus公開宣布其已獲得Rambus DRAM專利組合的許可。”報告強調。


根據Digitimes的報道,長鑫存儲的這些DRAM都是在19nm工藝上打造的。長鑫存儲的下一代產品預計在2022年到來,屆時這些產品將具備17nm到18nm的特性尺寸。據報告披露,2020年,長鑫每月交付的DRAM晶圓約占全球DRAM晶圓總量的2.9%,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基于當前的晶圓產能統計,長鑫存儲DRAM出貨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4%。

1623807412332629.png

 

16. 封裝是英特爾邁向IDM 2.0的致勝關鍵?

Pat Gelsinger擔任新CEO后的第一步,是對英特爾歷史性的商業模式進行徹底180度調整,進入IDM 2.0時代。他希望將英特爾的晶圓廠開放給外部設計,并將其知識產權授權給那些利用英特爾晶圓廠進行制造的客戶。英特爾迅速將自己定位為汽車世界的另一個來源。此外,他們還請愿稱,他們是美國國防工業唯一安全的領先代工廠。這些將是重要的勝利。


SemiAnalysis認為,在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工藝技術方面,英特爾將至少在2025年之前落后臺積電兩年。


過去10年,在智能手機業務上手忙腳亂、如今又放棄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市場份額的情況下,英特爾在前沿半導體領域的總份額不斷被臺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奪走。過去幾年,隨著蘋果、英偉達(Nvidia)、AMD、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和其他芯片公司的努力,導致虧損速度加快。如果他們在長期中繼續失去份額,他們可能會失去資助未來過程開發的能力。IDM 2.0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扭轉這一趨勢。


17. 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進展

根據Businesskorea的報道顯示,三星電子美國代工部門前負責人Hao Hong最近通過他的 SNS 頻道宣布,他將從6月開始擔任英特爾全球業務發展副總裁。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并在斯坦福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后,Hong于2008年加入三星電子,從事公司半導體相關業務13年。2014年起,負責公司代工業務。今年3月份,英特爾宣布了IDM2.0戰略。發展晶圓代工業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業務——英特爾代工服務(IFS)。該部門由半導體行業資深專家Randhir Thakur博士領導,他直接向基辛格匯報。IFS事業部與其他代工服務的差異化在于,它結合了領先的制程和封裝技術、在美國和歐洲交付所承諾的產能,并支持x86內核、ARM和RISC-V生態系統IP的生產,從而為客戶交付世界級的IP組合。


18. 梁孟松蔣尚義聯手中芯國際喜提行業第三,國產芯片正在崛起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由于集結了300多位臺灣技術人才和100多位歐美日韓國專業人才,中芯國際自誕生以來始終保持著高速發展。需要注意的是,中芯國際2020年成熟制程營收市場份額不足10%,但IHS預計成熟制程在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31億美元。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在2020年中芯國際聯手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并斥資500億擴產28nm。在今年3月,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將與深圳政府擬以建議出資的方式,由中芯深圳進行項目發展和運營,重點生產28nm及以上的集成電路。


而在擴產成熟工藝的同時,中芯國際也沒有放棄先進制程的研發,在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已經實現14nm FinFET制程的量產,并且將良品率提升至95%。


19. 首次實現量產,北京首款MEMS芯片在國內下線

6月10日,位于北京經開區賽微電子旗下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北京FAB3)正式啟動量產,不僅為客戶企業建立國內供應鏈體系填補了重要一環,也標志著其擁有了標準化規模產能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


北京FAB3成功量產的首款芯片為來自通用微(深圳)科技有限公司(GMEMS)的MEMS麥克風芯片,該型芯片具有高信噪比、高AOP特征,與其在瑞典FAB代工的同型號芯片性能一致,基于該芯片封裝的MEMS麥克風性能優異,與樓氏電子、英飛凌等國際知名傳感器公司的同類產品相當。同時北京FAB3制造的首批晶圓良率與瑞典FAB1&2處于同一水平,開始進行批量商業化生產。本次通用微科技研發的MEMS芯片首次在國內實現量產,為其建立完整的國內供應鏈體系填補了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一環。


20. 五年后或將進入EDA 2.0時代?

芯華章運營副總裁傅強表示,以開放、智能化、云平臺化為特征的EDA 2.0時代正逐漸臨近,2026年或將成為EDA產業發展的“2.0時代”元年。


什么是EDA 2.0?其與前代產品有何不同?芯華章《EDA2.0白皮書》指出,未來的EDA 2.0應在芯片設計全行業、全流程、全工具的多個方面改進,具體包括開放和標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平臺化和服務化等多個方面。


數據顯示,目前的EDA工具的全球市場規模超過110億美元。就市場規模來看,EDA 2.0將比EDA1.X時代更大。這將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那么,對中國企業來說,該如何抓住這個機會呢?傅強指出:“數字應用場景和人才是EDA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擁有人工智能、智能汽車、通信、智能制造等多元化數字應用場景,將為EDA的原創性突破提供強大的助推力;而EDA作為一門跨學科的專業領域,其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工具,集數據庫、圖形學、圖論與拓撲邏輯、編譯原理、數字電路等多學科最新理論于一體,新一代EDA將需具備算法、云與高性能硬件系統等前沿科學人才。因此,需要更系統化地培養人才,才有助于將知識梳理出來,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新生代EDA人才的相關知識儲備。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半導體 EDA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