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29 日消息,據 ETnews 報道,蘋果已在韓國一家顯示器公司工廠建設了一條 Micro LED 試驗線,蘋果負責安排 Micro LED 芯片(轉移),韓國國內企業則在驅動電路(背板)領域進行合作。從之前的爆料來看,蘋果計劃在 2024 年底將 Micro LED 應用于“Apple Watch Ultra”,后續還會把 Micro LED 面板技術引入 iPhone、iPad、MacBook 系列中。上個月,日經新聞網報道稱,蘋果為了減少對競爭對手三星的依賴,并加強對關鍵零組件供應方面的掌控
- 關鍵字:
蘋果 Micro LED
- Micro LED今年進入量產元年,隨著飛龍在天的成本迅速銳減,中國臺灣供應鏈進入量產、沖刺產能階段,富采(3714)、友達(2409)醞釀點火新產能,迎接Micro LED需求的初升段。今年觸控展(Touch Taiwan 2023)上,友達、镎創、富采等相關供應鏈聚焦Micro LED,從過去只有討論巨量轉移的良率,再進入到產品量產、快速擴充產能階段,雖然還有存在著學習曲線的問題,然而Micro LED被業界喻為終極顯示器,因此吸引半導體、LED、面板廠等相關供應鏈大軍集結,希望在OLED應用落后中國
- 關鍵字:
Micro LED 供應鏈
- Micro LED量產元年,面板雙虎看好穿戴裝置、車載應用起飛。友達董事長彭雙浪表示,Micro LED陽光下可視、可撓、可做到異型切割,除穿戴裝置外,未來在車內、車外都會有很好的發展,幾年內將逐步商品化。群創總經理楊柱祥透露,在醫療、車用都有客戶用了OLED后回頭用LCD、以及開發Mini LED和Micro LED。 友達喊出Micro LED量產元年,積極串連供應鏈降低成本。友達總經理柯富仁表示,從過去經驗來看,第一片LCD面板、第一片OLED面板量產,五年后價格都會很有競爭力。量產后產業鏈比較完整
- 關鍵字:
面板 Micro LED 可穿戴 友達 群創
- Micro LED 的投融資熱潮,一方面是受新消費需求帶動,AR/VR、車載顯示等高清顯示需求成為新舊技術迭代的重要動力;另一方面,面板行業的技術迭代非常快,競爭激烈,要想在全球新一輪 LED 產業升級浪潮中繼續保持領先身位,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成為國內企業唯一的選擇。Micro LED 技術當前處于商業化早期,在制備技術上仍面臨多重挑戰。外傳蘋果正嘗試在 iPhone 和 iPad 等設備的零部件制造方面獲得更多控制權,開始將其設備從 OLED 轉向到 MicroLED,首先是 2024 年或 2025
- 關鍵字:
Micro LED 蘋果
- 2023年被視為Micro LED量產元年,镎創科技董座李允立19日表示,愈來愈多Player加入產業,對沒有加入OLED產業的面板廠、受制于OLED貨源的客戶來說,Micro LED是絕佳機會,镎創今年成本可望再銳減50%,并積極擴張客戶分布,今年甚至未來數年,營收可望維持倍數成長的續航力。觸控展開展首日,镎創科技-KY(6854)董事長李允立表示,大環境不佳,但是產業仍積極投入新技術的開發,因此有愈來愈多的Player加入Micro LED產業,三星賣掉LCD工廠之后,思考投入Micro LED,臺灣
- 關鍵字:
Micro LED 镎創
- 全球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歐司朗和半導體行業沉積設備領先供應商愛思強(AIXTRON SE)近日聯合宣布,200mm晶圓AIXTRON G5+ C和G10-AsP系統已獲得艾邁斯歐司朗的認證,可用于滿足Micro LED應用需求。愛思強的MOCVD系統AIX G5+ C和全新G10-AsP提供AIXTRON行星衛星式氣浮旋轉水平技術(Planetary Technology),為下一代高分辨率Micro LED顯示屏鋪平了道路。早在2022年第一季度,艾邁斯歐司朗宣布200mm產能增建計劃,在馬來
- 關鍵字:
艾邁斯歐司朗 愛思強 Micro LED 200mm晶圓
- IT之家 2 月 13 日消息,據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道,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宣布,今年 Micro LED 將開始量產,并導入穿戴設備。彭雙浪指出,友達生產的 LED 顯示器已超過 1 億新臺幣(當前約 2250 萬元人民幣),預計未來每年將呈好幾倍的快速增長。據介紹,友達今年會推出商品化的 Micro LED 穿戴設備,未來電視及車用也將導入。目前,友達與車廠客戶合作開發的車用顯示器,一半以上都是準系統的訂單,這對未來營運可增加數倍。展望未來時,友達預計,友達的 AmLED 及 FIDM 兩項技術
- 關鍵字:
友達 Micro LED
- 12月7日消息,索尼在STEF 2022技術交流會上,預測了AR/VR顯示方案的未來發展路徑。在索尼公布的路徑圖中可以看到,其認為AR眼鏡最初會采用LCoS+平面玻璃材質光波導方案,后期會使用Micro LED替代LCoS,接著還會采用曲面塑料材質光波導,實現更接近眼鏡的外觀。而在VR顯示方面,索尼認為前期將采用LCD+菲涅爾透鏡方案,隨后將改為OLED屏+Pancake透鏡(曲面),并逐漸迭代為OLED+平面液晶透鏡方案。據青亭網了解,索尼PS VR2采用常規尺寸的OLED屏幕+菲涅爾透鏡,盡管由于分辨
- 關鍵字:
STEF 2022 AR/VR Micro LED
- 富采集團子公司隆達電子近日以獨家專利技術i-pixel+TM制作「主動式驅動之透明可撓式Micro LED顯示屏」,于眾多先進技術中脫穎而出,榮獲2022 SDIA前瞻顯示大賞銀質獎,未來將鎖定商用櫥窗顯示、公共顯示屏甚至是航天、醫療、車載商機。SDIA前瞻顯示大賞系由智能顯示產業跨域合作聯盟(Smart Display Industrial Alliance)設立之獎項,聯盟由經濟部工業局成立,旨在推動臺灣顯示組件、面板、零組件、系統整合及應用服務等產業領域合作。此獎項共分為兩階段遴選,初審需經過市場性
- 關鍵字:
隆達 Micro LED
- 2022年11月24日 – 專注于推動行業創新的知名新品引入 (NPI) 分銷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與Menlo Micro簽訂全球分銷協議。Menlo Micro是一家致力于為射頻、微波、毫米波、AC/DC電源等領域的解決方案打造創新型電子開關的制造商。簽約后,貿澤將分銷Menlo Micro的Ideal Switch?開關產品。Menlo Micro的Ideal Switch開關產品兼具機電繼電器和半導體開關的優勢,讓工程師無需再對它們進行妥協和權衡。這些快速、可
- 關鍵字:
貿澤 Menlo Micro Ideal Switch 開關產品
- IT之家 11 月 20 日消息,據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消息,11 月 14 日,其下屬的全資子公司:蕪湖微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蕪湖微顯”)12 英寸硅基 OLED 微顯示模組項目廠房封頂。據介紹,蕪湖微顯項目設計月產能 18000 大片 12 英寸晶圓,包含 Micro OLED 微顯示屏生產及模組制造,關鍵設備均已下單,供應商均為半導體及顯示設備行業國際頭部廠商,預計 2023 年年底實現首片產品點亮。本項目的順利封頂,標志著熙泰科技將成為同時擁有“8+12”英寸微型顯示屏及配套模組生產線的
- 關鍵字:
OLED 熙泰智能科技 Micro OLED
- IT之家11 月 9 日消息,京東方上個月底發布了財報,并透露了一些在 MOLED 方面的動作,還打算在北京經開區投資建設應用 LTPO 技術的第 6 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 290 億元。京東方 A 周一公布了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該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 6 日接受 243 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為 QFII、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其中不乏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京東方表示,該公司圍繞 Micro LED,進行了長期全面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布
- 關鍵字:
京東方 Micro LED
- 平面顯示器市場目前主要由LCD液晶屏幕與OLED面板占據,主打各式終端產品,例如電視或電子廣告牌使用的大型顯示器、平板與智能手機的小型顯示器,以及AR/VR應用的微型顯示器。LCD屏幕利用無機材料的LED背光模塊來發光,光線在通過液晶分子矩陣后會產生彩色影像。相較之下,OLED屏幕能夠自行發光,透過有機化合物對通過電流的反應來發射光線。最近,第三種顯示技術Micro LED加入戰局,預計能提供比傳統屏幕還要鮮艷的色彩,以及更高亮度與更低功耗。采用這項技術的首發產品近期以亮眼表現進軍顯示器市場,像是顯示器大
- 關鍵字:
驅動電路 Micro LED 顯示效率極限
- 可聽設備和可穿戴式裝置微機電系統(MEMS)揚聲器供貨商USound宣布與印度公司 Focally 就其第一代 Universe AR 眼鏡展開合作。這款眼鏡結合先進的 USound MEMS 揚聲器技術、光學顯示系統和硬件,能夠以小尺寸實現空間計算,用于輔助 AR 應用。 Focally 的 Universe AR 眼鏡采用先進的 USound 音頻技術、光學顯示系統和硬件,可實現空間運算。(source:Focally)Focally 開發的 Universe AR 眼鏡原型旨在探索下一代輔
- 關鍵字:
USound Focally Micro-LED AR眼鏡 MEMS揚聲器
micro:bit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micro:bit!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micro:bit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icro:bit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