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0 日,Arm發布了最新的 Arm 終端計算子系統 (Arm CSS for Client),為移動設備行業帶來了新的突破。隨著人工智能 (AI) 發展的逐漸深入,AI帶給了我們越來越多的體驗提升,我們正在見證 AI 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所取得的顯著創新,并由此誕生了 AI 智能手機和 AI PC。就在這AI的浪潮之下,Arm所發布的終端 CSS 旨在加速設備端AI 的發展,為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數字電視等設備提供更強大的性能和更高的能效。Arm 終端事業部產品管理副總裁James
關鍵字:
arm CPU GPU 終端計算子系統 CSS
憑借Arm CSS和KleidiAI等技術創新,Arm首席執行官Rene Haas預計,到2025年底,將有超過1,000億臺基于Arm架構設備可用于AI。
關鍵字:
Arm COMPUTEX
在AI加持下,存儲市場今年起勢明顯,存儲芯片價格上升、技術迭代步伐加速。近期,科創板再添一家存儲企業過會,近半年以來,我國已有三家存儲相關廠商成功上會,另有一家武漢新芯正啟動上市輔導,四家廠商科創板IPO中止。從終端市場看,面對未來,AI技術對手機及PC應用市場提出了新的存儲要求,以下將關注到AI給手機、PC端的最新變化。新“國九條”后聯蕓科技科創板IPO成功過會5月31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通過了科創板擬IPO企業聯蕓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蕓科技”)的發行上市申請。公開資料顯示,聯蕓科技
關鍵字:
AI PC 存儲
5月30日,芯片設計公司Arm發布了針對旗艦智能手機的新一代CPU和GPU IP(設計方案):Cortex-X925 CPU、Immortalis G925 GPU。據介紹,本次新產品均使用了其最新的Armv9架構,基于臺積電3nm制程工藝方案,針對終端設備在AI應用上的性能進行設計優化。此外還將提供軟件工具,讓開發人員更容易在采用Arm架構的芯片上運行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和其他AI代碼。預計搭載最新內核設計的手機將于2024年底上市。Arm表示,新的CPU與GPU IP是目前旗下同類產品中性能最強的一代
關鍵字:
ARM MCU GPU
IT之家 5 月 29 日消息,芯片設計公司 Arm 今日發布了針對旗艦智能手機的下一代 CPU 和 GPU 設計:Cortex-X925 CPU 和 Immortalis G925 GPU。這兩款芯片分別是目前用于聯發科天璣 9300 處理器中的 Cortex-X4 和 Immortalis G720 的繼任者。IT之家注意到,Arm 更改了 Cortex-X CPU 系列的命名方式,以凸顯其性能的大幅提升。該公司聲稱,X925 的單核性能比 X4 提高了 36%(基于 Geekbench 測
關鍵字:
arm CPU GPU
芯片設計公司Arm今日發布了針對旗艦智能手機的新一代CPU和GPU IP(設計方案):Cortex-X925 CPU、Immortalis G925 GPU。新產品均使用了其最新的Armv9架構,基于臺積電3nm制程工藝方案,針對終端設備在AI應用上的性能進行設計優化。此外還將提供軟件工具,讓開發人員更容易在采用Arm架構的芯片上運行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和其他AI代碼。預計搭載最新內核設計的手機將于2024年底上市。據官方介紹,新的CPU與GPU IP是目前旗下同類產品中性能最強的一代,新CPU性能提升3
關鍵字:
arm CPU GPU IP 3nm
新聞重點:●? ?Arm?終端計算子系統(CSS)作為新的計算解決方案,結合了Armv9架構的優勢,以及基于三納米工藝節點,經過驗證和證實為生產就緒的新Arm CPU和GPU實現,可賦能芯片合作伙伴快速創新,并加快產品上市進程。?●? ?憑借新一代Arm Cortex?-X CPU,人工智能(AI)優化的Arm終端CSS帶來最高的IPC同比提升,性能提高36%;新的Arm Immortalis? GPU的圖形性能提高37%。●? ?新的
關鍵字:
Arm 終端計算子系統 Kleidi
無處不在的AI, 已經遍及云端、邊緣,和客戶端。首先,云端能夠提供最強大的AI算力,它同時提供訓練和推理的能力,成為AI世界的智慧中樞。其次,邊緣能夠提供高效的,超低時延的AI能力,解決了AI在千行百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而客戶端的AI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最終將解決個人AI的數據隱私和個性化問題。可見,AI非常適合云邊端三級架構,按照用戶場景進行針對性部署。英特爾為云邊端都提供了強大的AI解決方案。?在云端AI方面,企業通常投入很大,希望更多用戶能夠同時使用,以攤銷成本,為數據中心增強AI。針對云端
關鍵字:
AI PC 英特爾
IT之家 5 月 27 日消息,X 平臺消息人士 Kepler (@Kepler_L2) 近日爆料,表示英偉達有望于明年推出的首款 AI PC 處理器將采用英特爾“3nm”制程。@Kepler_L2 是在回應另一位消息人士 AGF (@XpeaGPU) 的 X 文時發表這一看法的:@XpeaGPU 認為英偉達的 WoA SoC 將搭載 Arm Coretex-X5 架構 CPU 內核、英偉達 Blackwell 架構 GPU,封裝下一代 LPDDR6 內存,并基于臺積電 N3P 制程。
關鍵字:
英特爾 AI PC 3nm
如果您近期關注電腦市場的話,有一個詞絕對不會陌生,這邊是“AI PC”。是的,前有AI手機、AI電視,現在,AI故事終于講到了略顯沒落的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不過,不同于去年年初以OpenAI開始的AI狂潮,AI PC的概念似乎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像是商家看著日漸下降的PC銷量,而不得以推出的“噱頭”和“炒作”“割韭菜”的行為。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如今的AI PC究竟是未來的大趨勢還是商家為了收割消費者的智商稅呢?這篇文章筆者就想和和各位一道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說明的
關鍵字:
AI PC 筆記本電腦 智能計算
5月21日消息,美國時間周一,微軟宣布將為Windows個人電腦(PC)引入對話式人工智能功能,并推出一系列搭載專為運行人工智能設計的處理器的Surface電腦,希望以此提振業務收入。近年來,個人電腦市場普遍面臨銷售困境,微軟的相關業務也出現了下滑。在新推出的電腦中,微軟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opilot將能夠“看到”用戶屏幕上的活動,并分析用戶正在使用的應用程序。Copilot依托的是OpenAI的前沿技術。上周,OpenAI為Mac電腦用戶推出了名為ChatGPT的應用程序,目的是執行類似的任務。此外
關鍵字:
微軟 AI PC MacBook
5月21日,據彭博社等外媒消息,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近日表示,他相信配備專用人工智能芯片并擁有更快性能的新一代計算機,將重新點燃Windows PC與蘋果公司Mac之間的長期競爭火花。納德拉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贊揚了蘋果的表現,并表達了希望Windows與Mac能再次展開真正競爭的愿景。為了迎接這一新挑戰,微軟推出了一款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型PC,命名為Copilot+PC。該公司宣稱,得益于專用于人工智能處理的芯片,微軟Surface系列以及其他制造商的機器在性能上將超越蘋果的頂級MacB
關鍵字:
微軟 人工智能 PC
自 2024 年第三季度起到假日季,英特爾即將到來的客戶端處理器(代號 Lunar Lake)將為來自 20 多家 OEM 的 80 多款新筆記本電腦機型提供動力,為全球范圍內的Windows 11 AI PC1 帶來 AI 性能。Lunar Lake 將在可用時,通過更新獲得Windows 11 AI PC1 的體驗加持。得益于英特爾??酷睿? Ultra 處理器的成功,加之 Lunar Lake 的到來,英特爾在今年將交付超過 4,000 萬片 AI PC 處理器。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客戶
關鍵字:
Lunar Lake AI PC
2024年3月,研華“AI
on Arm合作伙伴會議”于中國·
上海舉辦。迎接人工智能趨勢,研華攜手合作伙伴高通,瑞芯微,Hailo,瞰瞰智能,微軟,麒麟和海華聚焦Arm平臺,分享了邊緣AI軟硬件領域的協同創新,并以“軟件平臺服務”和“硬件設計測試”兩大主題論壇進行了分享。攜手伙伴,共筑AI on Arm生態發展會議上,研華嵌入式物聯網事業群資深經理徐晶提到隨著工業物聯網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傳統的X86平臺產品轉向了ARM架構產品。作為行業的探索者,研華也逐步建立了成熟的本地化Arm團隊,提
關鍵字:
研華 人工智能 Arm
一份多達311頁的戴爾產品路線圖指出,下月面市的XPS 13 筆記本分別配備三種顯示屏(FHD、QHD+、LG雙層OLED),拜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所賜,其電池續航時間相較于使用Intel處理器的同款產品分別增加了91%、98%、68%。相關文檔的生成日期是2023年8月, 其中QC代表高通。在XPS13產品線中引入高通處理器只算第一步,戴爾準備在2026年發布使用第二代高通處理器(Oryon V2)的XPS14并逐步擴大應用范圍,2027年將在XPS 16性能級產品線中嘗試TD
關鍵字:
戴爾 ARM PC
arm pc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rm pc!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rm pc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rm pc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