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N技術是發展FTTx的主要實現技術,它可減少主干光纖資源和網絡層次,在長距離傳輸條件下可提供雙向高帶寬能力,接入業務種類豐富,其遠程管理能力和無源光分配網結構可大幅降低運維成本,因此可支持多種應用場景。但由于PON采用點到多點的拓撲結構,實際組網應用中分光點(即光分路器的放置位置)在網絡中的位置受到用戶分布和成本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更適合于用戶區域較分散、而每一區域內用戶又相對集中的小面積密集用戶地區。
EPON和GPON是目前主流的兩種PON技術,EPON的顯著優勢在于產品商用較早、成熟度高
- 關鍵字:
光網絡 PON FTTx 光纖
- 有人說,2008年是中國寬帶接入市場的“井噴”之年,寬帶到底意味著什么?客戶和運營商的關注點有所不同。首先,用戶關心自身享有的優質的業務體驗,視頻點播、游戲娛樂、視頻監控等個人和行業應用是目前發展最火爆的業務,用戶關心的是自己的業務能不能順暢進行?自己能否從日新月異的寬帶接入技術升級中獲益?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接入技術方面,以PON技術等為主要依托的FTTx多元寬帶技術正在世界各地試水,它與現有的DSL等技術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哪種FTTx建設模式最符
- 關鍵字:
寬帶接入 PON FTTx 運營商
- 近年來,人們對語音、數據和視頻業務的需求快速增長,希望能“三網合一”進入家庭,對互聯網業務的傳輸帶寬要求也越來越高,以xDSL為代表的現有“最后一公里”接入技術已難以滿足用戶對帶寬的需求,而光纖網絡以其業務透明、壽命長、帶寬承載能力幾乎無限、能適應不斷增長的帶寬與新業務發展需求的優勢,自然成為接入層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光纖接入技術(FTTx:包括光纖到駐地FTTP、光纖到大樓FTTB、光纖到辦公室FTTO和光纖直至到戶FTTH等)很快成為業界談論的焦點。
- 關鍵字:
無源 光纖寬帶 PON
- 信產部表示,截至2月12日,我國南方遭受冰雪災害地區縣以上和有條件地區鄉鎮的通信已基本恢復正常,通信搶修工作正深入到鄉鎮以下村通工程的偏遠山區。
不過,因為救災投入的資金繼續增加,已經從截至2月9日的6.1億元增加到目前的8.6億元。此外,搶修人員約90萬人次,調動應急通信車和搶修車輛約36萬臺次,動用應急通信設備約33萬臺,發送各類應急公益短信15億條。
截至2月12日18時,通信行業中移動通信仍有約1.8萬個基站受到停電影響,其中利用油機發電搶通的基站1.1萬個,其余7514個基站中斷
- 關鍵字:
通信 PON
- 9月12日消息,信息產業部頒發了國內首個GPON(千兆無源光網絡)設備入網證,華為全光接入設備摘得。GPON技術下行速率2.5Gbps,上行1.25Gbps,可以為用戶提供0至2.5G范圍內的任意帶寬。 GPON走向成熟 在寬帶接入層面,光進銅退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光纖接入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是采用EPON還是GPON。FTTH(光纖到戶)的主流產品還是EPON,該技術成熟且成本較低,商用程度占優,上行下行速率均為1.25Gbps。 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上海進行了GPON設備功能驗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PON ADSL 光通信
- 9月12日消息,信息產業部頒發了國內首個GPON(千兆無源光網絡)設備入網證,華為全光接入設備摘得。GPON技術下行速率2.5Gbps,上行1.25Gbps,可以為用戶提供0至2.5G范圍內的任意帶寬。
GPON走向成熟
在寬帶接入層面,光進銅退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光纖接入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是采用EPON還是GPON。FTTH(光纖到戶)的主流產品還是EPON,該技術成熟且成本較低,商用程度占優,上行下行速率均為1.25Gbps。
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上海進行了GPON
- 關鍵字:
PON ADSL 通信基礎
- 在簡要介紹SynCML (Synchronization Markup Language)數據同步規范的基礎上,對SyncML發起組發布的官方實現――SyncML參考工具包SRTK (SyncML Reference Toolkit)的結構和工作模式進行詳盡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移動終端設備中SyncML Client軟件的實現方法。
- 關鍵字:
研究 實現 Client SyncML
pon-client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pon-client!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pon-client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pon-client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